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誠——富甲江南的鹽商從政生涯
早期經(jīng)歷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農(nóng)歷七月三十,張士誠出生于泰州興化白駒場(今鹽城大豐)的一個窮苦的“亭民”之家。隨后,他的三個弟弟張士義、張士德和張士信也相繼降生。[2]兄弟四人都以撐船運鹽為生。元朝末年,朝政腐敗,財政收入入不敷出。統(tǒng)治者為了填補不斷擴大的政府開銷和軍費支出,大量增發(fā)鹽引,不斷提高鹽價,鹽業(yè)成為國家財政的最主要的收入來源。雖然鹽價不斷提高,但東南沿海的鹽民依然生活無著。泰州地處東南沿海,每到盛夏,都會遭遇臺風(fēng)侵襲,海潮倒灌。海水退去,
原本千傾良田都變成鹽堿地,當(dāng)?shù)剞r(nóng)民苦不堪言。
為了養(yǎng)家糊口,張士誠從十歲開始就跟鄉(xiāng)親們一起,在白駒場的官鹽船上“操舟運鹽”,依靠賣苦力賺來的微薄收入補貼家用。少年時的張士誠“少有膂力,負氣任俠”,不僅身體健壯,而且為人仗義疏財,雖然自己家里經(jīng)常窮得揭不開鍋,可是每當(dāng)鄉(xiāng)親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他總是慷慨解囊,有求必應(yīng)。漸漸地,張士誠在當(dāng)?shù)佧}民中樹立起很高的威信。
起義反元由于給官家運鹽收入微薄,張士誠和幾個膽大的同鄉(xiāng)一起做起了
張士誠起義地-大豐市草堰鎮(zhèn)北極殿販賣私鹽的營生。他們在給官府運鹽的同時,隨身夾帶一部分食鹽,賣給當(dāng)?shù)氐母粦簟0遵x場的富戶們常常以舉報官府相要挾,不僅不給張士誠鹽錢,而且對他非打即罵。由于身份低微,而且販私鹽是違法行為,張士誠等人只得忍氣吞聲。[4]白駒場當(dāng)?shù)赜幸粋€鹽警名叫丘義,負責(zé)監(jiān)督鹽民出工、緝拿私鹽販子。這個邱義不但常常克扣白駒場鹽民的勞動所得,而且鹽民們每月還要向他上貢,一有疏漏,就對鹽民非打即罵。張士誠和鹽民們懾于他的淫威,只能暗氣暗憋。元順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正月,張士誠秘密聯(lián)絡(luò)了弟弟三人及壯士李伯升等十七名膽大的鹽
張士誠起義地&民,積極籌備武裝暴動。事關(guān)重大,為了防止秘密泄露,張士誠他們把起義的地點選在了白駒場附近的草堰場。一天夜里,十八名熱血鹽民在草堰場的北極殿中歃血為盟,抄起挑鹽用的扁擔(dān),在寒風(fēng)中悄悄摸進鹽警邱義的家中,把這個平日里為害鄉(xiāng)鄰的惡霸亂棍打死。隨后,十八個人又沖進當(dāng)?shù)馗粦艏抑?,打開倉庫,把糧食和錢財分發(fā)給當(dāng)?shù)氐睦习傩眨又话鸦鸢逊课轃藗€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