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中的陳友諒在歷史上是個(gè)什么樣的人?
起兵反元:陳友諒,沔陽漁家之子。祖父陳千一原本姓謝,因入贅陳家,才跟隨其姓,父陳普才有五子,陳友諒排行第三。
陳友諒蠟像他少時(shí)讀書,略通文義。有一卜者在察看過其祖先的墓地之后說:“日后定會(huì)富貴。”陳友諒心中暗喜。他曾任縣里的小吏,但這并非他的目標(biāo)。1355年(至正十五年)正月,徐壽輝遣其將倪文俊復(fù)破沔陽,陳友諒于黃蓬起義,加入紅巾軍,初為簿書掾,后以功升元帥。1357年(至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謀害徐壽輝未成,逃奔黃州,投奔陳友諒,陳友諒乘機(jī)殺了倪文俊,吞并了他的軍隊(duì),自稱宣慰使,隨即又稱平章政事。1358年(至正十八年),陳友諒率軍攻陷安慶,又破龍興、瑞州。然后分兵攻取邵武、吉安,而自己則領(lǐng)兵進(jìn)入撫州。不久,又破建昌、贛、汀、信、衢。
建漢稱帝當(dāng)時(shí),長江以南只有陳友諒部最強(qiáng)。朱元璋攻取太平后,與他為鄰。陳友諒攻陷元池州,朱元璋派常遇春率軍前去攻打陳友諒,奪取池州。趙普勝是有名的驍將,號(hào)稱“雙刀趙”。開始與俞通海等駐扎巢湖,一起歸附朱元璋,后來叛歸徐壽輝。這時(shí)他正為陳友諒駐守安慶,多次引兵爭奪池州、太平,到處搶掠。朱元璋為此擔(dān)憂不已,于是引誘趙普勝的食客,讓他潛入陳友諒軍中去離間趙普勝。趙普勝?zèng)]有發(fā)覺,見到陳友諒的使者總是訴說自己的功勞,覺得自己有恩于陳,臉上露出悻悻的表情。陳友諒由此懷恨心中,懷疑他要背叛自己。1359年(至正十九年),陳友諒以會(huì)師為名,從江州突然來到安慶,趙普勝在雁汊以燒羊迎接,當(dāng)他剛一登船,陳友諒便馬上殺了龍興(今江西南昌)時(shí),徐壽輝想遷都龍興,陳友諒不同意。
1360年(至正二十年),徐壽輝仍然決定遷都龍興,倉促從漢陽出發(fā),臨時(shí)駐扎江州。[4]江州是陳友諒管轄之地,他命士兵埋伏在城外,然后將徐壽輝迎入城中,馬上緊閉城門,將徐壽輝所部全部消滅。隨即以江州為都,挾奉徐壽輝居于此地,而陳友諒則自稱漢王,設(shè)置王府官屬。然后挾持徐壽輝東下,進(jìn)攻太平。但太平城堅(jiān)不可拔,于是陳友諒軍便利用大型船只靠近西南城墻,士兵們順著船尾爬過矮墻進(jìn)入城內(nèi),攻克太平城。此后,陳友諒便愈加驕狂。陳友諒部進(jìn)駐采石磯后,他派遣部將假裝到徐壽輝面前陳述事情,趁機(jī)安排壯士用鐵器擊碎徐壽輝的腦袋。徐壽輝一死,陳友諒便以采石五通廟為行殿,即皇帝位,國號(hào)漢,改元大義,太師鄒普勝以下都是以前的舊官。陳友諒即位之日正巧遇上大風(fēng)大雨,群臣們排列在沙岸上向他道賀,沒能按禮儀行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