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明朝的黨爭直接導致亡國 明朝有哪些能臣清官?

        2016-11-23 16:48:3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功臣都惹不起的知府 朱元璋年代的地方官,十分的難做。且不說戰(zhàn)亂過后,百業(yè)凋敝,工作壓力極大。外加明初功臣多跋扈,勛貴子弟作惡不斷。

        功臣都惹不起的知府

        朱元璋年代的地方官,十分的難做。且不說戰(zhàn)亂過后,百業(yè)凋敝,工作壓力極大。外加明初功臣多跋扈,勛貴子弟作惡不斷。而在這時期,偏也有個強硬的知府:臨淄知府歐陽銘。

        常遇春北伐的時候,大軍路過臨淄,士兵們在當?shù)卮笏链蛟覔専満Φ胤?。歐陽銘聞訊后,立刻率領衙差,將鬧事士兵當場杖責。這下可捅了馬蜂窩,常遇春聞訊后殺氣騰騰趕來,大刀片子橫在歐陽銘面前,歐陽銘卻不懼,慨然怒斥說:你的軍隊是皇上的軍隊,我的老百姓也是皇上的子女,老百姓打人都要治罪,我打你的兵有什么錯?

        一番慷慨陳詞,最后竟逼得常遇春當場謝罪。后來徐國公徐達也路過臨淄,行前特意告誡士兵們說:臨淄那個知府,是當初打了常遇春的,你們都給我老實點,犯到他手里我也沒辦法。

        哪都能治理好的費震

        在朱元璋執(zhí)政早期,明王朝還有一位公認的“最牛地方官”——費震。他的特點是:哪里最窮最亂,就把他派到哪里,而他也總能把那些最窮最亂的地方,治理成欣欣向榮的樂土。

        而他的工作方式,一是善于發(fā)現(xiàn)細節(jié),比如他就任陜西參政的時候,剛到任就碰到了土匪侵擾,把官倉糧食給搶奪一空,可他卻一不追查二不剿滅,相反發(fā)布公文,規(guī)定凡是借官倉糧食的百姓,可以分兩年還清,結果布告剛下,土匪們就來自首了。事后費震解釋:這群土匪只搶糧食不搶錢,顯然是沒有糧食吃的百姓。

        二是他比較會獨創(chuàng),他是中國官場上第一個創(chuàng)造“義務勞動”規(guī)定的官員,凡是他擔任地方官的府衙,衙門官吏除了日常工作外,每個月還都有定額,必須要給當?shù)氐墓鹿寻傩眨瓿梢?guī)定時間的義務勞動。他在朱元璋執(zhí)政年代里,一共做了十二年官,但這十二年里,他幾乎跑遍了中國所有的省份——哪里鬧災,就派他到哪里去。

        錦衣衛(wèi)都不怕的許成

        永樂皇帝朱棣,“靖難”奪權后的一大劣跡,便是用極殘酷手段,屠戮建文帝時代的大臣,但他有時候也很仁慈——仁慈的去殺。

        比如對駙馬梅殷。梅殷是明朝開國功臣梅思祖的兒子,朱元璋的女兒興國公主的老公。朱棣打到南京的時候,梅殷正奉朱允炆之命,帶兵鎮(zhèn)守淮安,聞聽京城告急,立刻率兵往回趕,等趕到京城的時候,卻正好趕上朱棣占領南京,登上皇位。對待這個手握重兵的威脅,朱棣拿興國公主做要挾,由興國公主寫信勸梅殷投降,梅殷閱信后大哭一場,為家小安危,又聽說朱允炆已死,只得違心就范。

        梅殷歸京后,朱棣親自迎接,很溫馨的說“駙馬辛苦了?!泵芬髤s不軟不硬回答說:“我沒建什么功勞,談什么辛苦。”就這一句話,令朱棣殺心大起,三年以后,一次梅殷入朝開會,被都督譚深與錦衣衛(wèi)指揮使趙曦,攔路推入水中淹死,對外宣稱梅殷“失足落水”。

        不巧的是,恰有一個叫許成的都督同知,親眼目睹了案發(fā)經(jīng)過,雖知這其中大有隱情,但剛直的許成,依然在上朝的時候,原原本本的向朱棣陳述了梅殷之死,一時間朝野嘩然,梅殷的妻子興國公主,更天天跑到宮里哭鬧,要朱棣還他丈夫。

