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一代名將蘇定方 蘇定方是如何被通俗演義歪曲的

        2016-11-29 16:11:53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小說及其平民化的衍生物——評書、戲曲,數(shù)百年來就是眾百姓了解文化歷史、學習傳統(tǒng)智慧、實施忠孝仁義教化的一個主要途徑

        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小說及其平民化的衍生物——評書、戲曲,數(shù)百年來就是眾百姓了解文化歷史、學習傳統(tǒng)智慧、實施忠孝仁義教化的一個主要途徑,這一點看看不學有術的韋小寶爵爺就可見一端了。事實上,很遺憾,我們當前的中學歷史課程只會讓大多數(shù)學生厭惡畏懼歷史,而很多人對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感興趣都是從演義、評書、戲曲開始的。不錯,筆者就是這樣的。只不過演義小說為了好看很多時候會把的史實扭曲得很嚴重,有的甚至到了顛倒黑白的程度。舉例來說,前者如大名鼎鼎的《三國演義》,后者就要說到本文的主角蘇定方了。

        說起這個蘇定方,老一輩的人都會想到著名的武生戲《羅成叫關》里那個動不動就奸笑的白臉大胡子。在《說唐》和《隋唐演義》里,在竇建德旗下的時候,他設計害死了正面英雄羅藝、羅成父子,尤其是這個少年英武的帥哥羅成,是英雄秦瓊的表弟,是天下第一武狀元,又是唐軍第一勇將,人氣高得不得了,結果中了蘇定方的圈套,萬箭穿身,死得那個慘啊。就這一條,這大白臉奸人的臉譜蘇定方就畫定了,所以演義里就安排了蘇定方最后死在羅家后人的手上,算是報應不爽,罪有應得。這還不算完,這倒霉的蘇定方不知悔改,歸唐以后又找到一個人氣極旺的薛仁貴繼續(xù)他的英雄迫害事業(yè),不但無德無能還剽竊主角功勞,誣陷暗害陰謀詭計十八般武藝俱全,就是不會克敵制勝,注定是一個必然被正義所戰(zhàn)勝的邪惡典型。在戲臺上的薛家將系列故事里,他當然就只好繼續(xù)畫張大白臉在自以為得計的時候抖著胡子邪惡大笑,不過胡子就更白些個而已。

        以上,就是初唐名將之一蘇定方在大眾文學文藝中的光輝形象簡介。他存在的作用就是為主角的成長制造曲折艱難、引起讀者觀眾的公憤,從而增加對主角的同情和支持度,進一步襯托主角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同時教育廣大群眾尤其是青少年不要做壞事,否則會變成大白臉遺臭萬年,尤其自己長得對不起觀眾還暗害帥哥英雄這種事是絕對萬萬做不得的,要遭十足報應會被打下十八層地獄還踏上一萬只腳。道理是淺顯的,教訓是深刻的,角色塑造是成功的,但是只有一條:這些事跡是虛構的。

        我們的蘇定方大將軍,就是傳說中的那個比竇娥還冤的家伙。

        一、少年知名,大器晚成

        蘇定方,原名蘇烈(592—667),字定方,但他歷來“以字行”,就是通常使用他的字,以字知名,生于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一個豪強之家。隋煬帝大業(yè)末年,群雄并起,天下大亂,流寇土匪猖獗。他的父親名叫蘇邕,組織民團數(shù)千人保土安民,討伐匪徒。那時候蘇定方才十五歲,跟著父親沖鋒陷陣,“驍悍多力,膽氣絕倫”,是一名天生的猛將。后來他父親去世了,當?shù)乜な孛钐K定方代替父親領兵打仗,與反叛武裝張金稱的軍隊大戰(zhàn)于郡南,在戰(zhàn)場上親手斬殺張金稱,隨后又打敗另一個武裝首領楊公卿,保住了一方的平安,得到了家鄉(xiāng)人民的高度信賴和擁戴,也是一位少年英雄。

        后來在群雄逐鹿的整合中,河北一帶成為竇建德的根據地。竇建德一代英豪,以信義著稱于世,當時亦稱帝,國號“大夏”,是天下最有力的爭奪者之一。即便是他的對手唐人所寫的史書都對他的仁義大度贊賞有加,可惜他天命不濟,敗于李唐。這是題外話,不提。而生在河北繼承父志保土安民的蘇定方就順理成章地成為竇建德的麾下。當時竇建德手下大將高雅賢非常喜歡這個勇猛善戰(zhàn)的少年,把他收為養(yǎng)子。到竇建德兵敗于李世民之后,他的部將劉黑闥繼承了竇建德的勢力繼續(xù)割據一方與唐為敵。蘇定方此時仍然跟隨義父高雅賢,替劉黑闥攻城略地,立下不少戰(zhàn)功。

