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政治家呂公著生平簡介 呂公著是怎么死的
呂公著(1018年—1089年3月17日 ),字晦叔,壽州(今安徽鳳臺)人,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學(xué)者,太尉呂夷簡第三子。
呂公著出身東萊呂氏。早年因恩蔭補任奉禮郎,并進(jìn)士及第,召試館職,未赴任。出任潁州通判,與歐陽修結(jié)為講學(xué)之友。累官龍圖閣直學(xué)士,濮議時,因諫阻英宗貶呂誨出京未果,故堅請外任,為蔡州知州。宋神宗即位,召為翰林學(xué)士、知通進(jìn)銀臺司,因勸阻神宗罷免司馬光未果,便堅請罷知通進(jìn)銀臺司之職,后任開封知府、御史中丞。
熙寧三年(1070年),因反對新法而出任潁州知州,后召入朝,歷翰林學(xué)士承旨、端明殿學(xué)士、同知樞密院事、資政殿大學(xué)士等職。
元豐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高滔滔)臨朝,呂公著獲召入朝,首上十事疏,以“學(xué)”為重。同年,拜尚書右丞。元祐元年(1086年),拜門下侍郞,進(jìn)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與司馬光同心輔政,變熙寧新法。司馬光死后,呂公著獨自當(dāng)政。元祐三年(1088年),呂公著懇辭相位,升任司空、平章軍國重事,時人稱呂氏之榮。元祐四年(1089年),呂公著逝世,享年七十二歲,哲宗親臨致祭,贈太師、申國公,謚正獻(xiàn),哲宗親題其碑首為“純誠厚德”。后屢遭貶奪,并入“元祐黨人”籍,宋高宗紹興年間,獲封還全部贈謚。
呂公著講說以治心養(yǎng)性為本,語約而理盡。在宋代學(xué)術(shù)史上,開啟了呂學(xué)端緒。他一生著述頗豐,著有《五州錄》、《呂申公掌記》、《呂正獻(xiàn)集》、《呂氏孝經(jīng)要語》、《葵亭集》等。
北宋政治家呂公著生平簡介
嗜學(xué)有行
呂公著從小好學(xué),以至廢寢忘食。父親呂夷簡對他器重驚異,說:“今后必定為王公輔臣?!焙笠蚨魇a補任奉禮郎,并進(jìn)士及第,召試館職,沒有赴任。任潁州通判,知州歐陽修與他結(jié)為講學(xué)之友。后來歐陽修出使契丹,契丹皇帝詢問宋朝學(xué)問德行之士,歐陽修首先以呂公著回答。后判吏部南曹,宋仁宗獎許呂公著淡于名利,賜給五品官服。又被任命為崇文院檢討、同判太常寺。壽星觀營造真宗神御殿,呂公著說:“先帝已經(jīng)有三神御殿,但不停地建立,豈不是祭祀沒有豐厚父廟之義。”后進(jìn)官知制誥,三次上疏辭謝。改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讀。
濮議之爭
主詞條:濮議
宋英宗親政時,加呂公著為龍圖閣直學(xué)士。當(dāng)時正議論追崇英宗生父濮王趙允讓,有人建議稱呼濮王為皇伯考,呂公著說:“這是真宗來稱呼太祖的,怎能施于濮王。”等到下詔稱親,而且分賜諱號,呂公著又說:“稱親則有兩個父親的嫌疑,濮王諱可以避于陛下面前,不應(yīng)與七廟同諱?!眳握d等人因此事被調(diào)離朝廷,呂公著說:“陛下即皇位以來,納諫之風(fēng)沒有彰揚,而且多次貶退諫官,何以風(fēng)示天下?”英宗未聽從。呂公著便請求補外任,英宗說:“學(xué)士為朕所器重,怎能離開朝廷?”呂公著一直請求,被任命為蔡州知州。
因時勸諫
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趙頊即位,召呂公著為翰林學(xué)士、知通進(jìn)銀臺司。當(dāng)時司馬光因論事被解除御史中丞之職,回到經(jīng)幄。呂公著封還詔命說:“司馬光因舉職賜罷,這是為有言事職責(zé)的人不能盡其言?!痹t令以告示形式直接交付閣門。呂公著又說:“制命不由門下省,那么封駁的職責(zé),因臣而廢棄。希望陛下治臣的罪,來端正紀(jì)綱?!鄙褡谑局I他說:“之所以流放司馬光的原因,是依賴他勸學(xué)而已,不是因為言事的緣故?!眳喂恢闭埱螅詈蟊簧褡诮獬酥ㄟM(jìn)銀臺司之職。
