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盤點歷史上的十大勾魂才女 裙下盡是“風流鬼”

        2017-02-08 21:50:13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中國幾千年文明史,孕育出了無數的才子佳人,要論起美女何其多,妖艷的,才干的,悲情的,巾幗不讓須眉的等等,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古

        中國幾千年文明史,孕育出了無數的才子佳人,要論起美女何其多,妖艷的,才干的,悲情的,巾幗不讓須眉的等等,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古代美貌與才華并重的才女,以及與之相反妖艷禍國的女子。

        古代才華相貌出眾的才女

        才華是比較廣義的,習慣上文學上有成就的人更容易被稱為才女?,F在不僅僅指文學方面,只要在行業(yè)中有突出表現都可以稱之為才女。她們才華橫溢、德才兼?zhèn)?,令多少后人無比向往、敬仰!這些紅顏,真正揭示了一句話——誰說女子不如男!

        1 .謝道蘊

        東晉女詩人。 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聰明有才智,所作詩賦頗有名。謝道韞,字令姜,生卒年不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東晉女詩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的妻子。謝道韞留下來的事跡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記載在《世說新語》中:謝安在一個雪天和子侄們討論可用何物比喻飛雪。謝安的侄子謝朗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眾人的稱許。也因為這個著名的故事,她與漢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為中國古代才女的代表人物,而“詠絮之才”也成為后來人稱許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詞語,這段事跡亦為《三字經》“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所提及。

        在孫恩之亂時,丈夫王凝之為會稽內史,但守備不力,逃出被抓被殺,謝道韞聽聞敵至,舉措自若,拿刀出門殺敵數人才被抓[2] 。孫恩因感其節(jié)義,故赦免道韞及其族人。王凝之死后,謝道韞在會稽獨居,終生未改嫁。

        2 .李清照

        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yōu)裕,與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yōu)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后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

        3 .柳如是

        本姓楊,名愛,改姓柳,名隱,后改名是,字如是,號河東君,又號蘼蕪君,盛澤鎮(zhèn)人,幼年被賣到盛澤歸家院名妓徐佛家為養(yǎng)女。與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顧橫波、寇白門、陳圓圓同稱“秦淮八艷”。后嫁有“學貫天人”“當代文章伯”之稱的明朝大才子錢謙益為側室。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聰慧好學,但由于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為婢,妙齡時墜入章臺,改名為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于江浙金陵之間。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與《尺牘》。此外,柳如是有著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政治抱負,徐天嘯曾評價“其志操之高潔,其舉動之慷慨,其言辭之委婉而激烈,非真愛國者不能。”

        受徐教養(yǎng),柳詩擅近體七言,分題步韻,作書得虞世南、諸遂良筆法。年稍長,流落青樓。在松江,她以絕世才貌,與復社、幾社、東林黨人相交往,常著儒服男裝,與諸文人縱談時勢,詩歌唱和。

        4 .劉令嫻

        南朝梁代女詩人。生卒年不詳。劉孝綽妹,徐悱之妻。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她的詩多寫閨怨,其中最著名的是《答外詩》二首,是回贈丈夫徐悱之作。詩中通過寫景來襯托相思之情,頗為真切生動。如“落日更新妝,開簾對春樹。鳴鸝葉中舞,戲蝶花間鶩。調琴本要歡,心愁不成趣”(其一);“夜月方神女,朝霞喻洛妃。還看鏡中色,比艷似知非”(其二);寫婦女的心理狀態(tài)都很能傳神?!堵牥偕嘣姟贰帮L吹桃李氣,過傳春鳥聲。

        5 .蔡文姬

        漢末女詩人。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南)人。蔡邕之女。博學有才辯,通音律。初嫁河東衛(wèi)仲道。夫亡,歸母家。漢末大亂,為董卓部將所虜,歸南匈奴左賢王,居匈奴十二年。曹操念蔡邕無后,以金璧贖歸,再嫁董祀。所著有《悲憤詩》五言及騷體各一首。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相傳亦為其所作。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端鍟そ浖尽分浻小恫涛募Ъ芬痪?,但已經失傳?,F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歷史上記載蔡琰的事跡并不多,但“文姬歸漢”的故事卻在歷朝歷代被廣為流傳。

        6 .班昭

        東漢女辭賦家。一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人。生卒年不詳。班彪女,班固妹。班昭出身儒學世家,父親班彪當時已是遠近聞名的學者,在父輩的影響熏陶下,班昭學問廣博,很有才干。十四歲時,班昭嫁于同郡人曹世叔。丈夫早年去世后,班昭清守婦規(guī),舉止合乎禮儀,氣節(jié)品行非常好。兄班固著《漢書》,八《表》及《天文志》未成而去世。昭博學高才,和帝下詔令其續(xù)成。

