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為何如此痛恨方孝孺 非“誅殺十族”不可?
歷史上,被“滅九族”并不鮮見,可是被“滅十族”的,極其罕見,方孝孺便是其中之一。
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浙江寧海人。父親方克勤,是洪武年間的一名奉公守法的官吏,在《明史·循吏》中自有傳記。方孝孺年幼時(shí)十分機(jī)警敏捷,兩眼炯炯有神,每天讀書超過一寸厚。鄉(xiāng)親們稱他為“小韓愈”。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去世時(shí),太子早死,皇太孫朱允炆繼承了皇位,是為建文帝。建文帝崇尚儒家仁政之說,有意結(jié)束其祖父尚武的政風(fēng),確定新年號為“建文”,與祖父的“洪武”年號剛好形成鮮明的對照。
“秋七月,召漢中府教授方孝孺為翰林院侍講”,方孝孺終于從那個(gè)擺滿了儒學(xué)經(jīng)典的“正學(xué)”書齋,走到了明朝政治的前臺。
次年,又升任為侍講學(xué)士,成了建文帝的近臣,國家重大的政事皇帝都要向他詢問。朱允炆臨朝,百官奏事,決定群臣的面議可否施行時(shí),朱允炆有時(shí)命令方孝孺趨身屏風(fēng)之前批答文書。
當(dāng)時(shí)修撰《太祖實(shí)錄》以及《類要》諸多典籍,方孝孺都擔(dān)任總裁。更定職官制度時(shí),方孝孺的官職改為文學(xué)博士。燕王朱棣起兵南下,朝廷議定討伐,詔令、檄文皆出于方孝孺的手筆。
朱元璋在位期間,為御侮防患,曾兩次分封諸子為藩王。
建文帝上臺后,開始“削藩”,周、代、岷、湘、齊等藩王先后被削奪,“湘王自焚,余皆廢為庶人”。但進(jìn)一步想削奪其中勢力最大的藩王朱棣時(shí),大麻煩出現(xiàn)了。燕王朱棣以“清君側(cè)”為名,誓師“靖難”,揮軍南下京師。
朱棣占領(lǐng)南京后,因姚廣孝事先囑托過,也有意借用方孝孺的威望來收攬人心,沒有殺他,屢次派人到獄中招降,希望由他撰寫新皇帝即位的詔書,方孝孺堅(jiān)決不從。
最后朱棣強(qiáng)行派人押解方孝孺上殿,方孝孺披麻戴孝而入,悲慟而極,哭聲響徹大殿。
朱棣走下臥榻慰問他說:“先生不要自取憂苦,我的打算只是想要仿效周公輔佐成王的方式。”方孝孺問:“周成王在哪里?”朱棣答:“他自焚而死?!狈叫⑷嬗謫枺骸盀槭裁床涣⒊赏醯膬鹤??”朱棣說:“國家有賴于成年的君王。”方孝孺說:“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朱棣答道:“這是我們朱家的事。”回頭示意左右侍者授予方孝孺紙筆,說道:“詔示天下,非得由先生您來起草不可?!狈叫⑷姘压P擲到地上,邊哭邊罵道:“死就死了罷,詔書我絕不能起草?!敝扉Πl(fā)怒,命令將方孝孺車裂于街市。
方孝孺有位兄長方孝聞,他致力學(xué)問,舉止淳厚,先于方孝孺去世。弟弟方孝友與方孝孺一同赴刑場,賦詩一首而死。妻子鄭氏及兩個(gè)兒子中憲、中愈事先自縊身亡,兩個(gè)女兒跳進(jìn)秦淮河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