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是一個知曉時政兵法 懂人情世故的人嗎?
袁世凱把權術運用的爐火純青,卻也恰是權術砸了自己腳!
清末,總督衙門舉行宴會,一名低級官吏不勝酒力,敬酒時,情緒緊張,身體失控,眾目睽睽之下,穢物噴濺而出,糊了新任總督一臉。
官吏惶恐不安,請罪后退下,徹夜難眠。
同僚都來安慰,報以同情,袁世凱卻賀喜說:“老兄,你即將出任美差了?!?/p>
不久,這人得到任命,不但職級提升,主管的差事也肥得流油。
專門備了禮品,向袁世凱請教。
袁世凱說:“此人一貫有刻薄寡恩的名聲,連天子都有所知聞,叫去訓誡。你正好給他一個機會,顯示他寬仁厚道的心胸,減少各方風評對仕途的損害。因此,不但不責罰你,還很關照你?!?/p>
后來,總督的名聲一天好過一天,這個酒量欠佳的人也官運亨通,可謂兩全其美。
總督厚待下屬,并非什么恩情,而是一種權術。
袁世凱暢曉時政兵法,更懂人情世故,不愧為一代梟雄。
天津小站練兵,相繼組建三個協(xié),用考試的方法選拔統(tǒng)制官。
前兩次,馮國璋、王士珍考取,段祺瑞落榜。
第三次考前,段祺瑞十分擔心,若再考不上,屈居人下,實在不甘心。
當晚,袁世凱把段祺瑞叫到內室,拉拉雜雜說了一些話,遞給他一張條子。
回去一看,絕密,試題。
段祺瑞喜出望外,連夜準備,高中第一,當了第三協(xié)的協(xié)統(tǒng)。
軍中重器,這就成了長官私恩。
每天出操,軍官問:“咱們吃誰的飯?”
士兵齊聲說:“吃袁宮保的飯!”
軍官又問:“咱們應當替誰出力?”
士兵說:“替袁宮保出力!”
營盤里供奉著袁的長生牌位和肖像,朝夕焚香跪拜。
通過以上方法,將與兵都掌控在手中,但知有袁宮保,不知有朝廷。
憑借這一支勁旅,袁世凱黃袍加身、代清自立。
但是,任何手腕,不可能便宜占盡。
他浸淫權謀太深,養(yǎng)成了玩弄權術的習慣,一時風頭強勁,也不免黯然收場。
多年后,對袁世凱感恩戴德的段祺瑞,與馮國璋、王士珍在一個飯局中,說起往事,講到私予考題一節(jié),馮、王大笑,原來他們也享受過同樣的“厚待”。
知道這并非恩情,而是權術,段祺瑞的心態(tài),一下就變了。
袁世凱用人民的膏血、朝廷的錢糧,把軍隊籠絡成一家一姓的私產,有長官而無國家,有小義而無大忠,得一時之利。
但是,他的師長,也會效仿他,讓全師只服從師長的指揮;團長也會效仿他,讓全團只聽從團長的號令……
他架空了皇帝,部下也架空了他。
沒有家國大義的軍隊,不會對國家盡忠,也不會對長官輸誠。
在與南方反對勢力的對抗中,武力占絕對優(yōu)勢的北洋軍駐足不前,瞅準時機,紛紛通電倒戈,劃地為王,逼得袁世凱退位身死。
權術,對大部分人來說,立竿見影。
但像宋教仁那樣的英雄人物,無雙國士,一眼就將你的肚腸看透。
即使拿出再多金錢、再大帽子,你的行為誤國誤民,我也不和你玩。
哪怕付出生命,我也不和你玩。
我們無須高估任何人的私德和公德,人心深處,閃耀著絢麗的光輝,也沉淀著厚重的泥垢。
好比一個打著手電、背著垃圾的人。
你說他會帶來持久的光明,還是滿室污濁,蠅蟲橫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