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史上漢奸賣國賊的始祖也是時代的悲劇
回顧整個中國歷史,由于外敵入侵或者擔心外敵入侵,部分朝代選擇了遷都。在近現(xiàn)代,國民政府在南京失守后,重慶成為了“戰(zhàn)時首都”。在宋朝,都城從開封被打倒了臨安。在戰(zhàn)國,魏國和楚國先后搬遷都城。而在西周末年,面對犬戎的威脅,周平王也選擇了遷都。
首先,對于西周時代的終結,絕不是犬戎一支力量所造成的。在周幽王還在位的時候,申候看到自己的孫子丟了太子的寶座,那叫一個不爽啊。但是,考慮到自身力量打不過周幽王,于是選擇借刀殺人。串通犬戎一起拿下了鎬京,除掉了周幽王和太子伯服。不過,沒曾想到的是,犬戎眼看鎬京是個好地方,決心賴著不走了。無奈之下,申候只有聯(lián)合其他諸侯一道驅(qū)逐外敵。
至于爭議頗多的“烽火戲諸侯”,考慮申候的軍隊是從東邊進攻鎬京的,而且是在犬戎大軍到來之前就與周幽王交手了。而烽火臺主要是預警西北部的少數(shù)民族的,所以,當時的諸侯國應當知道周王室遇到襲擊的。但是,大部分諸侯國選擇了隔岸觀火,靜待時機。
對于本次事件的關鍵人物——周平王,在講究禮樂宗法的西周社會,竟然與申候一道謀反,而是和當時的異族相互勾結,狼狽為奸,這與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賣國賊有什么區(qū)別的。況且,作為周幽王的兒子,因為自己對權力的貪欲而間接殺死自己的父親,這已經(jīng)是不忠不孝了。
簡而言之,因為周王室的內(nèi)部矛盾,轉(zhuǎn)而投靠犬戎,將災禍引向自己的國家,周平王注定要釘在歷史恥辱柱上,也當然不認的成為了漢奸賣國賊的始祖。尤其是他后面的遷都行為,暴露出不敢收服周王室土地,恐懼犬戎的軟弱。也即面對強大的外族勢力,第一反應不是抗爭,而是逃避,真是將周武王的血氣丟得一干二凈。
當然,話又說回來,對于西周的滅亡,周平王確實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從根本上來說,這也是歷史的必然。經(jīng)濟上:西周賴以維繼的井田制逐漸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興起;政治上:宗法制崩潰,禮樂自天子出變成了禮樂自諸侯出。晉國、鄭國、衛(wèi)國、齊國、魯國等諸侯國實力增長,逐漸不鳥周王室了;軍事上:周宣王時期的連年用兵,已經(jīng)虧損了國力。尤其是周宣王后期對周邊少數(shù)民族的征伐,大都以失敗告終。等到周平王時期,動亂還沒平定,哪里還敢驅(qū)逐犬戎。
最后,從周平王的丑惡行徑來說,他無愧為漢奸賣國賊的始祖。但是,放到整個大的歷史背景下,周平王即便有復興西周王朝的志向,也很難成功。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周平王心想關中等地區(qū)已經(jīng)被犬戎占領,干脆就“賞賜”給秦人。也許他根本沒有想到,秦人竟然把犬戎打的落花流水,一下子辟土千里,成為西方的諸侯大國。而整個周朝的香火,最終也被秦國所掐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