        在這一階段的歷史當中,蘇定方僅以一員猛將的形象出現(xiàn),跟隨著父親和養(yǎng)父奔馳疆場,并沒有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當然也沒有害死過帥哥英雄羅成。這倒不是史書沒有記載這件事,而是歷史上根本就沒有羅成這個人。就算是帶點兒羅成文學原型影子的唐將羅士信也是被劉黑闥所殺,和蘇定方也扯不上關系。

        后來,劉黑闥、高雅賢在與唐的戰(zhàn)爭中先后敗亡,蘇定方此時已經小有名氣,完全可以出仕新朝,但他卻選擇了返鄉(xiāng)隱居,當其良民。當他的名字再次出現(xiàn)在史冊上的時候已經八年之后的貞觀四年(630年),此時他以勇將之姿出現(xiàn)在李靖奇襲突厥的前鋒線上,而官職只是一個“匡道府折沖”這樣一個基層軍職。

        “靖使定方率二百騎為前鋒,乘霧而行,去賊一里許,忽然霧歇,望見其牙帳,馳掩殺數(shù)十百人。頡利及隋公主狼狽散走,余眾俯伏,靖軍既至,遂悉降之。軍還,授左武衛(wèi)中郎將”。就是說當時李靖派蘇定方領二百騎為先鋒,在大霧中前進,離突厥軍一里左右時,濃霧漸漸散去,忽然就見到了敵軍的中軍牙帳(總指揮部),蘇定方毫不畏懼,率軍立即發(fā)動攻擊將突厥人打得大亂,李靖大軍(三千騎算不算大軍?)隨即趕到取得大勝。此戰(zhàn)之后,他被提升為左武衛(wèi)中郎將。

        這是他成為唐軍將領后第一次在記載中出現(xiàn)的情景,奇怪的是,當他再次出現(xiàn)在史書中時居然已經是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其間整整二十五年他不見了蹤影,而且這時候他的職務仍然還是個四品下的中郎將(左衛(wèi)勛一府中郎將),完全沒有得到提升,足以說明這段時間他處于非常不得志的狀態(tài)。在這二十多年間,唐朝與高昌、高句麗、突厥、吐蕃、吐谷渾發(fā)生了多次戰(zhàn)爭和沖突,在這些戰(zhàn)爭中與蘇定方同時出道、資歷相當?shù)膶㈩I如鄭仁泰、薛仁貴等屢立戰(zhàn)功,不斷記于史冊,而蘇定方似乎完全被遺忘了,應該有一些不為人所知的政治原因在內。

        據考,作為先鋒隊隊長,他很可能因為李靖滅突厥之戰(zhàn)后發(fā)生的“珍物案”受到牽連(參看拙作《帝國軍神——中華第一名將李靖》),最后替李靖頂缸,當了政治內斗的犧牲品。但他在薛仁貴由士兵到將軍的成長歷程中從來也沒有當過薛的頂頭上司,自然也沒有迫害過這個貧下中農出生的傳奇英雄(蘇定方苦笑:我倒是想害他呢,可人家大將軍一個馳騁疆場,我一個中層干部還在哪個旮旯里風雪草料場……吁,好冷! )。

        其實,這些年頭,他應該也不是無所事事地賦閑在哪兒,最有可能性的就是大多數(shù)時間里呆在軍神李靖身邊當個隨從學習兵法,職位雖然不高,軍事水準卻大大長進,實現(xiàn)了由一員猛將向天下大將的角色轉變。有很多跡象表明,這個蘇定方,就是李靖神奇兵法的嫡傳弟子,但他同時也傳染到了李靖的少年英雄、半世蹉跎的運氣(天底下沒有十全十美的好事兒)。李靖去世時,他也已經年過半百,隨著開國名將們的逐步凋零,國家的重任也將逐步落到他的肩上了。