        被吵的頭大的朱棣,只得下旨處斬譚趙二人,并給梅殷的兩個兒子加官進爵,這才平息此事。值得一提的是,仗義執(zhí)言的許成,不但沒有受到朱棣的責罰,相反此后還成為他的親信部將,朱棣后三次遠征漠北,他皆有參加。朱棣過世后,他受命隨同侯爵陳懋帶兵提前回京,確保了明仁宗順利接班。

        清貧盡職的賬房先生

        作為整個永樂盛世的賬房先生——戶部尚書夏元吉,曾是個差點被朱棣砍了腦袋的人,靖難之役的時候,夏原吉曾做過朱允炆的“采訪使”,盡心竭力為朱允炆籌措糧草,朱棣占領南京后,他被人綁了送到朱棣面前。朱棣問他知罪嗎?夏原吉慨然回答說:臣知罪,但是戶部還有些賬目沒算完,您就是真要殺我,也等我把工作干完行嗎?就這一句話,朱棣立刻赦免了夏原吉,更隨后委以他重任。

        除了善于理財,主持了永樂時代幾次重要經(jīng)濟改革外,夏元吉得到的最主要評價,就是“古大臣風烈”,也就是道德高尚。他的為人極其厚道,平江伯陳宣看他不順眼,經(jīng)常在朱棣面前說他壞話,但是夏原吉卻反而經(jīng)常贊揚陳宣的才能。他有一次在家辦公,仆人不小心把文件弄濕了,這在明朝是死罪。本來可以處置仆人的夏原吉,反而自己去找朱棣請罪。

        他最被人稱道的就是清廉,永樂十九年(1421年),朱棣圖謀第三次北征蒙古,而夏原吉卻竭力反對,他的理由是國家沒錢,盛怒的朱棣當場將他下獄,并下令抄他的家,結果在他的家中,不但沒找到金銀財寶,反而只有幾件破布衣服和瓦器,生活極其窮困,朱棣聞訊后,也感嘆不已。

        最好脾氣的厚道閣老

        明初最強大的文臣執(zhí)政團隊,當屬“仁宣之治”時期的“三楊內閣”:楊榮,楊溥,楊士奇。三位牛人中最好脾氣的,當屬楊溥。

        他最出名的,就是他的淡定,早在朱棣登基早期,他就是太子朱高熾的東宮洗馬,老資格的太子近臣,朱高煦構陷朱高熾時,楊溥受到株連,在朱棣時代足足蹲了十年牢獄。但楊溥本人卻極其平靜,別人在監(jiān)獄里生不如死,他卻天天在里面讀書,而且絲毫不以為苦。

        (丘浚雕塑)

        仁宣時代,他雖然是內閣重臣,最為后人稱道的,卻是他的廉潔,一次他的兒子從家鄉(xiāng)來探訪他,楊溥問兒子,一路上有哪個地方官沒有隆重接待你,兒子回答說,江陵知縣對他的接待非常簡單。楊溥得知后不但不惱,反而推薦這位知縣出任知府。

        列寧點名的經(jīng)濟學家

        而在明朝十五世紀下半葉的諸多政治人物中,有一個人,雖然在歷史上的評價同樣毀譽參半,但他身后的名聲,卻遠遠超越生前,前蘇聯(lián)革命家列寧,給予了他一個至高無上的評價——人類十五世紀經(jīng)濟學家。

        而清末維新變法領袖梁啟超,一次和某外國學者大談重商主義時,曾很自信的拿出這個人的書,對對方說:你們西方近代的經(jīng)濟理論,這個人的書里早就提出來了。這本書的名字,叫《大學衍義補》,這本書的作者,就是明朝成化,弘治兩朝名臣丘浚,他的創(chuàng)舉之處,在于他書中的一句話——食貨者,生民之根本也。也就是說,商品經(jīng)濟,是國民經(jīng)濟的根本。在封建社會,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重商主義理論。

        而丘浚為官,不但在經(jīng)濟思想上建樹頗多,也同樣有極重的“家鄉(xiāng)情節(jié)”,一次丘浚與明孝宗下棋,邊下邊喃喃自語說:將軍,海南錢糧減三分。明孝宗覺得有趣,就跟著念了一遍,剛念完,就見丘浚翻身跪倒,高呼萬歲:臣謝皇上,今年海南的錢糧咱就減三分?