        她經常出入宮廷,擔任皇后和妃嬪的教師,號為“曹大家”。每有貢獻異物,常令昭作賦頌。及鄧太后當朝,班昭與聞政事。著名學者馬融,曾從其授業(yè)。著有賦、文等16篇。

        7 .鮑令暉

        鮑令暉,生卒年不詳,東海(今山東省郯城縣)人,南朝宋女詩人。鮑照之妹,家境清貧,善作情。鐘嶸《詩品》說她是南齊人,但從鮑照的《請假啟》中講到僅有的一個妹妹死去等語看來,她大約在宋孝武帝時就已去世。

        據鐘嶸《詩品》載,鮑照有一次曾對孝武帝劉駿說:“臣妹才自亞于左棻,臣才不及太沖爾?!?左棻是左思即左太沖的妹妹,也很有詩才)可見鮑令暉詩才出眾。鐘嶸說她的詩“往往嶄絕清巧,擬古尤勝”,但又批評她“百愿淫矣”,這大約是指她那些詩主要寫相思之情。

        令暉詩留傳不多,《玉臺新詠》錄其詩七首,其中為人所傳誦的是擬古之作,如《題書后寄行人》、《擬客從遠方來》等。清代錢振倫注《鮑參軍集》附注其詩。今人錢仲聯《鮑參軍集注》附有鮑令暉詩。

        8 .左芬

        字蘭芝,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人,左思之妹,西晉文學家。少好學,善作文,有文名,晉武帝聞而納之。泰始八年(272年)拜修儀,后為貴嬪,因姿陋無寵,以才德見禮,體弱多病,常居薄室。

        每有方物異寶,帝必詔為賦頌,由是屢獲恩賜。今存詩、賦、頌、贊、誄等二十余篇,大多是應詔之作。原有《左九嬪集》四卷,已佚。

        9 .朱淑真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南宋女詩人,是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終因抑郁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后,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F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是劫后余篇。

        相傳朱淑真作品為其父母焚毀,后人將其流傳在外的輯成《斷腸集》(詩)2卷,《斷腸詞》1卷及《璇璣圖記》,輾轉相傳,有多種版本。其詩詞多抒寫個人愛情生活,早期筆調明快,文詞清婉,情致纏綿,后期則憂愁郁悶,頗多幽怨之音,流于感傷,后世人稱之曰“紅艷詩人”。作品藝術上成就頗高,后世常與李清照相提并論。流傳頗廣的《生查子》:“……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一闋,也有被認為是歐陽修所寫。

        朱淑真書畫造詣相當高,尤善描繪紅梅翠竹。明代著名畫家杜瓊在朱淑真的《梅竹圖》上曾題道:“觀其筆意詞語皆清婉,……誠閨中之秀,女流之杰者也?!泵鞔螽嫾疑蛑茉凇妒锛ゎ}朱淑真畫竹》中說:“繡閣新編寫斷腸,更分殘墨寫瀟湘?!庇纱丝梢姡淠芰Ψ菍こI铋|女子可比,當與李清照并駕齊驅。朱淑真,她的詩作受到市民的激賞,卻在死后遭到父母的焚燒(據魏仲恭《斷腸詩集序》)。她顯然是英年早逝的“問題美女作家”。

        10 .薛濤

        字洪度。父薛鄖是一京都小吏,安史之亂后居成都,薛濤于唐代宗大歷三年出生。薛濤幼時即顯過人天賦,八歲能詩,其父曾以“詠梧桐”為題,吟了兩句詩:“庭除一古桐,聳干入云中”;薛濤應聲即對:“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薛濤的對句似乎預示了她一生的命運。十四歲時,薛鄖逝世,薛濤與母親裴氏相依為命,迫于生計,薛濤憑自已過人的美貌及精詩文、通音律的才情開始在歡樂場上侍酒賦詩、彈唱娛客,被稱為“詩伎”。

        紅顏鍋水的妖艷女子

        歷史上七大禍國殃民的女人

        1. 褒姒

        褒姒,生卒年不詳,姒姓,褒國人,周幽王姬宮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國,褒國兵敗,獻出褒姒乞降。周幽王得到褒姒后,對她很是寵愛。前778年,褒姒為周幽王生下兒子姬伯服。從此周幽王對褒姒更加寵愛,最后竟然廢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為王后,姬伯服為太子。