        永徽六年二月,由于高句麗與百濟、靺鞨聯(lián)合進攻新羅,新羅向唐朝求救,朝廷調任蘇定方為左衛(wèi)勛一府中郎將,跟隨東夷都護程名振,出征東北高句麗,得勝歸朝,授右屯衛(wèi)將軍、臨清縣公。這雖然只是一場規(guī)模不大旨在解新羅之困,達到目的就撤兵的軍事行動,但對于蘇定方個人而言,這意味著他終于回到能夠發(fā)揮他才干的天地,從此就進入了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時期。

        二、寶刀出鞘,光華如霜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天可汗時代,東突厥汗國在李靖、李勣等名將的打擊下已不復存在,西突厥汗國由于內部分裂內訌亦逐漸走向衰亡。西突厥最后的君主是阿史那賀魯,他原來是西突厥王室根紅苗正的直系后裔,為當時的君主乙毗咄陸可汗所忌,部族遭到圍攻驅逐。為尋求保護,貞觀二十二(648)年四月,賀魯率領余部數(shù)千帳(戶)內附于唐,太宗接納了他們,安排他們定居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并授予賀魯左驍衛(wèi)將軍之職,親自宴請他,還把自己所穿的衣服以及眾多財物賞賜給他。后來唐軍平定龜茲后,晉封阿史那賀魯為泥伏沙缽羅葉護(王侯),并讓他去招撫其它西突厥部落,后又委任他為瑤池都督府都督。

        阿史那賀魯在唐朝的幫助支持下招集整合了西突厥部落后勢力逐漸強大,萌發(fā)了重建突厥帝國的野心。第二年六月太宗逝世,高宗繼位,他乘機奪取了西州(今新疆吐魯番東南)。起初,唐高宗不想發(fā)動戰(zhàn)爭,派使者前去撫慰。永徽二年(651年)賀魯在兒子咥運的勸說下率部反唐西進,擊敗當時西突厥眾部族中最具實力的乙毗射匱可汗,兼并其部眾,正式立國自稱沙缽羅可汗,并把原屬唐安西督護府管轄的突厥眾部族及西域諸國納于治下,向唐公開挑戰(zhàn)。

        同年秋天,賀魯率軍入侵庭州,殺掠數(shù)千人。高宗派大將軍梁建方、契苾何力率軍西征,從此開始了針對西突厥的一系列戰(zhàn)爭。

        永徽六年(655年)夏天,朝廷任命右屯衛(wèi)大將軍程知節(jié)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討伐西突厥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蘇定方作為程知節(jié)屬將之一來到了廣袤的西域前線。

        同年深秋,唐軍到達鷹娑川,遭遇突厥二萬騎兵。前軍總管蘇海政率軍接戰(zhàn),互有勝負,僵持不下。此時另有突厥別部援軍二萬余騎到達,唐軍形勢極其不利。蘇定方的游騎部隊隔著一座小山正在歇馬,而程知節(jié)的主力部隊離這里還有十幾里的距離。望見塵土飛揚,發(fā)現(xiàn)是敵援軍到達,蘇定方知道蘇海政的前軍已處于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他不等主力到達,就以不可思議的勇氣,“率五百騎馳往擊之,賊眾大潰,追奔二十里,殺千五百余人,獲馬二千匹,死馬及所棄甲仗,綿亙山野,不可勝計”。

        蘇定方此時已經六十三歲,雖歷盡滄桑,但其“驍悍多力,膽氣絕倫”和十五歲時相比仍絲毫不減。就這樣,勢均力敵的雙方因為援軍的到達而分出了勝負,只不過一方的援軍二萬,另一方的援軍五百,而取勝的是后者,只因為這五百騎,是大唐千錘百煉的名將蘇定方的五百騎!

        此戰(zhàn)之后,唐軍副大總管(二把手)王文度嫉妒蘇定方的功勛(這個老家伙年資深、名氣大、能力強而且地位低,和李廣差不多,是個遭妒恨的好目標),為了阻止蘇定方乘勝追擊擴大戰(zhàn)果,就對主帥程知節(jié)說:“雖然我們這一仗打贏了,但軍隊損失也不少,這樣子是堅持不下去的,是無法取勝的。我們最好把軍隊結為方陣,讓物資車輛居中,四面布陣,人和馬都披上重甲,以保萬全”。隨后王文度又假稱持有皇帝密旨,說皇帝知道程知節(jié)恃勇輕敵,故讓王文度在關鍵時刻接過兵權,讓程知節(jié)聽從他的命令。而這個久經沙場的老將程知節(jié)居然相信了他的鬼話,于是就收軍停滯不前。唐軍整日跨馬被甲結陣,前進緩慢,于是很多馬匹累死,士兵疲憊不堪,士氣日益衰落。