        堅持尊崇祖制的徐溥

        明孝宗朱佑樘的內閣首輔徐溥,算是中國歷史上最喜歡做自我批評的官員了,他每天晚上睡覺前的習慣,就是給自己做自我批評,回憶自己當天做了哪些好事壞事,如果做了一件好事,就給自己左邊的筐子里放一顆紅豆,如果做了一件壞事,就給自己右邊的筐子里放一顆黑豆。這個習慣從他年輕時讀書開始,一直保持到他過世。

        但徐溥的長處,卻不止是擺樣子,而是真實干,后來他年老體衰,退休回鄉(xiāng)。那時他有嚴重失眠,一點動靜就睡不著,家鄉(xiāng)官員知道后,為保證老大人睡的香甜,就把他家宅門口的大路給交通管制了。徐溥知道后把地方官叫來一頓罵,怎么改的又重新改回來。明孝宗給他的賞賜,一半他拿出來辦教育,設立學堂專教貧家孩子讀書,一半買了條船,在河邊雇人每天義務載人過河。此規(guī)矩從此徐家傳承了幾百年,便是當?shù)赜忻摹靶焓狭x渡”。一個人最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他真做到了。

        好人徐溥做首輔期間,眾所周知的口頭禪就是兩個字:祖制。在徐溥眼里,凡是朱元璋制定的政策都是好的,凡是朱元璋制定的政策都是對的。當時明朝財政吃緊,戶部尚書葉淇力主實行“開中法”,但徐溥認為這事違背朱元璋的偉大精神,玩命的反對。可明孝宗力挺改革,徐溥反對無效,只能一直憋氣。后來開中法順利推廣,朝廷增收商業(yè)繁榮,可利益受損的權貴不滿,造謠葉淇受賄,關鍵時刻,竟是徐溥挺身而出,證明了葉淇的清白。再后來葉淇退休回鄉(xiāng),腰包卻羞澀,徐溥慷慨解囊,二人在城外依依惜別,誰知葉淇的馬車剛開動,徐溥又急匆匆的追上來,拉著葉淇的手認真的說:雖然你退休了,話我一定要說,你的改革我依然認為是錯誤的。

        更大的荒唐事,卻是弘治五年(1492年)黃河發(fā)大水,中原大地盡成汪洋,兵部尚書白昂受命治水,在中原治水結束之后,白昂提議,為防止黃河在淮河流域決口,建議朝廷在山東地區(qū)加挖河道,以收分洪之效。但是作為首輔的徐溥堅決反對,他認為這種辦法既勞民傷財,也沒有實際作用,最重要的是,當年朱元璋都沒這么修過。就如他質問白昂的話:從朱元璋時代開始,有你這么修黃河的嗎?結果兩年以后,正如白昂所料,黃河又在淮水流域決口,京杭大運河都被阻斷,害得明王朝只好派遣劉大夏再修黃河,做了無用功。《明經(jīng)世文編》里就嘆息,當初明朝要是聽了白昂的,就不用這么折騰了。

        八虎中的好標兵高鳳

        在明武宗朱厚照在位的早期,以劉瑾為首的宦官“八虎”把持朝政,然而這八位被后人罵做“權奸”的宦官,卻也不能一概而論。

        “八虎”之中的高鳳,就是以嚴謹治學著稱的,他是朱厚照做太子時候的伴讀太監(jiān),對朱厚照的學習抓的非常緊。即使是抨擊朱厚照寵信太監(jiān)的文官們,也多有人稱贊他“敦厚職守”。在朱厚照登基早期,群臣們要求他罷黜宦官的時候,高鳳最早提出來向文官們求和,主動隱退。

        劉瑾得勢后,宦官們皆雞犬升天,卻唯獨高鳳,不斷的向朱厚照請求辭職。他死于正德四年(1509年),當時不但得到明王朝的隆重追悼,大學士李東陽還主動為他寫墓志銘。

        (徐階畫像)

        海瑞背后的兩個男人

        作為明朝中后期杰出的清官海瑞,他能夠以剛直的品質浮沉官場,歷經(jīng)數(shù)次政治迫害而不死,除了他自己堅強的品格外,也同樣因為當時明朝許多重臣的庇護。眾所周知的,是海瑞在朱厚熜時代,上書抨擊朱厚熜的亂政,在內閣首輔徐階的庇護下才得以保住性命。

        而在此之前,海瑞還得到過另一個政治人物的保護。他擔任淳安知縣的時候,曾經(jīng)因拒絕行賄,得罪了嚴嵩的親信鄢懋卿,事后鄢懋卿本打算羅織罪名,將他革職。但關鍵時刻,時任刑部尚書的朱衡出面相救,才幫海瑞保住官職,否則當時就罷官的海瑞,也鬧不出他后來的動靜了。

