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曾策反德國居民起義 讓希特勒無家可歸
二戰(zhàn)開始后,德國打起閃電戰(zhàn),波蘭、法國等國家很快投降,世界反法西斯聲音頻起。而在這個時候,蔣介石曾派員到瑞士,離德國最近的一個國家,目的是策反德國本土起義,建立一個新政府,而讓帶隊在外面侵略的希特勒無家可歸,從而實現(xiàn)打擊德意日。
那么,蔣介石派誰去德國策反呢?結(jié)果如何?
為啥派員到德國策反?
蔣介石1942年1月10日日記《本星期預定工作》第一條云:“對德運動倒戈工作之進行。”次日日記《預定》欄第六條云:“派齊焌赴瑞士。”1月14日日記云:“運動德國軍隊倒戈計劃應(yīng)告知羅斯??偨y(tǒng)?!?/p>
日記中提到的齊焌(1905-1981),字子焌,河北高陽人。其父齊宗頤(壽山),清末譯學館學生,與蔡元培同時留學德國,民初任教育部僉事。齊焌曾留學德國M unchen高等工業(yè)學校,后任軍事委員會秘書,兼任德文翻譯。1937年6月,隨孔祥熙、陳誠等訪問德國,訂購軍火,受到孔的倚重。1938年10月,參與《中德貨物互換及貸款合同》談判。1940年7月,和桂永清一起被蔣介石派往德國,任駐德使館武官,對外則以“經(jīng)濟專員”的名義活動,在德國軍事、經(jīng)濟兩界結(jié)下廣泛人脈。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上,蔣介石一向主張“先亞后歐”,反對英、美的“先德后倭”策略。他擔心,盟國全力注意德國,將使東亞戰(zhàn)局延長,日軍即可利用當?shù)孛褡宓摹胺粗趁瘛毙睦恚磳τ⒚?,東亞戰(zhàn)局將不可收拾。因此,盡管他認為“此時德國崩潰,于全局非利”,但是,權(quán)衡之下,他還是向瑞士派出了齊焌(參見《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42年1月14日)。
齊焌發(fā)回多封密電
1942年3月,齊焌奉蔣介石之命到達瑞士,以該地為基地進行工作。之所以選擇瑞士,一是因為瑞士與德國鄰近,交通方便,更主要的原因則是當時德國內(nèi)部的反納粹成員不少人聚居該地,聯(lián)絡(luò)方便。
齊焌抵達瑞士后,陸續(xù)發(fā)回有關(guān)歐洲局勢的情報。據(jù)德方資料,反納粹分子當時對西方的要求是:在他們逮捕希特勒并推翻納粹政府后,盟國就同德國媾和,與非納粹政府談判一項體面的條約。如遭拒絕,就轉(zhuǎn)向蘇聯(lián)。(《第三帝國的興亡》(下卷),第1196-1197頁。)德方資料和齊焌電所云,完全一致。
顯然上電所云,都是德國反納粹力量與齊焌交涉的內(nèi)容,也是反納粹力量希望通過中國取得國際保證。蔣介石理解他們的意圖,于是接到齊焌的電報后,立即致電正在白宮訪問的宋美齡,要她轉(zhuǎn)告羅斯??偨y(tǒng),請其注意,電稱:據(jù)報,最近納粹對內(nèi)宣傳,常以英、美最近戰(zhàn)后政策之種種表示,與前年《大西洋憲章》日形歧異,致使德國各方深恐如無條件投降,英、美長期解除德國軍備,監(jiān)視教育,并主接防德國地方行政等,致一般愿早日推翻希特勒者,均躊躇不前。倘英美堅持此種苛求,則未來德國新政權(quán),寧愿與蘇聯(lián)合作,不愿淪為英美之殖民地等情。為促成德國內(nèi)部運動起見,此種心理不可忽視。希將此意對美政府委婉說明,加以注意。(轉(zhuǎn)引自《古達程渝來電》,宋子文文件,47-2。作者按:古達程,名兆鵬,宋美齡秘書,曾在蔣介石侍從二處工作。)
宋子文也接到了齊焌的上述電報,他沒有馬上向羅斯福匯報,而是首先核實情況。
1943年5月8日,宋子文復電齊焌,解釋英、美方面之所以條件苛刻的原因:“弟意英美因懼俄德速和,故發(fā)表對德如此苛刻條件?,F(xiàn)德在北非及俄境慘敗,聯(lián)軍力量日益膨脹,并已決定侵歐,德失敗不過時間問題。”
