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登上皇位后卻為何唯獨不敢動他
漢高祖劉邦的歷史貢獻,從來都是公認的:登記之后大行仁政,休養(yǎng)生息,廢除苛政善待百姓,厲行重農(nóng)抑商政策,強調(diào)無為而治。使歷經(jīng)戰(zhàn)亂民生凋敝的中國,終于開始了重新爬坡。
從此民生安定,經(jīng)濟高速增長??胺Q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盛世的“文景之治”,正是他給打的底。套英國著名哲學(xué)家約翰湯恩比的評價說,劉邦就是“人類歷史上最有遠見,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政治人物?!?/p>
但如此牛氣的人物,放在中國民間老百姓的口耳相傳中,卻也經(jīng)常充滿負面形象。最招后人非議的,就是他登基之后,對各路異姓諸侯王的殘酷清算。
僅看看幾位主要人物的命運,就知道劉邦這件事辦的,有多么的過河拆橋:親手給他打下大半個江山的楚王韓信(先為齊王),先給他削了兵權(quán),降成了淮陰侯,最后干脆騙進未央宮殺掉。
梁山彭越先被流放勞改,路上碰上呂后,哭哭啼啼喊冤,卻被呂后回來沖劉邦添油加醋,立刻派人追殺。九江王英布把心一橫,干脆扯旗造反,雖然被劉邦帶兵打的稀里嘩啦,卻也一箭把劉邦射了個窟窿,算是重重出了口惡氣。如此妙筆文章,在明末清初年間曾火爆一時,同期諸多文化精英紛紛點贊,可謂火爆爽文的先驅(qū)。此事也足以說明,劉邦這件事辦的,到底有多招怨。
但就漢朝后來發(fā)生的事情看,劉邦這件事,還是十分有遠見:后來的七國之亂說明,哪怕是自家親戚,造反也毫不猶豫。因此劉邦的殘酷清算,其標準也只有一個:實力。
在這個標準下,不但三大彪悍王爺沒跑掉,有些實力的臧荼和盧綰也被滅掉。實力弱點的韓王信(別看成韓信),更被打的跑去匈奴當漢奸。哪怕是自家實在親戚:女婿趙王張敖,劉邦也毫不留情,抓起來關(guān)了好些時候,差點死在牢里。身為王爺且不姓劉,放在漢初的年月,不是被整死,就是被惡整。
當然也有一個例外。有一個王爺不姓劉,卻一直過得舒舒服服。在劉邦登基后的整頓風暴中,一直歡樂享受人生:長沙王吳芮。
而且說起這位王爺,可能還沒有他家姑爺有名氣:淮南王英布。哪怕英布后來悍然造反,一箭射掉劉邦半條命,這位老丈人,卻依舊過得太太平平,從未遭株連報復(fù)。這又是什么緣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