        讓海瑞都感動的清臣

        海瑞因為上書斥責嘉靖帝朱厚熜被下獄,關押詔獄期間,幫助過他的,還有一位特殊的小人物——一位蘇州籍的獄卒。

        海瑞入獄期間,他因敬佩海瑞的人品,對海瑞照料倍至。后來海瑞就任應天巡撫,還特意去他的家鄉(xiāng)拜訪他,但他聞聽海瑞前來,立刻帶著妻兒老小躲出去了。鄉(xiāng)鄰們問他為什么,他答:如果我見了海大人,你們一定會托我求海大人辦事,如果我答應你們,就壞了海大人的名聲,更壞了我當初照料海大人的初衷,如果不答應你們,就得罪了你們,所以我還是躲出去好。

        聞聽此事的海瑞慨嘆說:我一直以為我自己鐵面無私,其實還差得遠啊。這位獄卒的姓名,明朝各類筆記的說法各異,但是透過這則普通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的,卻是兩位知音拋卻了利益的純真友誼。

        為政敵平反的鄒元標

        萬歷晚期東林黨的崛起,在后來的天啟,崇禎兩朝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在萬歷死后,隨著明光宗和明熹宗的即位,東林黨一度執(zhí)掌大權,而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結了朱翊鈞時代的一樁舊案——平反張居正。

        明朝天啟二年(1622年),經(jīng)諸多大臣堅持,明王朝恢復了張居正的名聲,并給予撫恤,主持這件事的人,就是東林黨大佬,在萬歷五年張居正奪情事件中,因抨擊張居正而被打的死去活來的鄒元標。別人曾問他為什么這樣,鄒元標的回答是:當年我批他,是盡我作為一個官員的本分,直到今天,我才知道他有多不容易。經(jīng)過四十年的時間,他終于理解了張居正。

        就事論事的禮部尚書

        在張居正家人遭清算的時候,滿朝文武要么跟風,要么緘口不言。最早為張居正家小說話的,居然是張居正的敵人——禮部尚書于慎行。

        張居正當權時代,于慎行是出名的“倒張英雄”。御史劉臺因彈劾張居正獲罪,慘遭發(fā)配流放,人人跟躲瘟疫似的躲著,唯獨于慎行不懼,大搖大擺去看望劉臺,甚至贈詩共勉。說起來,張居正還是于慎行的恩人,朱翊鈞剛登基時,于慎行只是個二十七歲的翰林院修撰,被推薦做朱翊鈞的講官,有人認為他太年輕,是張居正力排眾議,給了他這個飛黃騰達的機會。

        (海瑞雕像)

        所以后來張居正曾質問于慎行,說我對于有卓拔之恩,你為什么要對我這樣。于慎行正色說:正是因為您對我有恩,所以我才要用這種方式規(guī)勸您,讓您不要犯錯誤。事后于慎行在張居正排擠下,不得不辭官回鄉(xiāng),直到張居正過世后才得以復職。

        但他復職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信給正趕往湖北抄張居正家的丘橓,信中對丘橓說,張居正雖然劣跡斑斑,但是對為了國家日夜操勞,他遭人罵的許多事,都是為了國事得罪了人。他當權的時候,大家攝于他的權勢,不敢規(guī)勸他的錯誤,他倒臺以后,大家又爭相指責他的錯誤,卻又不再提他的功勞。而且張居正的母親,已經(jīng)八十多歲了,他的子孫們,也多是些文弱書生,即使張居正有罪,也不是他家人的罪過,您去湖北抄家,可一定要網(wǎng)開一面啊。

        練兵各有方的名將們

        晚明的衰敗,一個表現(xiàn)就是軍備廢弛,從明朝中后期以來,士兵在作戰(zhàn)中貪生怕死,甚至再惡斗中崩潰,都是許多軍人的常態(tài)。為了應付這種局面,許多名將也有自己的辦法。

        比如馬林的父親——嘉靖第一勇將馬芳,他的辦法就是設立督戰(zhàn)隊,全是由百步穿楊的神射騎兵組成,作戰(zhàn)的時候游蕩在戰(zhàn)陣后,有發(fā)現(xiàn)主動跑的,二話不說就是一箭。