宋子文表示“急欲得知者”:1、德內(nèi)部是否如上電所述,將于6月對希特勒有最后動作?2、聯(lián)軍占北非,可利用地中海航線,德是否將由西班牙攻直布羅陀?當時,德國方面在蘇聯(lián)境內(nèi)發(fā)現(xiàn)慘殺數(shù)千被俘波蘭軍官的墳墓,宋子文也希望了解:“內(nèi)容如何?”(《致齊焌電》,宋子文文件,46-6。)
到了1943年5月19日,齊焌回電宋子文,報告希特勒的權(quán)力雖有削弱,但納粹黨人尚在頑抗:“納粹與正統(tǒng)軍人爭權(quán),自東線慘敗,尤以史丹林格(斯大林格勒)大犧牲,若非軍事領(lǐng)袖自動改正希特勒作戰(zhàn)計劃,收拾殘局,兼天氣驟暖,否則不堪設(shè)想。如此費盡力量,亦未能迫希特勒讓出政權(quán),因納粹黨及其信徒拼命反對所致,且希特勒少年團訓練新完成,未上火線,盲從黨部之青年士兵為數(shù)尚巨。蓋黨部深信一日失軍權(quán)根據(jù),生命終了,故頑抗?!?《齊焌瑞京來電》,宋子文文件,47-2。)
齊焌稱,在此情況下,反納粹力量的顧慮在于:“倘予武力解決,必大流血,甚至內(nèi)亂,全國瓦解,乃友(人)等極欲避免者?!饼R焌報告說:希特勒已經(jīng)決定今春對蘇繼續(xù)取攻勢,擊潰蘇軍占領(lǐng)莫斯科。然后分兵援助墨索里尼,抵抗英、美。希特勒堅信,德、意在突尼斯能支持到1943年秋,從而將英美聯(lián)軍對歐洲大陸的總攻擊延至1943年底或1944年初。與希特勒的估計相反,德軍中的反納粹將領(lǐng)認為,德軍對蘇聯(lián)的進攻必遭挫折,至多勉強招架,蘇聯(lián)大反攻之時,德國民眾及軍隊必對希特勒及納粹的殘余希望盡失,屆時將是反納粹力量的舉事之時。電稱:友等認為彼時方可有把握,不必終流血,短期內(nèi)痛快解決,并認為此種事件之開始,當在今年6月,但大局演變莫測,友等亦不能預定確期。然于6月起,最近將來動作之期不遠矣。
1941年沙赫特在會見齊焌時,就曾預言,反納粹的舉事時間在當年6月,當下則推遲到1943年6月了。這一年,反納粹力量確實有所動作,不過,造成巨大影響的舉動還要等到1944年。
蔣介石1942年1月10日日記《本星期預定工作》第一條云:“對德運動倒戈工作之進行。”次日日記《預定》欄第六條云:“派齊焌赴瑞士。”1月14日日記云:“運動德國軍隊倒戈計劃應(yīng)告知羅斯??偨y(tǒng)?!?/p>
暗殺希特勒!
克蘭、沙赫特、托馬斯最初希望在國內(nèi)外、軍內(nèi)外的壓力下,能夠迫使希特勒“退職”。其具體計劃是:在東線和西線的高級司令官按照預先約好的暗號,一齊拒絕作為總司令的希特勒的命令,借以制造混亂局勢。在此情況下,前陸軍參謀部總參謀長貝克大將立即依靠駐守柏林的部隊,奪取政權(quán),解除希特勒的職務(wù)。(《第三帝國的興亡》下卷,第1064頁。)不過,他們很快認識到,這是一種幻想。1941年秋,陸軍中有部分年輕軍官提出:“殺死希特勒是最干脆的。也許是唯一的解決辦法?!?《第三帝國的興亡》下卷,第1064頁。)于是,便有種種暗殺計劃的提出,并且逐漸形成了“貝克-戈德勒-哈塞爾密謀集團”。
1942年1月中,反納粹分子派遣駐羅馬大使哈塞爾去巴黎與維茨勒本元帥秘密會談,又去比利時和駐軍司令長官??虾郎瓕④姇?,策動他們參加新的密謀計劃。同年春,反納粹分子選定以貝克大將為領(lǐng)導。1942年11月,反納粹力量在斯摩棱斯克森林中舉行秘密集會,原萊比錫市長戈德勒親自勸請東線中央集團軍司令克魯格陸軍元帥積極參加清除希特勒的活動。其后,又想動員保羅斯將軍和曼施坦因元帥。
1943年2月,戈臺勒計劃在3月份發(fā)動政變,誘使希特勒到斯摩棱斯克集團軍總部,“將他干掉”。其辦法:以兩瓶偽裝的“白酒”為炸彈,或在希特勒和將領(lǐng)聚會、吃飯時爆炸,或在希特勒回去的飛機上放置炸彈。以此為信號,在柏林發(fā)動政變。但是,當時雷管沒有爆炸。
