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洪秀全的子侄和駙馬們 竟能廢柴到這種地步
近代史學家王慶成先生曾經說,太平天國的上帝有兩個家庭,即“大家庭”——因為人人都是上帝子女,所以包括天下每一個人,和“小家庭”——天父天兄、“天媽天嫂”,以及他們在凡間的代表洪秀全父子、楊秀清等。
其實上帝還有第三個家庭,就是洪秀全和他的子侄、駙馬們,這個家庭的大多數(shù)成員乳臭未干,甚至直到太平天國覆滅都尚未成年,但他們的重要性至少不會在“大家庭”之下。
洪秀全未必虎父 洪天貴福的確犬子
洪秀全的長子洪天貴福是洪秀全的妻子賴蓮英在老家花縣所生,據(jù)洪仁王干稱,他生下來可謂驚天動地,不同凡響:“幼主誕時,屋上發(fā)紅圓光一道,遠見者疑為焚燒,近者見漸高而散,一連兩日如是”,這神奇的一幕他在香港說,到了天京寫書說,甚至被俘后還不厭其煩地說,至于有沒有人相信,大約只有天知道了。
他出生是在道光二十九年(1839年)十月,第二年五月隨母親等人從老家來到廣西,1851年陰歷二月,洪秀全在武宣東鄉(xiāng)稱天王,“封立幼主”,一般通稱他當上“幼主”時年僅四歲,其實倘照今天的算法,他連兩周歲都不到。
他究竟叫什么名字,一度成為天大的謎團,太平天國實行避諱,幼主的名字不許提起,自然沒人知道,清方自從知道有這個第二號“首逆”起,就根據(jù)玉璽上的刻字,叫他“洪?,櫋?。在被俘之后他和洪仁王干交代,最初洪仁王干用抓鬮的辦法,給他起了個名字叫“天貴”,但洪秀全并不喜歡,在“天貴”到達廣西后,改名“貴福”,“貴福”當上幼主后,洪秀全或許覺得這樣的名字也太俗,于是又把原先扔掉的那個“天”字拿回來,給幼主起了個在當年無比時尚的三個字名字——天貴福。至于“?,櫋?,是因為玉璽上刻了“真王貴?!彼膫€字,且是自右向左橫刻,被以訛傳訛誤會了。
盡管在大牢里洪天貴福拼命捍衛(wèi)自己的姓名權,但在清廷看來,他不過是“幺膺小丑”,無足輕重,因此在最后的死刑判決書上,他還是只能叫“洪?,櫋?,直到多年以后王定安寫《湘軍記》,他的名字才被這位嚴謹?shù)南孳娔桓娜烁牧嘶貋怼?/p>
這位洪仁王干眼里的天才兒童,在楊秀清看來卻是個十足的頑童:喜歡玩耍、胡鬧,經常弄壞東西,浪費成癖,而且不喜歡學習,洪秀全一度采取了放任不管的態(tài)度,以至于癸好三年(1853年)十二月,楊秀清不得不帶了韋昌輝、石達開鄭重其事地求見洪秀全,勸他加強子女教育工作,“教子宜嚴,不可任其心性”。
問題是,洪秀全的教育方式,似乎有嚴重問題。
首先,他不許兒子讀任何古書,管古書叫“妖書”,只需他讀“天主教的書”,也就是洪秀全自己編的書。這些書內容不去說,僅就數(shù)量而言,直到1861年列入書目的也才29本,加上未列入的一些,總數(shù)也就在40本上下,1855、56年間的洪天貴福能讀到些什么,可想而知。
其次,他并沒有給兒子延請老師。
歷代帝王都很注意繼承人的教育問題,為太子延聘名師是理所當然的事。太平天國雖然重文輕武,但為不到10歲的洪天貴福找一個稱職老師,應該是不難的。然而洪秀全既沒有請老師,自己又不耐煩親自教,9歲(其實是7虛歲)之前,是姐姐洪天姣教,9歲之后則無記載。今天保留下來的洪天貴福供詞、詩句,錯別字連篇,文理不通,本身是知識分子的洪秀全,居然將自己的繼承人教成15、6歲都無法寫出通順文字的文化低能兒,著實令人驚詫。
