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驕奢淫逸卻不做亡國之君 只為查驗臣子
歷史上大有作為的人往往是經(jīng)歷風(fēng)雨之后才能見到彩虹,根據(jù)客觀情況調(diào)整自己的對策,從中展示成功的內(nèi)在生成機制。“長策挫吳豕,雄圖競周鹿。萬乘重沮漳,九鼎輕伊谷。”唐代李百藥詩《郢城懷古》描繪了楚莊王飲馬黃河,問鼎洛水的氣概,這番氣概的激昂著實經(jīng)歷了一個長期的過程,其間體現(xiàn)出智者的方圓之道。
楚莊王最初的表現(xiàn)很難讓人覺得他是有作為的君主,登位三年從不發(fā)號施令,終日郊游狩獵,沉湎于聲色中:“有敢諫者,死無赦!”晉國趁機拉攏歸楚的國家。大臣伍舉見狀冒死進諫,進諫時莊王左抱鄭姬、右抱越女,坐于鐘鼓之間,伍舉請莊王猜謎語:“有鳥止于阜,三年不飛不鳴,是何鳥也?”
楚莊王心里明白,便悠然地答道:“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楚莊王的回答十分機智,而他本人也確實充滿智慧。他知道應(yīng)該在什么時候出手,在什么時候示弱,而不是整天緊張兮兮、摩拳擦掌。緣何有這番景象?世間萬事萬物無不處于運動變化中,看到各種變化的可能通路,并在這些路上適當?shù)匕才派L空間,是處世智慧的高超之處,否則,僅僅獨行在光明大道或羊腸小道上,都可能遭遇難以逾越的坎坷。
過了一段時期,楚莊王仍然沒有動靜,大臣蘇從又去勸說。莊王抽出寶劍要殺之,蘇從無所畏懼地勸諫,莊王終于罷淫樂而親理朝政,伍舉、蘇從得到重用。
楚莊王這招兒挺絕,他要改變原來的窘境,以更深沉的風(fēng)度登場,因而以淫逸的表象查驗周圍的臣子到底是什么態(tài)度,以往奉承拍馬的人都被撤職。
封建社會的智者之所以有發(fā)展空間,在于他們把握傳統(tǒng)政治中必需的權(quán)謀之術(shù),因崦高水平地運用政治觀點、派別力量和施政方針。當條件不允許的時候,智者隱忍不動,甚至打扮成無所作為的樣子,一旦時機成熟,立即躍馬揚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