據(jù)德國資料,反納粹密謀分子進行了不下六次暗殺希特勒的嘗試。其中有一次,他們在希特勒乘飛機巡視俄國戰(zhàn)線后方的時候,把一顆定時炸彈放在他的飛機里面,但是這顆炸彈沒有爆炸,密謀失敗。
1944年7月20日的行動是最著名的一次。希特勒的大本營設(shè)于德國臘斯登堡的“狼穴”。當日,陸軍上校馮·施陶芬貝格將定時炸彈安放于希特勒作報告的會議桌一側(cè),準備在炸死希特勒后,立即宣布暗殺成功,切斷通訊線路,在柏林的反納粹分子立即接管首都,占領(lǐng)廣播電臺,宣布新政府成立,以貝克任國家元首,維茨勒本任武裝部隊總司令,戈德勒為總理。但是,由于偶然的原因,爆炸僅使希特勒受了輕傷。政變失敗,在11個半小時內(nèi)政變被平息。共處死4980人,逮捕7000人。
蔣介石在1944年7月22日就確知德國發(fā)生政變,日記云:“本周倭閣東條已倒,德國希特勒被刺未死,敵方之命運失敗在即,固為可慰。然而敵國敗后我不能自強,則雖勝猶敗,究有何益乎!因之焦灼更甚矣?!?/p>
由于文獻缺乏,我們還難于確指克蘭、托馬斯、沙赫特在上述政變中的具體作用,可以確認的是,托馬斯將軍、沙赫特博士這兩位和齊焌聯(lián)系的人在“狼穴”事件后都被逮捕了,在1942年2月派人向蔣介石表示“忠誠”的法肯豪森將軍也被逮捕了。(唐縱《在蔣介石身邊八年》載:“1942年2月8日,桂永清自瑞士來電,法根豪森派人表示忠誠,并對德國戰(zhàn)爭前途不甚樂觀,彼不主張再大舉攻俄云。”群眾出版社1991年版,第255頁。)
同樣由于文獻缺乏,我們也還難以了解蔣介石和宋子文向美方轉(zhuǎn)達有關(guān)信息的后續(xù)情況,但是,上文已經(jīng)闡明,蔣介石通過宋美齡向羅斯福總統(tǒng)通報過情況,轉(zhuǎn)達過反納粹分子的條件。當然,我們也還不了解克蘭在政變中的具體活動。但是,我們可以肯定,中國方面曾向克蘭的反納粹活動提供過資助。
1943年4月7日,宋子文復電齊焌:“茲匯美金3萬元計合瑞士法郎12萬0千元,收到后,希秘密設(shè)法交克蘭,最好取出鈔票,分次交給,以免外間注意?!?943年4月16日,齊焌自瑞士復電云:“克蘭囑呈如下:鈞座鼎力協(xié)助,無任感謝。深知辦理款事異常困難。茲承高誼優(yōu)待,銘感五中。實因進行要是,需款孔殷,否則不敢有擾。收據(jù)自當遵照來電,簽妥交齊君矣??颂m敬候?!边@里所說的“進行要是”,當然暗指推翻希特勒的有關(guān)活動。電末,齊焌有按語云:“此次又勞清神??司醒鲋辽???钜训?,決遵示用極妥密辦法,分批撥給不誤?!保ㄋ巫游奈募?,47-2。)
這當然不會是唯一的一次資助,在宋子文檔案中,還可以查到其他資助的痕跡。由于克蘭早已避居瑞士,因此逃過了希特勒的大逮捕。1944年12月28日,克蘭曾通過齊焌致電蔣介石祝賀新年,電稱:“元旦在即,謹此恭賀。敬祝政躬康泰,并熱望中國民族自由戰(zhàn)爭早獲勝利。鄙人惟愿意忠誠不懈,貫徹始終,追隨左右,以期有益于中國。”可見,他逃過了劫難。
沙赫特、托馬斯被捕后,囚禁于南提羅爾的下多夫集中營里,看守他們的秘密警察打算將他們?nèi)刻帥Q。5月4日,盟軍的先頭部隊趕到,法肯豪森、托馬斯、沙赫特等人成為美軍俘虜。1945年5月7日,《紐約時報》發(fā)表有關(guān)消息,蔣介石得知后,于1945年5月15致電宋子文,要他向美方通報情況,予以解救。電稱:
如此消息果確,應(yīng)設(shè)法與美軍部交涉,由中國保證其為〈對〉聯(lián)合國家最同情之德人,且與我聯(lián)合國甚多之協(xié)助。因彼等早已在其國內(nèi)獨持異議,作推翻希特拉(即希特勒)運動之重要分子也。何如?請酌(宋子文文件,58-5。)
蔣介石的這封電報,意在為法肯豪森、沙赫特、托馬斯等提供他們反納粹的證明,說明他們早已在德國內(nèi)部“獨持異議”,是“推翻希特勒運動的重要分子”,以供盟軍甄別。這顯示,蔣介石對于有關(guān)情況是十分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