洪秀全很注意樹立繼承人的權威。為了教訓自己的女婿鐘萬信,他寫過一本《十救詩》,內容大多數(shù)是怎樣讓男女授受不親,其中說男孩7歲就不能跟母親同床,不能見祖母,女孩5歲就不能和哥哥拉手,弟弟7歲,姐姐就不能靠近1丈以內,等等,即使按當時的禮教,也是非??瘫∩踔磷儜B(tài)的。這本書洪秀全署了洪天貴福的名字,把書名也改作《幼主詔旨》,算是知識產權轉移這本書寫成的確切年份是1858年,一個9歲的男孩,一本正經地教導一個二十來歲血氣方剛的小伙子如何遠離女人,著實滑稽得很。
大約1860年前后,洪秀全開始讓兒子披閱奏章,所有封官的命令也都以兒子名義簽發(fā),甚至李秀成攻下蘇州,取得大捷,下旨嘉獎的也是洪天貴福,而非洪秀全。此時太平天國已經進入官職大批發(fā)時代,一天有時要封官幾十、上百,有的官員一個月能升8、9回官,洪天貴福的出鏡率不可謂不高,但這些詔旨其實都是洪秀全寫好后讓他照抄蓋章下發(fā)的,之所以如此,是希望大臣們感激這位升他們官爵的幼主,為“父子公孫”永遠效忠。 辛酉十一年(1861年)二月十九日,洪秀全作出了一個在他看來十分神圣的決定:把兒子過繼給耶穌。洪秀全一直稱耶穌為“太子”,可是“太子”當不上天王,而他這個弟弟卻江山萬代,著實有些說不過去,為此他曾到處宣傳,說耶穌在天上有3個兒子、兩個女兒,但這些天上的侄子侄女虛無縹緲,意義不大,將洪天貴福過繼給耶穌,讓他“一半是天兄的兒子,一半是天王的兒子”,可謂兩全其美,神圣之極。為紀念這個神圣決定,他把用了十多年的金印、玉璽全部換掉,改為刻滿天父天兄和他們父子名字的、全新的金璽和玉璽。
幼天王洪天貴福之死
甲子十四年(1864)四月二十日晨四更,洪秀全去世,幼主一下變成了一國之君——幼天王,可他根本沒有當家作主的能力,只能把軍政大事委托給自己的兩個伯父洪仁發(fā)、洪仁達,忠王李秀成,以及一個奇怪的人物——安徽歙縣道士沈桂,“所下詔旨都是他們做現(xiàn)成了叫我寫的”。
但他也不是全然不做主:以前洪秀全只許他吃牛肉,不許他吃豬肉,更不許喝酒,如今他可以毫無顧忌;他的讀書癖也可以得到滿足——他親筆寫了一張“票”,要了四箱“古書”放到自己樓上讀。
可惜好景不長:他是四月二十四日正式即位的,六月初六日,湘軍攻破天京,他扔下兩個弟弟、四個妻子,一口氣跑到忠王家里,騎著李秀成換給他的大白馬,在一批假扮成清軍的將士護衛(wèi)下,一口氣跑到太平軍大將堵王黃文金的防區(qū)安徽廣德州,和洪仁王干會合。
七月,他們從廣德、湖州出發(fā)進入江西,試圖和當時最強大的一支太平軍——侍王李世賢部會師,卻被清軍團團堵截,八月二十八日凌晨,他在江西石城楊家牌遭到清軍夜襲,全軍潰散,他一個人在山嶺里亂轉了6天后下山,想混在難民中脫逃,結果在九月十三日被清軍搜獲。
清軍許多官兵對這個連騾馬都分不清、籍貫也說不明白的“弱智少年”身份十分懷疑,的確,“首逆”智商如此低下,實在令他們匪夷所思。然而洪天貴福惟恐人家不信,一口氣寫了10份文件,包括供詞、給洪秀全的請安本章,太平天國官員名單,洪秀全的宮廷八卦,等等等等,這下自然如假包換。
他的思維邏輯是混亂的,有時似乎很清醒,有時又十分糊涂,比如他夢想活命,說“我現(xiàn)在不要妻,等二十歲再要”;想活下去考秀才;還寄希望于看押他的清方低級官員“唐哥哥”,給這位名叫唐家桐的“哥哥”寫了四首詩,其中三首“七絕”連寫了兩遍,第二遍是1864年11月18日,即他被凌遲處死當天寫的。
這四首詩如下:
老爺見識高,世世輔清朝;文臣兼武將,英雄蓋世豪。
跟到長毛心難開,東飛西跑多險危;如今跟哥歸家日,回去讀書考秀才。
如今我不做長毛,一心一德輔清朝;清朝皇帝萬萬歲,亂臣賊子總難跑。
如今跟到唐哥哥,唯有盡弟道恭和;多感哥哥厚恩德,喜謝哥恩再三多。
不知九泉之下——或者天堂之上的洪秀全見到自己繼承人寫下這樣大罵“長毛”、恭維清朝的“詩句”,當作何感想?
