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光武帝劉秀:親自參戰(zhàn)次數(shù)最多的封建君主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靠堅韌意志和人格魅力聚集起天下群雄而問鼎天下,由一介平民而成長為光耀史冊的一代名君。
劉秀作戰(zhàn)非常最勇敢,在歷代帝王中極為罕見。昆陽大戰(zhàn)中,劉秀身先士卒,帶領13人沖出王莽42萬大軍的圍追堵截而搬來救兵。沖出重圍卻未折損一兵一騎,后親率三千人的敢死隊迂回至王莽軍側后,終以2萬人的軍隊大破王莽42萬大軍,創(chuàng)造了中國軍事史的神話。
西漢與東漢之間的時期,群雄并起,是歷史上有名的亂世。劉秀的對手僅稱帝號的就有王莽、王郎、劉玄、劉盆子、張步、劉永、李憲、彭寵、盧芳、公孫述等。為了消滅這些敵對力量,劉秀多年來征伐不止,無數(shù)次死里逃生。他善于把握戰(zhàn)機;長于集中優(yōu)勢兵力,各個擊破;精于避實擊虛,奇正并用,運動殲敵;勤于總結經(jīng)驗教訓,不斷改進戰(zhàn)術;強調(diào)連續(xù)進擊,不給敵人以喘息和反撲的機會;重視利用人和,唯才是舉,使麾下將士能充分發(fā)揮才干。有志者事竟成,最終平定了天下,所以說劉秀又是中國歷史上作戰(zhàn)最多的皇帝。
公元前6年,西漢皇室后裔劉秀出生在濟陽(今河南蘭考)。他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一脈。史書上記載,漢景帝夜招他的妃子程姬,程姬因故不愿去,把她的宮女唐兒送去應付之,漢景帝當時喝醉了酒,睡眼朦朧地“幸之”,于是就有了劉秀這支后裔。世事變遷,劉秀先祖的地位不斷下降,從王降為列侯,到他的父親這一輩,只是濟陽縣令這樣的小官員了。公元3年,劉秀的父親去世,他一家人回到故鄉(xiāng)南陽,成了普通的平民。對年幼的劉秀來說,皇室后裔只是個傳說,自己一點也沒有享受到其福蔭。
此時,風雨飄搖的西漢政權政治腐朽,經(jīng)濟凋敝,民不聊生,怨聲四起。外戚王莽利用這一形勢,玩弄權術,于公元9年奪取政權,建立新朝。但王莽篡權有術,治國無方,他“增重賦斂,刻剝百姓”,法令嚴苛殘酷,并且朝令夕改。王莽曾在7年內(nèi),四次改換貨幣,“每一易錢,民用破產(chǎn)”,老百姓手里的錢一夜之間成廢銅爛鐵。所有這些導致社會更加混亂,矛盾更趨激化。公元17年,全國性的農(nóng)民大起義在三個地區(qū)爆發(fā):在今湖北西北有王匡、王鳳領導的綠林軍(因以綠林山為基地而得名);在今山東東部和江蘇北部有樊崇等領導的赤眉軍(因義軍均將眉毛涂紅而得名);在今河北一帶則有大小數(shù)十支起義隊伍,其中最大一支稱為銅馬軍。一時刀兵群起,殺伐之聲不斷,天下呈軍閥割據(jù)之勢。
《后漢書》記載劉秀的相貌是“美須眉,大口,隆準,日角”——須眉長得很漂亮、鼻子高、嘴大、額頭寬大,按古代的男性標準來看,應該算是個帥哥了。劉秀早年“勤于稼穡”,就是喜歡種菜種地啥的,常有多余的糧食到宛城(今南陽)去賣。劉秀有個好哥哥叫劉演,豪爽任俠,喜歡結交四方志士,不愿終老于林泉之下。劉演經(jīng)常笑話劉秀,把自己比作劉邦,把劉秀比作樂于干實業(yè)的劉仲。在哥哥劉演的激勵下,劉秀才“憤而有志于天下”。
公元22年,一場大災荒向南陽郡襲來,餓殍滿目,哀鴻遍野,老百姓再也生存不下去了,許多人去投奔義軍。28歲的劉秀和劉演一起,借機利用宗族勢力起兵,并與進入南陽的綠林軍聯(lián)合起來。
劉秀起初在起義軍中并不顯眼,他的脫穎而出是在著名的昆陽大戰(zhàn)中。公元23年,綠林軍已發(fā)展至十萬人,擁立漢室后裔劉玄為帝,年號更始。義軍派主力圍攻宛城,同時派王鳳、王常、劉秀等率軍兩萬人北上,連克昆陽(今葉縣)、定陵(今郾城西)、郾縣(今郾城南),繳獲大量物資,供應圍宛大軍。王莽的都城長安受到了極大的威脅。