        蘇定方見此情景就對程知節(jié)說:“我們本來到這里就是為了殺敵,現(xiàn)在反而坐困自守,馬餓兵疲,遇到敵人怎能取勝?再說皇上派您為大將,主帥之外的將領都不能自行其是,怎么會發(fā)密詔給您的副手來另外發(fā)號司令,按理是不可能這樣的。應該馬上把王文度抓起來,讓后飛騎上奏皇上”。但程知節(jié)卻沒有聽從。

        唐軍好不容易達到恒篤城,有數(shù)千突厥人降附。王文度又出壞招,對眾將領說:“等我軍撤走了,這些胡人還是會反叛,不如全部殺了,還可得到一大筆財產”。蘇定方怒不可遏,急切進諫:“如此,自作賊耳,何成伐叛?”但王文度哪里會聽他的,在程知節(jié)的默許下,數(shù)千降胡被殺,財產被瓜分,“唯定方一無所取”,就是說在冒犯所有同袍戰(zhàn)友的極其困難的情況下,蘇定方堅持自己的立場,保持了自己的節(jié)操和清白。

        在這樣的情況下,唐軍只好撤軍,沒有達成既定的軍事目的?;貛熀蟾咦诘弥嫦?,下令司法調查,王文度本當處死,特除名為民,程知節(jié)也被貶職。蘇定方的第一次西征就這樣無奈地劃上了一個句號,但他表現(xiàn)出的卓越超群的軍事才能和高潔耿直的個人品行得到了高度評價。

        就是這樣的一個正直高尚的蘇定方怎么會被冤枉成大奸賊的呢?筆者想來想去覺得很可能跟上述這個事件有很大關系,因為他站到了程知節(jié)老英雄的對立面上了。

        這個“程知節(jié)”不是別人,他就是在中國民間家喻戶曉、深得人心的“程咬金”(可能是覺得“咬金”這個名字太俗,當官以后就改了高雅的“知節(jié)”了)。程咬金一世英雄、開國名將,卻晚節(jié)不保、殺降納財,被一個混蛋王文度耍得團團轉,成了他一生的污點,也是他在正統(tǒng)史論里無法列入一流名將的主要原因。但他在演義故事當中的正直強悍、憨厚搞笑的文學形象典型生動、深入人心,作者為了完美塑造程咬金的英雄形象,就顛倒黑白地把他的對立面蘇定方徹底丑化了。因此,在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傳統(tǒng)故事里,程咬金就是英雄主角的堅決保護者和奸臣陰謀的揭露阻止者,而蘇定方——嘿嘿,對不起了,麻煩你當個英雄主角迫害狂專業(yè)戶吧。

        三、劍指西域、意氣飛揚

        顯慶元年(656年),唐朝廷委任蘇定方為伊麗道行軍大總管,成為西征軍的主帥,第二年年初率燕然都護任雅相、副都護蕭嗣業(yè),發(fā)唐兵與回紇騎兵萬余人再度出征西突厥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同時又派遣右屯衛(wèi)大將軍阿史那彌射及左屯衛(wèi)大將軍阿史那步真(這兩人都是突厥王室后裔,也是唐的大將)為流沙安撫大使,自南道招集西突厥舊部族,以達到分化穩(wěn)定各突厥部族的目的。蘇定方再度回到了狂沙萬里的西部。

        當年十二月,蘇定方率軍達到金山(今阿爾泰山)北,與突厥處木昆部族的軍隊交戰(zhàn),大勝之后,其部族首領(俟斤)獨祿等人率萬余帳來降。其后,蘇定方兵至曳咥河(今新疆額爾齊斯河)西,遭遇到沙缽羅可汗的主力連同五個部族的軍隊十萬余眾,而唐軍只有一萬多人。敵軍輕視唐軍人少,四面包圍之。蘇定方命令步兵持長槊矛尖層層密集向外,擺出圓形陣法固守南原,自己親率騎兵列陣于北原。突厥騎兵向南原步兵陣發(fā)動多次沖擊都無法得逞,乘其速度降緩、氣勢衰落之際,蘇定方率騎兵“乘勢擊之,賊遂大潰,追奔三十里,殺人馬數(shù)萬”,取得大勝(這個可以充當“以正合、以奇勝”這條李靖兵法名言的典型戰(zhàn)例)。