王慶成先生讀到這里感慨:洪秀全是否“虎父”,見仁見智;但洪天貴福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犬子”。
官爵顯赫的侄子大軍
洪秀全的兩個文盲哥哥洪仁發(fā)、洪仁達能力欠佳,口碑也不太好,但生孩子的能耐卻十分了得,女兒生了多少不見記載,在兒子方面,洪仁發(fā)生了7個(巨王洪和元,崇王洪利元,元王洪科元;長王洪瑞元,見王洪現(xiàn)元,唐王洪瑭元,同王洪同元),洪仁達生了三個(定王洪鈺元,漢王洪釮元,次王洪錦元)。
這些侄子中,有個別歲數(shù)較大,比如巨王洪和元已經20出頭,定王洪鈺元和崇王洪利元也已經十多歲,但大多數(shù)年級幼小,有些直到天京陷落也不過4、5歲,但他們卻被委以重任。
首先,為了體現(xiàn)改革精神,洪秀全設立了“總開礦”、“總鑄寶”(鑄造錢幣)等新職位,而這些職位大多由侄子們兼任,其中幾位“鑄寶”、“開礦”是在襁褓中上任的。
其次,他們被賦予了兵權。辛酉十一年(1861年)正月二十日,洪秀全以洪天貴福的名義下詔,在朝內將領的部隊、家丁中“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組成御林軍,交給這些侄子們率領,其用意,是削弱外姓的兵力,鞏固洪家的江山,至于“表們”(侄子的官方稱謂)能不能帶兵,似乎并不重要。
第三,他們被賦予把守天京各城門、關卡的使命,在他們兩位貪婪的父親指示下,他們發(fā)行了太平天國最著名的債券——“洪票”,任何貨物進出口,都需要有“洪票”開路,這種制度讓這兩大家子人發(fā)財致富,卻造成了全天京城最后階段的絕糧。
第四,他們中的年長者,被賦予監(jiān)察城內官員、嚴防叛徒的職責,因為他們姓洪,投降也是死,自然最可信賴。目前所能查到的太平天國京內、京外正副總鑒(監(jiān)察官)共有7位,其中5位在“侄子大軍”之列:洪和元、洪利元、洪科元、洪瑞元、洪現(xiàn)元,另兩位則是他們的父親洪仁發(fā)和洪仁達。
當然,他們中年紀稍長的也曾外出打仗,如巨王洪和元就守過安徽運漕鎮(zhèn),但極為罕見,成績也乏善可陳。
洪仁王干認為這種制度體現(xiàn)了太平天國的優(yōu)越性,為其百般辯解,但李秀成和其他外姓官員則將之斥為“亂政”。
“侄子大軍”中的大多數(shù)都不滿10歲,想來他們很難從天京城陷落的大劫難中幸存。
洪秀全的女婿們
洪秀全究竟有多少個女兒史料不詳,但目前有紀錄的女婿為6個。
他的大女婿叫鐘萬信,原名鐘英,據(jù)說是洪秀全姐夫鐘芳理的近親,算是親上加親,似乎應該很受信任才對。
最初也的確如此。據(jù)最新發(fā)現(xiàn)的筆記記載,1856年天京事變,洪秀全派人持密詔去北王韋昌輝府,要韋昌輝“同心同力同向前”殺死楊秀清,傳這密詔的就是鐘萬信。
可不久他就失寵了。前面說過,《十救詩》就是用來“挽救”他的,而且這本發(fā)行量很大的“暢銷書”明明白白地說,要救鐘萬信“脫迷途”,至于這位駙馬爺究竟犯了什么錯誤,語焉不詳,從《十救詩》里凈是談男女關系的話題看,也許是“生活作風問題”,但倘真是這樣嚴重的問題,他如何還能活下來?
