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傳統(tǒng)文化 > 正文

        朝鮮族早期歷史簡介 朝鮮族的形成史是啥

        2016-06-09 01:33:39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早期遷徙 在清朝對東疆的“封禁”時期,中朝兩國對邊界的管理都相當嚴格。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朝鮮人越江而至中國領(lǐng)土者仍屢見不鮮。公元1

        早期遷徙

        在清朝對東疆的“封禁”時期,中朝兩國對邊界的管理都相當嚴格。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朝鮮人越江而至中國領(lǐng)土者仍屢見不鮮。公元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朝鮮肅宗二十三年)至1699年間,朝鮮全國遭遇嚴重的自然災害和瘟疫,致使其首都僵尸達3900余,各道死亡者合25萬余人。

        在這種情況下,于公元1700年在朝鮮北部首次出現(xiàn)了攜家眷、牽牛馬而潛居我國東北謀生的現(xiàn)象。咸鏡道鐘城人嚴貴玄,率妻子兒女并持牛馬入居于吾羅、寧古塔兩間站院,結(jié)果被清人發(fā)現(xiàn),將其捉拿送到北京。此后,為了生計而潛越邊界者越來越多。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慶源、慶興、鐘城等地的朝鮮人因“歲饑涌聊生”,自阿山、阿吾地潛越圖們江,殺四人,并劫取人參、緞布、衣服等,朝鮮將金禮進等六人斬首,李友白等四人俱從寬免死,慶源、慶興府使和阿吾地萬戶俱革職。1741年(乾隆六年,英宗十七年)因年荒饑餓,朝鮮西嫩達伊牟等男女55名趁土門(圖們)江凍冰而潛入江北,餓死30人,其余25人尋榛子、松子等物,或在河中打魚,各處覓食,被寧古將軍摩下清兵捉住,解送到奉天衙門,后來由朝鮮使臣回國時順便帶去。

        1832年(道光十二年,純宗三十二年),朝鮮張高麗等二人越圖們江挖參捕牲,因迷路在“山東人于蒿窩棚換衣剃發(fā)”被清軍拿獲,于蒿交山東巡撫處理,將張高麗、張丫頭押送朝鮮甲山府“梟首警眾”。

        民族融合

        從史書的諸多記載可知,在19世紀中葉以前潛越邊界的朝鮮人,無論何種原因,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皆被遣還回國,朝鮮大多將其處以重刑。當然,亦有越江后藏匿起來的。留在中國境內(nèi)的朝鮮人皆剃發(fā)易服,被漢、滿民族所同化。1987年,有人對延邊各縣市進行過朝鮮族遷入時間的專門調(diào)查,結(jié)果證實,近代最早遷入延邊的朝鮮族皆在1850年前后,沒有發(fā)現(xiàn)1850年之前遷來定居的例子。

        因此,中國朝鮮族的歷史應從19世紀后半期算起,而19世紀前半期朝鮮族的遷入,皆應視朝鮮移民史或中朝關(guān)系史。

        自19世紀中葉以來,由于戰(zhàn)亂、饑荒、封建暴政、日本帝國主義入侵朝鮮等多種原因,有大批朝鮮人陸續(xù)遷入我國東北邊疆的一些地方定居下來,漸漸地分化成了在我國境內(nèi)的又一支民族共同體。1905年日本強迫朝鮮簽訂乙已保護條約,將朝鮮變成日本的所謂被保護國,激起了廣大朝鮮人民的強烈義憤。日本帝國主義血腥鎮(zhèn)壓成千上萬的反日義兵和投身愛國文化運動的知識分子,致使大批反日義兵、志士仁人和反封建統(tǒng)治的農(nóng)民滿懷國亡家破的悲憤紛紛背井離鄉(xiāng),北赴中國的東三省。

        19世紀50~60年代,清政府對入境的朝鮮農(nóng)民尚采取封禁政策。后來改行招民開墾政策.1881年在吉林設置荒務局,在南崗(琿春)、延吉、東溝等地設置招墾局,招募移民,凡應募移入者,均為中國臣民。1885年清政府將圖們江北岸長約700里、寬約50里的地區(qū)劃為朝鮮族農(nóng)民專墾區(qū),更便于朝鮮農(nóng)民大批移入東北地區(qū)定居。

        1910年日本吞并朝鮮半島,不堪忍受帝國主義殘酷壓迫和剝削的朝鮮人民和部分愛國人士,更是大批移入中國東北各地,到1918年已達36萬多人。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