        次日,在唐軍的追擊下,胡祿屋等五個部族歸降,阿史那賀魯只帶數(shù)百騎向西逃去。另外五個部落聞訊也向阿史那步真率領的南路唐軍投降。至此,西域之地基本恢復到大唐的管制之下。

        隨后,蘇定方命副將蕭嗣業(yè)與回紇婆閏率騎兵向邪羅斯川(今伊麗河)方向追擊阿史那賀魯,自與任雅相率步兵與新收降的突厥軍繼后。當時遭遇寒流,大雪深二尺,眾將領建議扎營避雪,待天晴再行。蘇定方認為突厥軍一定以為唐軍在這樣的氣候下必然會休兵,應該乘機追殲,遂說服眾將,繼續(xù)奔馳二百里,直指金牙山沙缽羅牙帳(看見李靖的影子了吧)。果然,突厥軍毫無防備,沙缽羅可汗人等正準備去打獵,忽見唐軍閃電襲來措手不及,死傷數(shù)萬人。賀魯只帶著兒子、女婿十余騎日夜奔馳逃往石國(今哈薩克的塔什干一帶)。蘇定方命蕭嗣業(yè)率兵繼續(xù)追擊,自己留下來安撫歸降的突厥各部族,讓他們各回屬地,安居樂業(yè),同時施展文治功夫,劃定部落地界、擺平歷史恩怨,修復道路交通,設置郵局驛站,恢復農牧業(yè)生產,安置老弱病殘,并將戰(zhàn)爭中被沙缽羅軍隊搶走的財物、牲畜等物歸原主,贏得了西域地區(qū)廣大人民的支持,邊疆地區(qū)迅速穩(wěn)定下來(不愧李靖高足)。

        不久,在唐軍的壓力下,石國人設鴻門宴抓獲了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一家,并送交給唐將蕭嗣業(yè)。至此,曾經輝煌一時的東西突厥政權先后在李靖、蘇定方師徒的鋒芒所指之下從此煙消云散,不復存在。此后唐朝分別置漾池、昆陵二都護府于西突厥故地,“列其地為州縣,極于西?!薄?/p>

        蘇定方此戰(zhàn)全滅西突厥,生擒其君主,因功升遷左驍衛(wèi)大將軍,封邢國公。顯慶三年末,西征唐軍凱旋都城長安,朝廷為此舉行了大規(guī)模的閱兵獻俘儀式,蘇定方作為國家英雄成為這次盛典中當之無愧的主角。想象一下當時的景象吧:輝煌的世界之都長安,150米寬的朱雀大街、有紫禁城4.3倍大的大明宮,強盛的唐軍凱旋而歸,萬民傾城、萬方朝賀,“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當時的盛況規(guī)模就是現(xiàn)在以好萊塢的技術虛擬可能都很困難啊。

        起先,賀魯被俘后對蕭嗣業(yè)說:“太宗對我恩厚,我卻背叛他,現(xiàn)在敗滅是上天怒我的結果。我聽說漢人的法律,殺人皆于都市,但請你們帶我到太宗的昭陵前處死,讓我謝罪于先帝”。蕭嗣業(yè)將此言向高宗轉達,高宗聽后心生憐憫,覺得他還算有良知有懺悔,到以賀魯獻俘于昭陵及太廟的儀式之后,就下詔赦免了他,讓他安度余年。

        不久后,突厥俄有思結闕部落的首領都曼鼓動疏勒、硃俱般、喝磐陀三國又在西域反叛,蘇定方再度受命討伐,這一次他千里迢迢地兵至碎葉水(這次跑到吉爾吉斯坦了,不知道他有沒有遇到李白的爺爺)。得知敵軍駐扎在馬頭川,他選取精兵一萬人奔馳掩襲,一日一夜行三百里,天亮時到達城外。都曼大驚,率兵與唐軍在城門外交戰(zhàn),遭到重創(chuàng),于是退回城內固守(日夜兼行之后還有如此戰(zhàn)斗力,這支唐軍不是一般的強)。入夜,唐軍主力逐漸到達,四面圍城,并開始“伐木為攻具,布列城下”。這個都曼還算識相,見勢自知不是對手,就主動把自己綁起來開門出降。至此蔥嶺(帕米爾高原)以西完全平定,蘇定方又獲加封食邑五百戶。

