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fēng)云人物 > 正文

        咸豐皇帝臨終之際口宣末命 杜翰做了什么?

        2017-02-25 00:31:23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有的記載上說咸豐皇帝的這兩份遺囑均出自八大臣之一的杜翰之手。此人即是咸豐皇帝的“師傅”杜受田之子,在八大臣中才具僅次于肅順。咸豐皇

        有的記載上說咸豐皇帝的這兩份遺囑均出自八大臣之一的杜翰之手。此人即是咸豐皇帝的“師傅”杜受田之子,在八大臣中才具僅次于肅順。咸豐皇帝臨終之際口宣末命,其實只說到令八大臣“盡心輔弼”一句,而杜翰在“承寫”的時候擅自加了“贊襄一切政務(wù)”六字,以為日后攬權(quán)提供法理依據(jù)。

        這個說法應(yīng)該不會是空穴來風(fēng):首先,“贊襄一切政務(wù)”六個字的利害關(guān)系太大了,等于將八大臣的權(quán)力無限擴大。這樣一來,一旦八大臣里面真的有人心懷不軌,局面就必然發(fā)展到不可想象的地步。咸豐皇帝就算對肅順等人再信任十倍,從一個帝王的基本常識上來講,也不可能說出這幾個字。

        其次,事實上咸豐皇帝早在此之前,就曾分別授予皇后“御賞”印章一枚、皇長子“同道堂”印章一枚(咸豐皇帝的書房名“同道堂”),以作為行使君權(quán)最終有效的憑證,其意當(dāng)然也在于裁抑八大臣可能的“不臣之心”(其時載淳年幼,“同道堂”印章自然由其生母懿貴妃替他“保管”),可見他對八大臣并非完全的放心。

        再次,當(dāng)時的情形是皇帝時昏時醒,神明雖然未衰,畢竟也是垂死之人,即便是發(fā)現(xiàn)杜翰“承寫”的遺詔與自己的意思有很大出入,倉促之間恐怕也沒有精力去糾責(zé)了,以致于讓杜翰看準(zhǔn)了這點而鉆了個不小的空子。

        不過,平心而論,無論這六個字是不是出于咸豐皇帝的本意,總之是經(jīng)過他最后批準(zhǔn)認(rèn)可了的,應(yīng)該都是有效的,強行算作“矯詔”,實在也有些說不過去。

        第三,咸豐皇帝托付后事之時,除了八大臣以外,沒有其他人在場作證。首先,我同意多數(shù)研究者的看法,相信這份“顧命”的名單是咸豐皇帝此前就曾經(jīng)與載垣、端華、肅順等人、至少是和肅順研究過很多次才最后敲定的。里面沒有恭親王等皇室近支親貴,本身就很不合理。當(dāng)然這主要是因為皇帝對恭王的不信任,這與早年的兄弟失和密切相關(guān)。其次是肅順等人抓住了皇帝的這個心理,加以利用,有意排斥恭王。

        當(dāng)時“隨扈”在避暑山莊的近支親貴還有道光皇帝的親兄弟,咸豐皇帝的胞叔,人稱“老五太爺”的惠親王綿愉、皇帝的五弟惇親王奕誴、七弟醇郡王奕譞等。按說這些人縱然不在顧命之列,作為皇帝的叔父弟兄,這么重要的時刻也應(yīng)該在場。

        但反過來分析,若這些人在場,則一旦發(fā)現(xiàn)顧命大臣的名單里沒有恭王,就算奕誴、奕譞兄弟或因避嫌不敢、或因無用不能提出什么異議,那么綿愉以皇帝親叔父而齒德俱尊的身份,也必然會站出來“主持公道”。但是這在皇帝和八大臣來講,都是極不愿意發(fā)生的事情。所以他們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在關(guān)鍵時刻將這些人排除在召見之外,目的就是為了不讓恭王進入顧命輔政大臣的行列。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