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風俗 瑤族傳統(tǒng)節(jié)日里的民族風俗有哪些
山歌節(jié)
瑤族的民族節(jié)日較多,除過春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外,還有自己特有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如盤王節(jié)、祭春節(jié)、達努節(jié)、耍歌堂、啪嗄節(jié)等。節(jié)日里因為人多,飯一般不用鐵鼎鍋煮,而用木甄蒸,這種飯香氣更濃。每逢節(jié)日。瑤族人家還要做粑粑。節(jié)日菜肴主要是雞、鴨、魚、豬肉、豆腐、粉絲以及各種蔬菜。有的地方瑤族四月八還要煮烏米飯。在湖南江水縣的瑤族姑娘,每年農(nóng)歷四月初八過“野餐節(jié)”時要吃花蛋,制作花粑粑,吃花糖。姑娘們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時,小伙子不許偷看,違者還要受罰。
歌堂節(jié)
“耍歌堂”節(jié),又叫“耍望”節(jié),是廣東省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瑤族自治縣瑤族人民的隆重節(jié)日“耍歌堂”是瑤語譯音,意為慶豐收。也是青年男女對歌覓友的節(jié)日。三五年舉行一次,一般在金秋季節(jié),十月十六日左右,歷時三天、九天不等。
曬衣節(jié)
每年舊歷六月六,廣西桂平縣的盤瑤要隆重地歡慶一年一度的曬衣節(jié)。節(jié)日的早上,各家各戶的老者指揮年輕人有秩序地把箱子、柜子及衣服、鞋子等搬到房外曬谷坪,攤開在竹墊上或掛在竹竿上,等候烈日曝曬,整個寨子色彩斑斕,成了衣物的“海洋”。曬到三四個小時后再把衣物等放回原處。到了傍晚,全寨人站在曬谷坪上,對著西沉的太陽頻頻招手,表示對太陽的感激和崇敬。“曬衣節(jié)”家家戶戶要宰雞殺鴨歡慶,別有情趣。
干巴節(jié)
干巴節(jié),是云南省河口瑤族自治縣瑤山鄉(xiāng)一帶藍靛瑤人(瑤族支系)人民一年一度的節(jié)日。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舉行。
他們從農(nóng)歷二月下旬便開始忙碌起來。大家首先商定節(jié)日這天是上山打獵還是下河捕魚,然后再分頭準備。決定上山打獵的人們就著手燒木炭、修槍、舂火藥、打碼子;準備下河捕魚的人們也各置器物。各家各戶都用最好的糯米釀制米酒,準備歡度“干巴節(jié)”。節(jié)日那天,上山圍獵的成年男子,手持弓弩、火槍,帶上粑粑于破曉時踏上征途。
獲得野味,大家共享,若是獲不到獵物,便會被人取笑。尤其是“門胞”(小伙子)要被“門煞”(姑娘)所輕視。因此,上山的“門胞”總是千方百計滿載而歸。下河捕魚蝦的人們也照此辦理。
老人、婦女則留守,忙于準備年飯,燒雞鴨,煮五顏六色糯米飯,春粑粑,各美酒。傍晚,人們回到寨中,互相串門,互相祝賀。大家取出香甜的米酒,吃著香噴噴的糯米花飯,將當天獵取的野味和魚,美美地飽餐一頓。不能吃完的,留下一部分,掛在火塘邊上,烤成干巴,留著以后招待客人。
晚上,當夜幕籠罩著山寨的時候,男女老幼經(jīng)過一天的勞碌奔波,都圍坐在火塘邊,唱起動人的瑤歌。飯后,大家聚于廣場,男的敲銅鼓,女的舞蹁躚。人們盡情享受勞動之余的歡樂,預祝豐收,歡度佳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