        顯慶五年(660)正月,蘇定方再次將俘虜帶回東都洛陽,高宗在乾陽殿再度舉行轟動全國的獻俘儀式,蘇定方又大大地威風了一把。這段時期是他一生中最為光輝榮耀的巔峰時期,他已經成為能與前輩名將并駕齊驅的一代名將,國家棟梁。

        四、揮師半島,落日大旗

        顯慶五年,即公元660年,顯然是蘇定方最為繁忙的一年,正月里剛剛從遙遠的西方碎葉水畔回到東都洛陽,三月份朝廷就接到了朝鮮半島最南端的新羅國發(fā)來的求救表,投訴百濟與高句麗聯(lián)手攻擊新羅,已經快頂不住了。于是朝廷又委任蘇定方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率水陸軍兵十萬余征伐百濟,援救新羅。蘇定方還沒有來得及從榮耀的凱旋儀式的興奮陶醉中緩過來,戎裝上西域的沙土都還沒有抖落干凈,就又踏上了征伐遙遠的東方半島的征程。

        唐軍自山東城山(今山東榮城)登船渡海到達朝鮮半島的熊津江口。百濟軍瀕江屯兵,企圖堵住江口。蘇定方令陸戰(zhàn)隊從東岸登陸,順著山勢排陣,迅速發(fā)動攻擊,百濟大敗,死者數(shù)千。唐水軍戰(zhàn)船乘海潮而上,大小艦只(能裝載十萬人,規(guī)模應該很壯觀)首尾銜接、擂鼓吶喊,蘇定方親領步騎沿陸路與水軍兩路并進,聯(lián)動夾擊,猛追窮寇,直搗百濟首都真都城(今漢城,哦,不,是鼠爾)。百濟傾國兵出,但根本就是雞蛋碰那個鐵錘,一戰(zhàn)即潰,死傷萬人。唐軍乘勝攻入外城,百濟王扶余義慈及太子扶余隆向北逃走。唐軍包圍其內城,扶余義慈的次子扶余泰趁機自立為王,率眾固守。王孫扶余文思說:“國王與太子出逃了,叔叔卻擅自為王,要是國王他們回來,我們都會沒命的”,于是就帶著家人親信用繩子縋下城墻逃走,結果很多人跟隨。

        城內人心已亂,扶余泰毫無辦法。蘇定方組織勇士登城,把大唐的旗幟插上了百濟都城城樓。扶余泰見大勢已去,遂開門請降。隨后,其國王扶余義慈和太子扶余隆都先后投降。在王室的榜樣帶動下,百濟諸城紛紛來降,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里,這個在韓劇里面非常威風強大文明發(fā)達的國家就這樣沒有了。

        蘇定方沒花多少力氣就完成了使命,于是領著大軍押解百濟國王連同王室成員高官重臣九十三人回長安獻俘去了(他一定覺得那種儀式很過癮),只留下百濟太子扶余隆由副將劉仁愿帶領少量唐軍的扶持下建立看守zf,穩(wěn)定人心。這樣,同年的十一月,在東都洛陽,再度舉行了威風八面的獻俘儀式,主角還是我們意氣飛揚的大將軍蘇定方閣下(順便提一下韓國“學者”“考證”出了他們的某民族英雄已經把“侵略者”蘇定方暗殺在朝鮮戰(zhàn)場上的“歷史真相”,估計東都獻俘儀式上數(shù)萬人都看到了鬼魂蘇定方)。

        次年,蘇定方受命由陸路進攻高句麗,于濁水大破高句麗軍,包圍其都城平壤,但卻遇到了嚴重的后勤補給問題。與唐軍聯(lián)手的新羅并沒有按照約定如期送來糧草,等到糧草送到唐營,西伯利亞的特強寒流又來幫助高句麗茍延殘喘,大雪嚴寒,持續(xù)不斷,唐軍疲憊饑寒,于是高宗詔令班師撤軍。蘇定方沒能再滅一國,這是他軍事生涯中唯一遭遇的大挫折(七年后高句麗為李勣所滅)。

