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永泰公主墓在哪 永泰公主墓規(guī)格為何與帝王相等

        2016-07-23 17:39:54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陵墓位置 位于陜西省咸陽市乾縣北部。 陵墓發(fā)掘 永泰公主墓位于乾縣北部。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

        陵墓位置

        位于陜西省咸陽市乾縣北部。

        陵墓發(fā)掘

        永泰公主墓位于乾縣北部。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名仙蕙,字秾輝。唐長安元年(701年)死在洛陽,時年僅17歲。后與她丈夫武延基合葬在一起,陪葬乾陵。

        永泰公主陵陪葬品豐富,墓制宏大,封土堆高14米,東西南北各長56米,占地90.75畝,墓室全長87.5米,寬3.9米,深16.7米。此墓雖然被盜過,出土文物仍很豐富,共達1354件,其中各類彩繪、唐三彩俑占878件。墓內(nèi)有1200多平方米的壁畫,畫面以人物為主,顏色鮮艷生動(后為空氣氧化失色),是研究唐代歷史極為重要的第一手資料。

        永泰公主墓是屬封土堆墓,其墓穴是磚砌墓,由墓道、過洞、天井、雨道、墓室構(gòu)成,全長87.5米。墓道是一條寬約2米的斜坡,入過洞而至雨道,兩旁洞墻內(nèi)有6個小龕,里面放著彩繪陶涌、騎馬俑、三彩馬及陶瓷器皿等隨葬品,造型逼真、工藝精湛。從墓道到墓室還繪有豐富多彩的壁畫,有宮廷儀仗隊,以及天體圖、宮女圖等。尤其是墓室中放置的一具石槨,石壁上線刻著15幅畫面的仕女人物畫,其造型之美,實為罕見。此外,石槨兩扇門的頂部,還刻著一對鴛鴦,張開羽翼,相向飛舞,象征著墓內(nèi)主人夫妻恩愛。

        出墓道,直上墓頂,可看到臨近的章懷、懿德太子墓等。墓前有陳列室,存放著出土的隨葬品。

        1960年8月至1962年4月,國家對該墓進行發(fā)掘清理。這是解放以來發(fā)掘的唐墓中最大的一座。墓的四周有圍墻,圍墻南北長275米,東西長220米。墓區(qū)總面積為6050平方米。南門外排列著石獅一對、石人兩對、華表一對,具有陵的規(guī)模。墓冢封土為覆斗形,高14米,每邊長56米。墓為斜坡土洞磚室墓,全墓由墓道、五個過洞、六個天井、俑道、八個便房和前后墓室組成。象征永泰公主生前居住的多宅院落。墓道長87.5米,寬3.7米。墓道兩則畫有巨大的青龍、白虎和身穿紫、紅、綠戰(zhàn)袍,頭戴幞巾、腰佩貼金寶劍的武士,最后兩個牽著彩色馬。他們排列在闕樓和六戟兵器架前,組成威嚴的儀仗隊。中間為男女各半的侍從。墓前室以侍女為主,他們體態(tài)豐盈,表情各異,栩栩如生,是唐墓壁畫中的杰作。天井兩側(cè)的八個便房內(nèi)放首各種三彩俑和陶、瓷器等隨葬品。俑類中有男女騎馬俑、胡騎俑、武士俑、鎮(zhèn)墓獸和各種動物俑。特別是三彩俑,在造型和色釉方面,都反應了唐代陶瓷工藝的高超水平。

        陵墓形制

        在發(fā)掘之前,考古隊根據(jù)實地勘查到的資料和百姓提供的線索,一致認為此墓內(nèi)埋葬的是武則天次之章懷太子李賢。因為該墓的位置距離乾陵最近;且墓前石刻數(shù)量眾多,保存相當完整,尤其是一對石蹲獅,其造型精美程度與乾陵御道前的石獅不相上下;另外墓的封土又高又大,群眾稱其為"方冢"。鑒于史冊的明確記載,在乾陵陪葬的17位死者中,似乎也只有李賢才能擁有如此精美的石刻和廣闊的陵園。直到此墓出土了永泰公主墓志銘之后,人們才徹底搞清了此墓的歸屬。有關(guān)"號墓為陵"的記載文獻中極少,現(xiàn)實的范例更罕見難尋。真正按"號墓為陵"制度建造,又在文獻上有明確記載的只有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兩座。"號墓為陵"的墓葬無論是地面還是地下,其規(guī)模、隨葬品數(shù)量、葬具規(guī)格等都比同時期同等地位身份的墓葬高得多。僅從墓葬形制來說,永泰公主墓可以作為研究唐代陵園的一個典范。

        號墓為陵的原因

        除了對陵墓本身的研究,人們還在探討,為什么毫無政績可言的永泰公主能夠在死后享有"號墓為陵"的殊榮?

        到底如何看待唐中宗不惜巨資,施加"特恩",逾制為死去的女兒建造墳墓呢?第一種觀點認為這與當時李、武斗爭有關(guān),表現(xiàn)了李家政治上的復辟; 第二種觀點主張永泰公主"號墓為陵"可能出于韋后、安樂公主等人的意見,中宗無能,她們借此為自己制造先例(見武伯綸:《唐永泰公主墓志銘》);第三種觀點則說中宗內(nèi)心其實對母親的殘忍有所不滿,故復位后,平反冤案,對其子女號墓為陵就是具體的措施之一;第四,拜根興、樊英峰在《永泰公主與永泰公主墓》中評論了前人的觀點,認為自武則天執(zhí)政后,唐朝全社會婦女的地位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這樣的社會背景為永泰公主"號墓為陵"提供了條件,又由于永泰公主是中宗和韋后的嫡生女兒,她是因為反對武則天的男寵二張專權(quán)含冤而死的,當時中宗迫于時勢參與了對整個事件的處理,因而他重掌政權(quán)后為女兒平冤昭雪也是理所當然的。追封死去的女兒,使她享受生前沒能得到的榮耀與恩惠,中宗夫婦也可以取得心理平衡和慰藉。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