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對曾國藩評價為何不一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后世對曾國藩的評價不一。近百年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曾國藩褒揚(yáng)者有之,斥罵者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國藩鎮(zhèn)壓太平天國時,即有人責(zé)其殺人過多,送其綽號“曾剃頭”。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罵他是賣國賊,以致曾國藩也覺得“外慚清議,內(nèi)咎神明”,甚至有四面楚歌之慮。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黨人說他“開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遺臭萬年的漢奸,建國后的史學(xué)界對他更是一罵到底,斥為封建地主階級的衛(wèi)道士、地主買辦階級的精偶。
當(dāng)代學(xué)術(shù)界對曾國藩的評價日趨活躍,不乏贊譽(yù)之聲。梁啟超對曾氏傾心推崇:“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并時諸賢杰中,稱最鈍拙;其所遭值事會,亦終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鑠今?!?/p>
而“漢奸”和“劊子手”則是范文瀾對曾國藩的基本評價,范老在《漢奸劊子手曾國藩的一生》中寫道:“曾國藩是被清廷付與大權(quán)的第一人,因為他以血腥的手腕暫時撲滅了漢族人民的大反抗,暫時拯救了清朝的大危機(jī)。”
章太炎也批駁曾:“曾國藩者,譽(yù)之則為圣賢、讞之則為元兇。要其天資,函功名,善變?nèi)?虛偽)也?!鹆曛e(屠城、殺忠王)……所志不過封御侯,圖光紫……死三十年,其家人猶曰‘吾祖民賊’。悲夫:雖孝子賢孫,百世不能改也?!?/p>
壇主酈波也對曾國藩評價一番:“有人說曾國藩攻下天津之后反了滿清,他就是功臣。但是他甘心做滿清的奴才、鷹犬,他就是一個元兇、劊子手。章太炎就說他是元兇。談到這一段歷史,我本人最大的遺憾,也是孫中山、章太炎這些人最大的遺憾,即曾國藩打下天津以后不反。中國歷史上改革,命運(yùn)總是讓人覺得極其惋惜。湘軍當(dāng)時天下沒有對手,而且東南富庶之地的財富都在他們手上。但是曾國藩在官場上,在滿清那個齷齪的官場上混得太久、混得太順,他前半生十年七遷,一直做到五部侍郎,當(dāng)時是大部委,國家總共才有六個大部委,他做到五部侍郎副部長,然后帶兵出來打仗。又做到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兵部尚書,位極人臣,對官場上的東西太熟了,反而是一種束縛。對官場摸熟了、透了就游刃有余了,游刃有余了,就沒有棱角了、沒有膽量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