熙寧(1068年—1077年)初年,呂公著任開封知府。當(dāng)時夏秋久雨,開封發(fā)生地震。呂公著上疏說:“過去人君遇災(zāi),有的恐懼以致福,有的簡誣以致禍。陛下以至誠待臣下,那么臣下思慮盡誠以回報,上下至誠而變異不消失的,從來沒有。做人君主的只有除去偏聽獨任的弊端,而不被先入之語所蒙蔽,那么就不會被邪說所亂。顏淵問為邦國之道,孔子答以疏遠(yuǎn)奸佞之人為戒。大概奸佞之人惟恐不順合君意,那么其勢必容易親近,正直的人惟恐不符合大義,那么其勢必容易疏遠(yuǎn)。只有首先格王端正此事,沒有事正而世不治理的?!倍Y官遵用唐代舊例,請求神宗五月臨御大慶殿接受朝拜,因而上尊號。呂公著說:“陛下正超越漢、唐,追復(fù)三代,何必在陰盛的日子,為不符合禮義的朝會,接受無益的虛名?”神宗采納了他的意見。
爭論青苗
主詞條:王安石變法
熙寧二年(1069年)二月,呂公著奉命編修《英宗實錄》 。六月,任御史中丞。
熙寧三年(1070年),當(dāng)時王安石正頒行青苗法,呂公著極言道[13]:“自古以來有作為的君主,沒有失去人心卻能圖治,也沒有能脅之以威、勝之以辯卻能得人心的。過去所謂的那些賢能之人,現(xiàn)都認(rèn)為青苗法是不對的,但發(fā)出議論的人把這一切詆毀為流俗浮論,難道過去都是賢能而現(xiàn)在都是不肖嗎?”王安石對他的話感到憤慨。神宗讓他薦舉呂惠卿為御史,呂公著說:“呂惠卿固然有才能,但奸邪不可以任用?!鄙褡诎堰@話告訴王安石,王安石更加憤慨,誣陷呂公著惡語中傷,神宗于四月初八貶呂公著為潁州知州。
熙寧八年(1075年),彗星出現(xiàn),神宗下詔求取直言。呂公著上疏說:“陛下臨朝希望治理國家,時日已經(jīng)很久,但左右前后,沒有人敢直言。致使陛下有想治理天下的雄心,但沒有致治之實,這是任事大臣辜負(fù)了陛下。大概士人的邪惡正直、賢能不肖,已經(jīng)素定了?,F(xiàn)在則不是這樣,前不久所薦舉,認(rèn)為是天下最賢能的人;但后來被貶逐,認(rèn)為是天下最不肖的。其于人才既然反復(fù)無常,那么于政事也違背常理不加審慎了。古代為政,開始不為百姓所信服的有之,像子產(chǎn)治理鄭國,一年后人們怨恨,三年后人們歌頌。陛下垂衣拱手希望成功,于此七年,但眾人的陳述,與以前相比也沒有什么不同,陛下難道沒有察覺嗎?”
后被起用知河陽軍,入朝提舉中太一宮,調(diào)任翰林學(xué)士承旨,改任端明殿學(xué)士、知審官院。神宗慢慢同呂公著談?wù)摓橹沃?,便涉及佛老之學(xué),呂公著問道:“堯、舜知道此道嗎?”神宗說:“堯、舜難道不知道?”呂公著說:“堯、舜雖然知此,但惟獨認(rèn)為知人安民是難事,所以成為堯、舜?!鄙褡谟终f唐太宗能以權(quán)智駕御臣下。呂公著回答說:“唐太宗之德,以能屈己從諫而已?!鄙褡趯λ脑挶硎举澰S。
元豐元年(1078年)九月十四日,呂公著與樞密直學(xué)士薛向同知樞密院事。有人打算恢復(fù)肉刑,建議取死囚試驗劓刑、刖刑,呂公著說:“如果嘗試這些還不死,那么肉刑就會實行了?!北阃V?。當(dāng)時西夏梁太后幽禁夏惠宗李秉常,朝廷將要大舉征討西夏。呂公著說:“興問罪之師,當(dāng)首先選擇主帥,如果沒有合適的人,不如不舉兵?!钡鹊脚d兵時,秦、晉二地民力大困,群臣們不敢上言,呂公著多次上奏興兵的害處。
元豐三年(1080年)九月二十九日,呂公著任樞密副使。
元豐五年(1082年),呂公著因病乞求離職,于四月二十六日被罷為資政殿學(xué)士、定州安撫使。不久,永樂城陷落(即永樂城之戰(zhàn)),神宗臨朝嘆息說:“邊地百姓疲敝如此,只有呂公著向朕說過而已?!北阋破錇閾P州安撫使,加資政殿大學(xué)士。將要立太子趙傭(即宋哲宗趙煦)時,神宗對輔臣說,應(yīng)當(dāng)以呂公著、司馬光任師傅(指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