驚懼不已的王莽急派王邑、王尋調(diào)集各州郡精兵42萬人,號稱百萬,直撲昆陽,守城綠林軍僅八九千人,看著王莽的軍隊鋪天蓋地而來,多數(shù)將領主張撤離。但此時避開敵人,正在攻打宛城的主力部隊就暴露在敵人面前。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改寫歷史的關鍵時刻,劉秀以冷靜的分析和遠見卓識,說服眾將堅守待援,自率13騎趁夜出城,前往郾縣、定陵調(diào)集援兵。王邑、王尋依仗人多勢眾,不聽撤圍攻宛和網(wǎng)開一面、讓守軍逃離的建議,揚言:“百萬之師,所過當滅,今屠此城,喋血而進,前歌后舞,豈不快耶!”他們發(fā)動強攻,以沖車撞城,挖地道攻城,架云梯爬城,但昆陽城小而堅固,何況困獸猶斗,守城的被逼上絕路,死命抵抗,王邑、王尋干著急沒辦法。
六月初一,劉秀率領近萬人救援昆陽,先頭部隊一千多人距王莽軍四五里列陣。王尋派兵數(shù)千人迎戰(zhàn)。劉秀親自揮刀殺向敵陣,屬下人人奮力拼殺,殲敵千余,擊退王莽軍。
這時,足智多謀的劉秀又假傳宛城已克戰(zhàn)報,射入城中及王莽軍營,一面鼓舞城內(nèi)部隊堅守,一面動搖王莽軍心。接著,劉秀率3000人的敢死隊秘渡昆水(今葉縣輝河),迂回至王莽軍側后,沖擊王尋、王邑大營。王邑、王尋認為義軍不堪一擊,下令各營不得擅自行動,自率萬人迎戰(zhàn)。兩軍激戰(zhàn),劉秀率精兵勇猛沖殺,王邑、王尋軍陣勢大亂。各州郡兵卻又因王邑有令在先,誰也未敢去救援,致使王邑軍潰敗,王尋也做了刀下之鬼。昆陽守軍乘勢殺出,內(nèi)外夾擊,王莽軍紛紛奪路逃命。這時,忽然下起暴雨,河水猛漲,王莽軍涉水溺死者上萬。王邑僅率數(shù)千人逃往洛陽。如此這般,創(chuàng)造了2萬打敗42萬的奇跡。
昆陽之戰(zhàn),逆轉了形勢,聚殲了王莽賴以維持統(tǒng)治的軍隊主力。大學者王夫之后來曾這樣評價之:“一戰(zhàn)而宗廟得全 ,未幾光復天下,(光武)誠不世出之也。”毛澤東在1936年《中國革命的戰(zhàn)略問題》及1938年《論持久戰(zhàn)》也兩次提到發(fā)生在南陽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新漢昆陽之戰(zhàn),對之評價很高。
然而,昆陽之戰(zhàn)最大的功臣劉秀非但沒有得到升遷,反而陷入極大的危險中。原來,他那威望日增的哥哥劉演受到了猜忌和排斥,被更始帝劉玄殺害。正領兵在外的劉秀自知勢孤,強忍悲痛,主動回到宛城謝罪,忍辱負重,不為哥哥舉辦葬禮,反而與相戀多年的陰麗華熱熱鬧鬧地舉行了婚禮,“娶妻當?shù)藐廂惾A”的夢想總算是實現(xiàn)了(《后漢書·光烈陰皇后紀》:光武適新野,聞后美,心悅之。后至長安,見執(zhí)金吾車騎甚盛,因嘆曰:“仕宦當作執(zhí)金吾,娶妻當?shù)藐廂惾A”)。
洞房花燭夜之后,天天花天酒地,一副及時行樂的模樣。劉玄對他放了心,認為劉秀不過是紈绔子弟一個,因此他得以躲過殺身之禍。為全身避禍的劉秀,白天強顏歡笑,晚上淚濕枕席,他深深明白,要成大事,必須學會忍。
王莽政權被推翻后,群雄逐鹿的天下仍是一派亂象,忍耐中的劉秀終于爭取到了獨立發(fā)展的機會:劉玄命劉秀以大司馬身份,“持節(jié)北渡河,鎮(zhèn)慰州郡”。當時河北形勢紛繁復雜,各種武裝林立,劉秀依照馮異“理冤結,布惠澤”和鄧禹“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的建議,“所過郡縣,考察官吏,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復漢官名;吏民喜悅,爭持牛酒迎勞”,爭得了各階層民眾以及一些地方實力派的支持,逐漸形成了建立政權的基礎力量。但劉秀剛剛在河北找到點感覺,王郎在邯鄲稱帝,勢力盛極一時,兵微將寡、羽毛未豐的劉秀被逼得四處奔逃,幾度陷于絕地。但劉秀再次經(jīng)受住了考驗,劉秀的所作所為,讓人們看到了天下安定的希望,眾多英雄紛紛投奔他。這些人個個能征慣戰(zhàn),智勇雙全,帶領自己的部隊效忠劉秀,劉秀才在河北站穩(wěn)了。組織力量一舉消滅王郎勢力,掃除了占領河北的最大障礙。
公元25年8月5日,在鄗縣(今河北柏鄉(xiāng)縣北)南的一個土壇上,在眾將的極力擁戴勸進下,劉秀宣布即皇帝位,建元建武,將鄗縣改名高邑縣,正式建立了東漢王朝,這一年,他年僅31歲。。
不過在當時,除了劉秀的少數(shù)謀臣和大將外,大概很少有人會相信,他會在十幾年后一統(tǒng)天下,恢復漢朝,并使之延續(xù)了近二百年。
