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一個真實的楊儀 斬殺魏延實為背主小人
三國是一部解讀人性丑惡的最好范本,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爭權奪利爭到最后不過一坡黃土罷了。小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位三國里的十足小人,一起來看看吧。
魏延,字文長,三國時蜀漢名將,巔峰時曾被劉備封為鎮(zhèn)遠將軍,領漢中太守,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后因在北伐戰(zhàn)略方針與諸葛亮意見不一,認為自己無法發(fā)揮才能。
諸葛亮死后,魏延與楊儀爭權失敗被殺,并被夷滅三族。
很多人知道魏延是看《三國演義》,魏延第一次出場是在襄陽開城門迎接劉備。第二次是其投靠長沙太守韓玄后,因為得不到重用,率領軍民斬殺韓玄,進而投降劉備。這時,諸葛亮開口說了一句話,把魏延弄得懵逼了:“此人腦后長有反骨,日后必反。”
于是,大將魏延此后就被貼上了“反骨”的標簽。
魏延腦后長“反骨”,當然是不存在的。魯迅曾經評價《三國演義》寫諸葛亮“多智而近妖”,其對于魏延反骨之評價毫無根據(jù)。
事實上,率軍與魏延爭權,并派馬岱斬殺魏延的楊儀才是日久必反的真小人!小編將從以下幾點還原一個真實的楊儀!
一、叛傅投關
楊儀本是襄陽人士,起初他是荊州刺史傅群的下屬,主管文書一類的工作。后來干得不稱心,招呼也不打就投奔了當時任襄陽太守的關羽。關羽任命他為功曹,也就是記錄人員工作績效工作。這是楊儀第一次背主的鐵證。
二、性情急躁狹隘
雖說長期從事文職工作,但楊儀性格孤傲,自私狹隘。與諸多蜀中大臣不和,其中包括為人清高,人品貴重的尚書令劉巴。
諸葛亮死后,接替其職務的蔣琬評價楊儀“為人稟性過急,不能容物”。
孫權評價他說:“牧豎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于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p>
元代的名士郝經認為,楊“以私忿殺大將,罪浮于延”。意思是說,楊儀因為自己個人的憤怒斬殺大將,他的罪過比魏延大得多。
三、權力欲極強
諸葛亮北伐病逝于五丈原后,楊儀認為自己功勞很大(其實也就是幫著諸葛亮籌措糧草,參與軍務而已),想當然地認為自己可以接替諸葛亮執(zhí)掌朝政。于是,他興致勃勃地讓軍中一名懂得周易的軍官給自己算前程,卦象顯示為“家人”,楊儀面色不悅。
諸葛亮病逝前已經對身后事做了安排,蔣琬繼任,楊儀任軍師而已?;氐匠啥己?,還是不思悔改,這廝也許是老糊涂了。有一次,后軍師費祎前去看望他,楊儀口無遮攔,竟然說:“之前丞相去世的時候,我真該率領屬下投奔曹魏,否則怎么會混到現(xiàn)在這步田地?現(xiàn)在真是追悔莫及!”
費祎聽了后,表面上用言語安慰楊,暗中秘密地將這些話奏報給后主劉禪。于是,楊儀被廢為庶民,并被流放。可這廝還是不思悔改,憤青言語源源不斷傳到劉禪的耳朵里。劉禪派兵捉拿楊儀,最終楊儀在家中畏罪自殺,正應了“家人”的卦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