守成良相
元豐八年(1085年)三月初五,哲宗即位,由太皇太后高氏(高滔滔)聽政,守舊派再度執(zhí)政。呂公著以侍讀的身份返回朝廷。高太皇派使臣迎接,詢問他所想要說的,呂公著說:“先帝本意,以寬省民力為先務(wù)。但建議的人以變法侵奪百姓為務(wù),斥去所有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因此日久而弊端更深,新法頒行而百姓更加困苦。誠然能得公允正直之士,講求天下利弊,同心協(xié)力而為之,應(yīng)該不難?!?/p>
呂公著到朝廷后立即上十事疏,認(rèn)為人君即位,要修德以安百姓,修德最要緊的也是首先要辦的是“學(xué)”。有十件事最為重要,這十件事是:畏天、愛民、修身、講學(xué)、任賢、納諫、薄斂、省刑、去奢、無逸。又請求備置諫官,以開言路。同年七月初六,拜尚書左丞。
元祐元年(1086年)閏二月初四,拜門下侍郎。 同年四月十五日,呂公著被授予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
當(dāng)時中書、門下、尚書三省一同建置,中書獨為取旨之地。呂公著就請求事于三省者,與執(zhí)政大臣共同進(jìn)呈,取旨而各自實行。又執(zhí)政官員通常幾天在政事堂一聚,事情多由其長官決定,同事不得干預(yù)。至此,才命每天集聚,于是成為定制。
同年,司馬光去世,呂公著獨自當(dāng)權(quán)。當(dāng)時右司諫賈易因進(jìn)諫攻擊別人短處直接詆毀朝廷大臣,將要被嚴(yán)厲責(zé)罰,呂公著替他說話,便只罷知懷州。呂公著退朝后對同僚說:“諫官所議論,得失不足言。看主上正值壯年,擔(dān)心今后有人進(jìn)諛說惑亂,正是依賴左右諍臣,不可以讓人主輕厭言事的人。”眾人沒有不嘆服的。
吐蕃首領(lǐng)鬼章青宜結(jié)長期為洮、河一帶的禍患,他聽說朝廷息兵省戍,暗地與西夏人合謀再取熙、岷州。呂公著上疏派遣軍器丞游師雄以方便之策諭求眾將,不過一個月,就活捉鬼章青宜結(jié)致于朝宮下。
哲宗在資善堂宴請親近大臣,拿出所書寫的唐人詩分賜給眾人。呂公著就聚集所講書中要語明白、切合于治道的,共一百篇進(jìn)獻(xiàn),以備哲宗游意翰墨,作為圣學(xué)的幫助。
辭位薨逝
元祐三年(1088年),呂公著懇辭相位,于四月初五被任命為司空、平章軍國重事。自宋朝建立以來,宰相以三公平章重事的有四人,而呂公著與他的父親呂夷簡居其二,士人羨慕呂氏的榮耀。哲宗下令在東府南面建造府第,開北門,來方便執(zhí)政大臣聚會議事。凡是三省、樞密院的職責(zé),呂公著都得署理。每隔一天一朝會,到都堂,可不按時出門,這是特殊的恩典。
元祐四年(1089年)二月初三(3月17日),呂公著逝世,終年七十二歲。高太后于接見輔臣時哭泣說:“國家不幸,司馬相公(司馬光)已死,呂司空又逝世。”痛惜憐憫許久。哲宗也悲痛感傷,親到呂家祭奠,賜給金帛萬計。追贈太師、申國公,謚號正獻(xiàn),親自書寫墓碑首為“純誠厚德”。
呂公著是怎么死的
紹圣元年(1094年),章惇為相,任命翟思、張商英、周秩任言官,議論呂公著更變熙豐法度,哲宗于七月十八日下詔削除他的贈謚,毀壞所賜碑 。
紹圣四年(1097年)二月初四,哲宗再貶呂公著為建武軍節(jié)度副使、昌化軍司戶參軍。
元符元年(1100年)五月二十三日,新即位的宋徽宗追復(fù)呂公著為太子太保。
崇寧二年(1103年)四月十九日,蔡京任右相時,徽宗下詔毀掉呂公著等人在景靈西宮的畫像。又降為左光祿大夫,并呂公著等人稱為“元祐黨人”,刻元祐黨人碑,禁止元祐學(xué)術(shù)。不久復(fù)贈銀青光祿大夫。
宋高宗紹興(1131年—1162年)初年,封還呂公著的所有贈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