當時更始帝劉玄還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稱帝前的劉秀也是他的下屬,更始政權一度控制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在劉秀稱帝前后存在的割據(jù)政權可謂多如牛毛,稱帝稱王的也不在少數(shù):
王莽的廬江(今安徽淮南西部)連率(郡級長官)李憲稱淮南王,后自立為天子。
邯鄲(今河北邯鄲)一位算命的王郎自稱漢成帝的兒子,起兵稱帝,得到今河北北部直到遼東一帶的響應。
公孫述占有漢中、巴、蜀,稱蜀王,不久又稱天子。
宗室梁王劉永在睢陽(今河南商丘)稱帝,據(jù)有今河南東南和相鄰的山東、安徽一帶。
張步占據(jù)今山東大部,稱齊王。
赤眉軍立宗室劉盆子為帝,不久進占長安,取代更始政權。
隗囂占有天水、隴西等郡(今甘肅隴中、隴南)稱西州上將軍。
竇融割據(jù)河西走廊,自稱河西上將軍。
盧芳在三水(今甘肅隴東北部和寧夏中部)稱上將軍、西平王,后被匈奴立為帝。
漁陽太守彭寵攻下薊城(今北京),自稱燕王。
南陽(今河南南部)一帶有秦豐稱楚黎王,還有在漢中稱武安王后進入南陽的延岑等。
……
稱帝前,劉秀雖然已滅王郎和河北各部,但實際控制的地區(qū)還不過今河北大部和一些相鄰地區(qū),既非兵力最強,也非占地最多。
建武元年(公元25 年)六月,劉秀即位不久,大軍直下,包圍洛陽。固守洛陽的朱鮪因參與謀劃殺害劉演,在劉秀以黃河水起誓的保證不講仇的情況下,朱鮪率全體守城將土向劉秀投降。劉秀兵不血刃,使洛陽30萬人不戰(zhàn)而降,占領洛陽城后,劉秀拜朱鮪為平狄將軍,扶溝侯。
劉秀定都洛陽。此后數(shù)百年,洛陽成為全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建武二年(公元26 年),劉秀又在洛陽建起宗廟。在宗廟右邊建立稷壇。劉秀認為赤眉軍是心腹大患,先派鄧禹、馮異與赤眉作戰(zhàn),逼迫劉盆子率百萬之眾請降。解決了臥榻之側的赤眉主力,又先后討伐劉永,定河北,滅掉朝秦暮楚的隗囂,夷平得隴望蜀的公孫述,于建武十三年(公元37 年)統(tǒng)一中國。
劉秀之所以能在強敵環(huán)視的形勢下一統(tǒng)天下,除了他戰(zhàn)略正確作戰(zhàn)勇敢指揮得當外,還在于他注意講求策略,具有敏銳的政治眼光。他在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善于采用政治攻勢,如宣布釋放奴婢、刑徒,減免賦稅刑法,用以瓦解敵軍,壯大自己的勢力。他還注意整飭軍紀。早在他擔任更始政權的將軍時就注意約束部下遵守軍紀,這就有利于取得更多的支持。
與先祖劉邦不同的是,劉秀沒有殺戮功臣,而對他的功臣非?!昂竦馈?,給他們豐厚的待遇。但為了避免功臣權力過大帶來問題,劉秀“退功臣,進文臣”,把治理國家的事交給了文臣。
統(tǒng)一全國之后,漢光武帝劉秀仍能兢兢業(yè)業(yè),勤于政事,“每旦視朝,日仄乃罷,數(shù)引公卿郎將議論經(jīng)理,夜分乃寐”。他所實行的各項政策措施,既維護了東漢封建統(tǒng)治,也維護了國家統(tǒng)一,與民休息以促進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逗鬂h書》作者范曄論曰:“雖身濟大業(yè),競競如不及,故能明慎政體,總攬權綱,量時度力,舉無過事,退功臣而進文吏,戢弓矢而散馬牛,雖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彼抉R光也說:“帝每旦視朝,日昃乃罷……雖以征伐濟大業(yè),及天下既定,乃退功臣而進文吏,明慎政體,總攬權綱,量時度力,舉無過事,故能恢復前烈,身致太平?!彼麄儗τ诠馕涞墼诮y(tǒng)一全國后的政績都作了充分的肯定。光武晚年,雖因迷信圖讖,宣布圖讖于天下;貶逐了桓譚、馮衍等直言敢諫之士,有拒諫之失;但大體說來尚能始終保持謹慎,兢兢業(yè)業(yè),勤于政事,在封建帝王中還是難能可貴的,不失為一個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