        后來指揮抗倭援朝戰(zhàn)爭的遼東名將李成梁,他的辦法也是設督戰(zhàn)隊,不同的是他親自帶隊拿刀砍,有潰退的被他看見,上來當頭就是一刀。

        然而按照明朝中后期文學家徐文長的記錄,最有辦法的還是抗倭名將戚繼光,他的方法就是敲鼓。他的戚家軍里,按照不同的要求,編訂了不同的鼓點旋律,如果部隊出現(xiàn)潰退,就命令敲進軍鼓,鼓聲之中,士兵必然能夠重新振奮。

        后來徐文長游歷北方,在山西見到在此地任御史的好友梅如楨,說起戚繼光的辦法,梅御史好奇的問:“這辦法有沒有可能在我這里推廣?!毙煳拈L答,你學不來,那是人家平時苦練出來的。

        血戰(zhàn)到底的明朝將軍

        后人說起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開始的遼東戰(zhàn)爭,多說女真八旗神勇,明軍不堪一擊,然而從是年四月十八日,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起兵開始,絕大多數(shù)的戰(zhàn)爭中,明軍同樣表現(xiàn)出了英勇頑強的一面。

        東州之戰(zhàn)中,總兵張成萌率領一萬大軍,最終全軍覆沒。清河之戰(zhàn)中,總兵鄒儲賢也率軍抗擊到最后,與城池玉石俱焚,所部數(shù)千兵馬全部殉難。在之后的薩爾滸之戰(zhàn)中,杜松和劉廷兩部同樣奮戰(zhàn)到最后。絕大多數(shù)的明軍,都盡到了自己保家衛(wèi)國的職責。

        然而戰(zhàn)敗的原因,薩爾滸之戰(zhàn)戰(zhàn)前總指揮楊鎬就曾奏報說,當時遼東地區(qū)兵馬缺額嚴重,能作戰(zhàn)的士兵只有兩三萬人。而在薩爾滸戰(zhàn)后,繼任遼東經(jīng)略熊廷弼也曾反思說,遼東地區(qū)的明軍,僅火器裝備這一項上,缺額就非常嚴重,許多軍隊雖然有火器,但是彈藥卻嚴重不足。遼東初期戰(zhàn)事的共同劇本,都是雙方對壘,明軍一度擊退敵人攻擊,但很快彈藥耗盡,明軍覆沒。準備不足加實力嚴重削弱,才是明軍失敗的真相。

        最悲情的戰(zhàn)將盧象升

        崇禎執(zhí)政時代,在與農民軍作戰(zhàn)中功勞卓著的名將盧象升,曾經(jīng)這樣形容過明朝政府軍的紀律敗壞程度:當時明朝政府軍,在戰(zhàn)斗中最擅長干的就是殺良冒功,不但經(jīng)常屠殺老百姓冒充敵人首級領賞,甚至還經(jīng)常挖老百姓家的墳墓,扒出新下葬的尸首,來冒充敵人的尸首。這樣的兵打仗自然不靠譜。

        盧象升參加的第一場戰(zhàn)斗中,他的部隊與農民軍一接觸,就全線崩潰,幸虧他當機立斷,立刻斬殺了幾個逃亡的士兵,并帶頭沖進敵陣,這才扭轉了戰(zhàn)局。盧象升自己回憶這場戰(zhàn)斗也心有余悸,他在給朋友的信里憤憤不平的說:要不是我反應快,就被這群人害死了。

        晚明與農民軍作戰(zhàn)的諸路將領里,盧象升也是對農民軍本質看的最清楚的一個,就像他給崇禎的奏折里說,所謂的這些反賊,要么是沒飯吃的老百姓,要么就是被拖欠工資的政府軍士兵。

        這個累積斬殺農民軍數(shù)十萬的猛將,內心其實一直是非常憤懣的,就像他在奏折里對崇禎說,“朝廷里的這群言官,根本不懂軍事,也不了解前線的情況,張口就喜歡亂罵人,我們這些辛苦打仗的,就算有打仗的辦法,又怎么能放開手腳干活呢?”

        他帶兵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則,沖鋒的時候帶頭沖,沒糧食的時候,他帶頭不吃飯,用實際行動感染士兵們。他戰(zhàn)死在抗擊清軍入侵的巨鹿會戰(zhàn)中。

        當時他受楊嗣昌陷害,兵力全被楊嗣昌調走,以兩萬殘兵獨抗十萬滿洲八旗,最終壯烈殉國。死訊傳來的時候,他曾經(jīng)做過地方官的宣大地區(qū),老百姓自發(fā)為他舉孝,對這樣一個耿耿忠臣,崇禎居然因楊嗣昌讒言,好幾年拒絕撫恤。他的遭遇,可謂晚明忠臣中的縮影。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