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的首位功臣 秦始皇能統(tǒng)一六國全靠他
秦國在春秋時期,是位于西北邊陲的小國家。在諸侯逐鹿的大爭之世,窮山惡水的秦國原本是最沒有競爭力的國家。最后卻一飛沖天,成為了合并六雄的大秦帝國。秦朝最終能夠一統(tǒng)天下,除了有著驚才絕艷的秦始皇運籌帷幄,更離不開秦國歷代先王嘔心瀝血打下的堅實基礎(chǔ)。翻開大秦帝國的歷史,一個個秦國大王的平生事跡歷歷在目?;蚴怯鹕染]巾,風流倜儻的運籌帷幄,或是策馬沙場,一往無前的英勇……而正是這些大秦君王的勵精圖治,才成就了滅六合的大秦帝國。那么對于秦國崛起最為重要的人,到底是誰呢?
春秋時期,秦國曾一度被人誤作弱國。西北邊陲,窮山惡水。而位于中原的魏國有著良田萬頃,土地肥沃,是“大吉之地”。并且魏國變法圖強,國力強盛。所以當時的秦國一直受著“魏強秦弱”格局的壓制,一直到秦獻公時期。秦國雖然地處偏僻,但是疆域遼闊。況且秦人民風彪悍,戰(zhàn)斗能力很強。若是有著英明君主的明治,必能成為一方霸主。然而不幸的是,偏安一隅的秦國遭到了晉國的攻打,也就是著名的“三晉伐秦”。被架空的晉國身后站著三個勢力強盛的諸侯國,將軍吳起率領(lǐng)著大軍浩浩湯湯地向秦國開進。
這場戰(zhàn)爭幾乎給秦國帶來了滅頂之災(zāi),秦國公子流亡他國三十年,受盡了顛沛流離之苦。直到三晉結(jié)怨,聯(lián)盟瓦解,秦公子才得以歸國登位——這就是給秦國帶來曙光的秦獻公。獻公三十年流亡生涯,看盡了民間疾苦的他對于墨家的理論十分欣賞。這時秦國剛經(jīng)歷了三晉攻打的戰(zhàn)爭,哀鴻遍地。于是獻公在休養(yǎng)生息的同時,更是要吸取教訓(xùn)決心要加強秦國的軍事實力。秦人民風彪悍,十分好戰(zhàn)。但是沒有先進的軍事工具,沒有良將的排兵布陣,秦國軍隊只能是莽夫之勇。曾經(jīng)在三晉伐秦之時,秦國五十萬大軍被魏軍的五萬軍隊擊敗,足以顯示出秦國此時軍事實力的低微。
而墨家素來擅長建造軍事工程,對于軍事戰(zhàn)略以及排兵布陣也頗有造詣,于是秦獻公便有心要重用墨家學說。并且墨家的第一代巨子便是為了“守義”而赴死,秦獻公更是覺得墨家之人懷有赤子之心,于是與墨者一拍即合,關(guān)系越來越好。墨家在秦國進行了一系列針對軍事的改革治理。秦獻公對墨者委以重任,讓墨家負責秦國的軍事防御。墨家在軍中建立了新的制度,令百步一亭,百亭一尉。亭長和尉長的手中拿著可以指揮大軍的旗幟,戰(zhàn)斗時大家也都打“旗語”。夜間門尉負責巡邏,加強戒備,這樣一來秦軍的戰(zhàn)斗力便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當時秦國的貴族們手中握著兵權(quán),但往往在戰(zhàn)斗時十分懦弱。墨者便建立了許多制度對這些貴族子弟們嚴加管理,讓他們做偵察的工作。貴族們?nèi)羰鞘?,將會受到例如“失侯斬”等嚴厲的懲罰。這樣的改革對于集中秦國中央集權(quán)十分有利,但對于墨者的管理制度,秦國的貴族們卻是苦不堪言。然而由于秦獻公對于墨者無條件的信任,他們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通過墨家的改革,秦國的軍事實力得到了增強。但是秦朝人口眾多,民風彪悍,難以治理。對于社會治安的改革,秦朝君王重用的是來自法家的商鞅。商君深知秦朝民風彪悍,并且社會治理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戰(zhàn)場上軍隊的實力。于是商鞅在戶籍的改革方面,將法家的嚴刑重罰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史籍上記錄商君把百姓十人或者五戶分為一伍,一人犯罪,整個什伍的人都要被重罰——這就是著名的“連坐”制度。這個森嚴的制度令秦人十分懼怕,但是其實連坐的制度也是來源于墨家,甚至可以追溯到獻公時期。
墨家的《尚同》中便指出在沒有法治的社會之中,人人都會有自己的私心。所以唯有讓天下人互相監(jiān)督作為耳目,統(tǒng)治天下的君王才能對犯法的人進行懲治,從而保證社會的治安。在墨家的理念之中,君王是上天選定的,百姓們要從下到上層層服從,最后意見統(tǒng)一于天子。這就是“尚同”。所以可以看出連坐的制度在獻公時期就有了,商君身為法家傳人卻運用墨者理念。他集百家之長的同時,也完善了連坐這一制度。那么在獻公時期,連坐制度又是怎樣的呢?根據(jù)《史記》的記載,在獻公剛即位的時候,便一心想要變法圖強。他重用墨者關(guān)于守城方面的軍事造詣,與此同時他發(fā)現(xiàn)墨家學說中什伍連坐的制度對于此時的秦國十分適合。因為秦國弱小,獻公遭受了三十年的流亡。所以他決心要用雷霆手段將秦國治理得井井有條,哪怕刑罰過重也在所不惜,而連坐制度正好契合他此時的心聲。
只是在那個時候,連坐制度剛剛興起,對于罪名的范圍有著一定的限制,并且刑罰也不像后世商鞅時那么喪心病狂。所以說,進行什伍戶籍改革并不是商鞅,而是在獻公時期就已經(jīng)有了。而關(guān)于連坐制度理念的提出,更是早于商君四百年。后人對于秦朝的戶籍制度,也花了極大的心血鉆研。在今人所撰的《秦制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出秦朝的戶籍和現(xiàn)今我國的戶籍制度十分相像。戶籍檔案之中有著一家一戶每個成員的詳細資料,就像今天的戶口本一樣。獻公顛沛流離三十年,輾轉(zhuǎn)回國進行的一系列改革政策使秦朝休養(yǎng)生息,走上了正軌。正是有了獻公打下的深厚根基,才有了后來始皇帝的滅六合,一統(tǒng)天下。所以說,大秦帝國的首位功臣,該是給秦國帶來曙光的秦獻公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