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魏罃生平簡介及怎么死的?魏罃怎么讀
魏惠王(前400年-前319年,82歲),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魏罃,戰(zhàn)國時期魏國的第三代君主,在位期間為前370年—前319年。魏武侯子,他死于公元前319年。
罃:讀“yīng”,同“罌”,古代盛燈油的壺。罃,備長頸瓶也?!墩f文》
魏惠王,后稱梁惠王,姬姓,名罃(《戰(zhàn)國策》作“嬰”)。魏武侯二十六年(前370年)魏國國君魏武侯去世,由于死前并未確立繼承人,國內(nèi)發(fā)生混亂,魏罃與公子緩互相爭立。七月,公子緩逃亡到達(dá)趙國邯鄲。
魏罃與公子緩(魏緩)爭立君位成功,即位初,以公叔痤為相,一度攻破秦孝公于櫟陽,秦退回雍城。魏惠王六年(前364年)四月十三日(公歷5月29日),把都城從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村)遷至大梁(今河南開封東南),因此在《孟子》一書中又稱為梁惠王。要他“清心寡欲”,公孫痤去世前,勸惠王殺商鞅,不要讓他逃走,惠王不聽。
在位中期信任龐涓,軍事實(shí)力大增,但此人嫉賢妒能,陷害同學(xué)孫臏,而魏惠王全然不知其中利害,導(dǎo)致孫臏入齊。周顯王十五年(前354年)發(fā)生桂陵之戰(zhàn),周顯王二十七年(前341年)發(fā)生馬陵之戰(zhàn),二度為齊軍孫臏所敗。
魏惠王問政于孟子龐涓死后,魏國徹底衰落,以至于魏惠王感嘆“東敗于齊,西喪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萃跞?前334年),惠王率領(lǐng)韓國和一些小國到徐州(今山東滕縣東南)朝見齊威王,尊齊威王為王,齊威王不敢獨(dú)自稱王,于是也承認(rèn)魏的王號,史稱“會徐州相王”?;萃醪⒏拇四隇楹笤?前334年)。
這標(biāo)志著楚國自楚武王以來的諸侯國里唯一稱王者地位喪失,楚威王對此憤怒不已,“寢不寐,食不飽”?;萃鹾蠖?前333年),楚威王領(lǐng)大軍伐齊,趙、燕兩國乘機(jī)出兵攻齊。
惠王后二年(前333年),張儀認(rèn)為列國中唯有秦國才有能力打擊趙國,就投奔秦國,晉見秦惠王,秦惠王任命他為客卿。惠王后七年(前328年),張儀說服秦惠王把蒲陽歸還給魏國,并用計(jì)使魏國割讓上郡(陜西綏德)給秦國,張儀回去后,秦國任命他當(dāng)宰相。
惠王后十二年(前323年),魏人公孫衍發(fā)起了魏、韓、趙、燕、中山“五國相王”之事,來對抗張儀的連橫策略。惠王后十六年前319年冬季,惠王去世,享壽長達(dá)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