        褒姒生性不愛笑,周幽王為取悅褒姒,舉烽火召集諸侯,諸侯匆忙趕至,卻發(fā)覺并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狽退走。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聯合鄫國、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舉烽火示警,諸侯以為又是騙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周幽王遭犬戎所殺,褒姒亦遭劫擄,從此下落不明。周幽王一個“烽火戲諸侯”的玩笑博得了美人的一笑,但這一笑的代價也太大了.最后國家滅亡了,美人自身也下落不明了。

        2.楊貴妃

        楊玉環(huán)(公元719年-公元756年):號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被后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籍貫存在爭議,主要有五種說法:虢州閿鄉(xiāng)(今河南靈寶)、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說、弘農華陰(今陜西華陰)說、蜀州(今四川成都)、容州(今廣西容縣)說。她出生于宦門世家,父親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

        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fā)動叛亂,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huán)于六月十四日,在馬嵬驛死于亂軍之中,香消玉殞。杜甫有《哀江頭》詩:“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人生有情淚沾臆,江花江草豈終極!”、白居易形容她“溫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李白的《清平調》則說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p>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位愛吃荔枝的小MM,把我們的李隆基同志(唐玄宗)搞得神魂顛倒、暈頭轉向。最終“安史之亂”暴發(fā)了,自己也落得個馬巍坡香消玉殞。

        3.妲已

        蘇妲己,冀州侯蘇護之女,河內溫(今河南省溫縣蘇王村)人,有蘇氏之女有蘇氏部落之女,世稱“蘇妲己,帝辛的妃子。蘇妲己乃是難得一見的美女,紂王沉迷于蘇妲己的美色,荒理朝政,對她言聽計從,到了“妲己之所譽貴之,妲己之所憎誅之”的地步,蘇妲己進宮后,被附在身上的狐貍精胡仙兒操控,害死賢德的姜王后,唆使紂王造炮烙、蠆盆等酷刑,又造勞民傷財的鹿臺、酒池、肉林,搞得君臣離心離德,民怨沸騰,外邦不朝,使得商朝滅亡,最后被周武王所殺。用蛇蝎心腸、惡毒婦人心來形容此女子一些點也不為過。進諂言、害忠臣。后來商朝滅亡、紂王自焚,自己也在歷史的長河中灰灰煙滅。

        4.西施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諸暨苧蘿村。天生麗質,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伴]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說,與越國另一美女鄭旦合稱“浣紗雙姝”。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huán)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之美譽。從吳國的角度來說,西施也算一個,越王勾踐用美人計害得吳王夫差不理朝政、遠賢臣、親小人,而勾踐自己卻“臥薪嘗膽”,最終,吳國滅亡了,越國稱霸了,而西施也與范蠡廝守終身了。是功是過,歷史自有公認。

        5.武則天

        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后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1] ,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后為皇后,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并稱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期間,改名為“曌”。武則天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于天空之上。

        后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fā)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唐中宗復辟,恢復唐朝,上尊號“則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謚號為則天皇后,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加謚則天順圣皇后。數萬人慘死于大興土木中,“長生不老非易事,一代女皇也罵名”。有人說她對歷史有功,有人說她說禍國殃民,功與過自有后人與于無字碑中。

        6.慈禧太后

        自比武則天第二,權傾朝野,簽和約、誅賢臣、滅義和、剿太平。本想名垂青史,怎料留下千古罵名。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后,與孝貞顯皇后兩宮并尊,稱圣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后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訢發(fā)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后卷簾歸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tǒng),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fā)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于光緒,退隱頤和園;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后,慈禧發(fā)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后,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東陵。

        7.呂后

        呂雉(前241年-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通稱呂后,或稱漢高后、呂太后等等。單父(今山東單縣)人。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高祖死后,被尊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時呂雉也是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記錄皇帝政事的本紀,后來班固作漢書仍然沿用。她開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

        呂雉統(tǒng)治期間實行黃老之術與民休息的政策,廢除挾書律,下令鼓勵民間藏書、獻書,恢復舊典。為后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司馬遷在《史記·呂后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苯o予呂后施政極大的肯定。說此人禍國那是過了點,但要說到殃民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進諂言、害賢臣、搞離間、后宮專權、使人民生靈涂炭,一代英雄韓信亦命喪其手。

        結語:說這些女人誤國在小編看來是有些許的牽強的,這些女人中就如呂后,武則天等等都是不但靠姿色上位奪權的女人,她們在史上的功績還是有的,再者,一個國家又真的會被一個女人所敗嗎?歷史的發(fā)展又豈會是一個人所能左右的呢?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