總之鐘萬信的命運就很慘了:他被轟出天京,下放到侍王李世賢的部隊當個普通干部,偏又跟上司合不來,日子過得很憋屈。1861年洪秀全頒布了一份《朝中國主圖》,規(guī)定了文武百官和洪家親屬朝見、祭拜上帝的座次,其中居然沒有鐘萬信的座位。1862年他擅自跑回天京,給封為金王,但一直沒有和“妻子”洪天姣圓房——洪天姣在天京陷落時已經26歲,在那個年代,明明有婆家卻在這個歲數(shù)尚未結婚,是極其罕見的。
天京陷落后他一個人混出城去,居然輾轉跑到了廣德;幼天王在江西潰敗時,他又脫險,一口氣跑到了太平軍大將汪海洋的部隊里。1868年1月,汪海洋受傷后死去,太平軍軍心渙散,在突圍時全軍覆沒,鐘萬信也被清軍搜出處死,此時離天京陷落已有3年半了。
值得一提的是,鐘萬信的封號是“天二駙馬”,但洪天姣明明是洪秀全的長女,這筆糊涂賬,怕是怎樣也算不清了。
洪秀全的二女兒嫁給了廣東人徐朗,要說這位徐朗倒是難得的實干派,他一直擔任李世賢、李遠繼等幾位太平軍名將的助手,在浙江、安徽一帶轉戰(zhàn),可謂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但他的命連鐘萬信都不如,幾乎沒在天京呆過幾天,鐘萬信好歹也封了個金王、天二駙馬,他連個像樣的駙馬封號都沒有,只封了個最小的王“列王”,擁有這個頭銜的太平軍人物,目前知道有名有姓的就有二十多個,總數(shù)據(jù)說有一千多,如此駙馬,可謂威風掃地。據(jù)說,他也是天地會眾,何以洪秀全招了兩個天地會女婿,又何以這兩個女婿如此不受待見,就天知道了。
徐朗在1864年天京陷落前后,戰(zhàn)死在浙江湖州境內的孝豐鎮(zhèn),據(jù)說死得倒是十分英勇,算是洪秀全這許多子侄駙馬中最有骨氣的一位。
洪秀全喜歡的兩個駙馬,是天四駙馬黃棟梁、天西駙馬黃文勝。這二位據(jù)說都未成年,他們的“妻子”也都不滿10歲,但這二位的政治排名,居然在洪仁王干、石達開、陳玉成、李秀成之上,被李秀成說成“第二重用”,僅次于“子侄”洪天佑和掛名外甥蕭有和,這二位后來一個封為凱王,一個封為捷王,據(jù)說他們在1864年天京陷落時死于城外湖熟鎮(zhèn),死時都不滿15歲。
《朝中國主圖》里還有兩個駙馬,天東駙馬、天八駙馬,位置也排在李秀成等人之前,這二位連姓名都沒留下,而“天八駙馬”應該是天王八女兒的丈夫,考慮到其哥哥洪天明是1854年9月出生的,“天八金”(天王大女兒叫“天長金”,依次類推)應該不超過7歲,這位“駙馬”想來也是個穿著炫目官袍的“娃娃高干”了。
李秀成臨死前曾寫下材料,對洪秀全任用這些子侄、駙馬娃娃官表示不滿,不久后被俘的洪仁王干看到這些材料怒不可遏,不顧即將被處死,堅持親筆逐條批駁,認為洪秀全這種用人方式很有人情味,很好,李秀成等人抱怨得毫無道理?
歷史是最好的試金石,洪秀全對這些娃娃們的放手重用,究竟是不是“很好”,國破家亡、被扔進囚籠的洪仁王干,難道真的不明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