        唐大軍撤出朝鮮次年,百濟復叛并引領日軍登陸朝鮮半島,龍朔三年(663年),唐將劉仁軌、孫仁師率師聯(lián)手新羅在白江口大戰(zhàn)中重創(chuàng)日軍,日軍敗退回國,不敢覬覦大陸千余年。而同年唐朝西北邊境再起騷動,吐蕃與吐谷渾兩國相互攻伐,吐谷渾大敗。吐谷渾可汗是唐室的女婿,遂率國民數(shù)千帳投附唐朝。唐高宗為防止吐蕃入侵,搞亂西域的統(tǒng)治,決定加強在西部的軍事力量。當年六月,蘇定方受命以左武衛(wèi)大將軍職任涼州安集大使,節(jié)度諸軍,支援吐谷渾。此時蘇定方已是七十一歲的高齡,他仍然義無反顧地奔赴西北邊陲,為保疆衛(wèi)國貢獻最后的余熱。

        羌笛悲秋風,落日照大旗。乾封二年(667年),在遙遠西陲的唐軍駐地,白發(fā)蕭疏、壯心未已的一代名將蘇定方,默默地走完了他戎馬倥傯的最后歲月,終年七十六歲。

        蘇定方死后,他并沒有像其他名將一樣得到應有的哀榮,而且他的死訊高宗過了很長時間才聽說,因而十分傷感痛惜,于是對侍臣說:“定方于國有功,例合褒贈,卿等不言,遂使哀榮未及。每言及此,不覺嗟悼”。于是立即下詔贈幽州都督,謚號為“莊”。

        關于這其中的內幕史書上并未明言,一般認為當時高宗因嚴重的眩暈癥已不能視朝,武后掌握了朝廷大權,而她或者其掌權的親信對蘇定方有看法,因而故意加以忽視。但他建立的赫赫功績李唐皇室并未遺忘,三十多年后唐中宗追封前代功臣二十五家,蘇定方名列其中,他的封地收入仍然交付其子孫世代享有。

        蘇定方少年從戎,勇猛善戰(zhàn)、智勇雙全,為人耿直端正,但其性格卻不是一般想象中的大將軍那么威嚴持重,身為武人卻愛結交文士,閑時又喜歡吹噓自己東征西伐所到極遠之處遇到的奇聞異事,也喜歡收集些奇珍異寶(也就是些內地漢人少見多怪的土特產)到處送人,是一個蠻有趣的家伙。他出征高句麗時曾上書高宗說遇到了龍,自己本來想抓住進獻給皇帝,但不成功,結果被人說他吹牛(說不定他真的遇到了龍也未可知)。當他遇到科舉得意、少年老成的裴行儉時,“甚奇之”,盡管裴行儉是個一心以文治天下為己任的文臣學士,他還是把自己的一生絕學、兵法奇術統(tǒng)統(tǒng)灌輸傳授給了裴。在這件事情上,總感覺他很像那個四大惡人的老三南海鱷神,好不容易發(fā)現(xiàn)了資質絕佳的弟子,就無論如何都要收人家為徒的樣子。就這樣李靖天下無敵的兵法奇術就傳到了第三代名將手中。好在裴行儉IQ特高,領悟力強,雖然當時并沒有想到過有一天用得上,但還是把這神奇兵法牢牢地裝進了大腦。像這樣一個功勛卓著、品格端方而且性格有趣可愛的一代名將,卻被通俗演義歪曲得面目全非,實在是令人喟嘆。

        近年來對歷史人物流行“平反”——為曹操平反、為施瑯平反、為李鴻章平反、為袁世凱平反,甚至有人要為汪精衛(wèi)、為秦檜平反,且不論這些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怎樣,至少他們確有應該非議的事實。而這個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蘇定方冤案,在學界早已論定,但在民間卻一直無法平反,因為優(yōu)秀的演義、評書、戲曲也都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不能求全責備地亂加篡改。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在應該為這些人物正名的歷史教科書里,象蘇定方滅三國這類史實基本上是不會提到或一筆掃過的,充分說明某種奇怪的史觀仍然在作怪,那就是將內戰(zhàn)高手視為維護統(tǒng)一或造反有理的英雄,而把外戰(zhàn)名將視為侵略擴張和帝國主義的爪牙,而以這樣的觀點為指導的歷史教育,導致了現(xiàn)代很多人只熟悉中國被列強欺辱抬不起頭來的那一段,而看不到中國劍指天下氣吞山河的另一面,妄自菲薄、盲目崇洋、弱民心態(tài)的歷史虛無主義橫行,這才是使人真正感到憂心的現(xiàn)實。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