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宰相趙普被免真相 終究不是趙家人
開寶六年(973年)八月,在經(jīng)過一番殊死較量后,趙普徹底失敗,黯然離京,而趙光義卻獲得了空前的權(quán)力,這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準皇儲”開始了一段新的旅途,并為了那最高的權(quán)力而奔波努力。
那么,這里有一個問題,這位獨斷朝綱整整十年的宰相趙普,他為什么會被輕易罷相呢?這一切的原因,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是因為雷有鄰的告狀嗎?
雖然在歷史上,趙普確實被雷有鄰扳倒了,但是連傻子都明白,雷有鄰根本沒有扳倒趙普的實力,他就是趙匡胤的一桿槍。當皇帝礙于面子,不好意思親自動手的時候,這個主動跳出來充當打手的人,才是趙匡胤的最愛。
可見,區(qū)區(qū)一個雷有鄰,他根本不是趙普失敗的最終原因。
種種跡象表明,太祖趙匡胤不討厭這對新人,他不僅對這對夫妻報以最真摯的祝福,而且還對男方委以重任。
原來,雖然這對新人恩愛無邊,但是沒過多久,李崇矩的女兒就因病去世了,而趙普的兒子趙承宗,他就成為一個鰥夫之人了。后來,在皇帝的說媒牽線下,趙承宗奉旨再婚,他開始了自己第二樁婚姻,趙承宗迎娶了燕國長公主的女兒。這位燕國長公主,是太祖的兩個妹妹之一。由于另一個妹妹(拿搟面杖削他的那個)英年早逝,所以太祖更寵愛這個幸存的妹妹了。
由于燕國長公主的第一次婚姻很不幸,她的丈夫很早就去世了,所以太祖二話不說,他立刻讓自己的結(jié)拜兄弟高懷德迎娶了這位公主,也成就了一樁比較美滿的婚姻。
要知道,以趙匡胤的聰明才智,他絕對清楚盧多遜這樣做的本質(zhì)和后果,但是,他卻沒有懲罰這個小人,而是把趙普罷相了,這說明什么?
當太祖要權(quán)衡利弊得失的時候,他寧愿相信這個小人的話,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這個當朝宰相。換句話說,如果趙普能夠做到潔身自好,自己沒有一點毛病的話,即使有一百個盧多遜詆毀攻擊,太祖也不會相信他們的話,最后罷免了趙普的職務,讓他黯然離京了。那么,歷史上的趙普到底犯了什么錯誤,讓趙匡胤忍無可忍,最后寧可相信那個更有野心的弟弟,也不愿意繼續(xù)重用趙普了呢?
對于這個問題,還得用反求諸己的辯證方法,看看趙普到底干了什么事情,我們就會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了。歷史上的趙普,他為了大權(quán)獨攬、獨斷朝綱,最后強勢到了什么地步呢?
根據(jù)史料記載,趙普曾在自己的政事堂里,明目張膽地放了一個壺,凡是大臣送來的奏折,甭管輕的、重的、緩的、急的,只要趙普看不順眼,他就往壺里一扔,等這個壺快滿了,趙普就命人把這些文件拿出去,放一把大火了事。到了這種地步,如果你是趙匡胤的話,你會做出一個什么樣的選擇呢?這一次,天平的一邊,是趙普,表兄弟;天平的另一邊,是趙光義,親兄弟。但凡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都會做出自己最合理的選擇。
血濃于水。表兄弟,終究還是表兄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趙匡胤終于選擇了更加好管理的親弟弟,從此把趙普轟出了京城,讓他到地方上去休息了。后來的事實證明,罷免趙普的宰相職務,是趙匡胤一生犯下的最大錯誤。因為鐵的事實證明,這個弟弟一點兒也不好管理。到了最后,這個弟弟不僅要了哥哥的權(quán),還要了哥哥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