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習(xí)俗 蒙古族信奉什么教有什么來歷
蒙古族信奉什么教,你知道嗎?
宗教是一個民族的信仰,也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撐。宗教的規(guī)范也是人民共同遵守的社會模范。我們所熟知的是漢族大多信仰佛教。那么蒙古族信奉什么教呢?
古代的蒙古人最早信仰的就是薩滿教。薩滿教崇拜神靈,把世界分為三種:天堂在上,諸神居之;地為之中,人類居之;地獄在下,惡魔居之。掌教的巫師則宣稱自己集萬能于一身,除了能役使鬼魅為人祛除災(zāi)難外,還能占卜吉兇,預(yù)言禍福。薩滿教的祭祀有:祭天、祭地、祭敖包、祭火、答等活動。
元朝時期,佛教開始在蒙古族中流傳。蒙古族信奉的佛教為藏傳佛教,是大乘佛教的一支。藏語把僧人稱為“喇嘛”(意為上師),因此藏傳佛教又稱喇嘛教。忽必烈時期,雖然對各種宗教都兼容并蓄,但已開始偏重于喇嘛。1260年八思八為忽必烈灌頂,被尊稱為帝師,并封大寶法王,喇嘛教自此地位日尊,元朝宮廷貴族均喇嘛教信徒。而在民間仍以信奉薩滿教為多。
元朝末年,由于僧侶專橫跋扈,出入宮禁,帝室濫行貴賜,耽于佛文,加速了元朝的滅亡。元朝滅亡后,蒙古族喇嘛教勢力大大減弱。公元15世紀(jì)初,宗喀巴對喇嘛教進(jìn)行整頓與改革,在噶當(dāng)派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立格魯派。因格魯派僧侶都戴黃顏色的帽子,故人們又稱為黃教。黃教創(chuàng)立之初政治上處于劣勢,為進(jìn)一步擴(kuò)大勢力,宗喀巴及其弟子們竭力爭取其他民族統(tǒng)治者,尤其是明朝和蒙古封建主的支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共產(chǎn)黨制定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但是在文革中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遭到破壞,喇嘛被遣教,寺廟被破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恢得;國家撥出一定???,自治州重建3座寺廟。自治州還選送青年到外地學(xué)習(xí),培養(yǎng)青年喇嘛教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