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民間藝術簡介 白族的扎染技術是怎樣的
由藍白兩色構成,出產(chǎn)于大理周城的扎染藝術,凝固的實際上就是當?shù)刈匀坏念伾袝r藍、有時呈墨色的點蒼山,洱海上空的月色。74歲的張亮宵坐在自家的織布機上紡布,這架和她年歲相仿的老織機上做出來的棉布,最終將被用來制成扎染桌布和其它布藝。張老太太生活的周城位于云南大理市區(qū)約20公里,為著名的扎染之鄉(xiāng),當?shù)赜卸嗉以竟S和家庭作坊。“在棉布上刷了底色之后,把布匹用針線捆扎起來然后浸泡在染料缸里,一個星期過后,把布撈出來曬干、洗凈就好了?!睆埩料蛴浾呓忉屧竟に嚨牧鞒?。
作為歷史上茶馬古道的必經(jīng)之路,以及唐代南詔王朝的統(tǒng)治中心舊地,大理以及周邊的喜洲、周城、劍川、鶴慶留下了大量關于茶馬古道的歷史遺存。喜洲古鎮(zhèn)白族聚居地一帶的導游告訴記者,在當年茶馬古道興盛時期,古道除了帶來茶葉等物資,還給當?shù)貛碡S富多元的文化,比如扎染就是從中原傳入的。扎染工藝源遠流長,古稱“絞結”,早在南詔時期就產(chǎn)生,發(fā)展至今分為“扎花”和“浸染”兩個程序,“扎花”是縫扎結合的手工扎花工藝,“浸染”采用反復浸染,原料為板藍根。
在當?shù)卮迕穸稳f雄經(jīng)營的周城扎染廠,晾曬車間里豎掛著數(shù)十匹黑色紗棉布。段萬雄說,40多名工人生產(chǎn)的扎染布匹已經(jīng)走出大理,大量銷往日本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地。當?shù)卮罅渴褂弥参餅椴计ブ?,扎染布上雅致的藍色就是由板藍根植物的提取液染成,核桃皮、樹皮、紫莖澤蘭也都可以用來著色。
離張亮宵老太太家不遠,有一家段氏扎染廠,這家作坊有一百多年歷史,創(chuàng)辦時的名號為德信和,如今他的后人仍操舊業(yè),用土法顏料制作扎染布藝。“在我們家種了幾十畝的板藍根,我們把板藍根葉子與石灰和在一起發(fā)酵一年后,當作染料;在染色階段,一塊布料要在缸里染一個多星期,泡的時候還要加三次染料。”扎染廠老板的侄女,20歲的楊春妹介紹到。在段氏作坊里,有項工作需要最多的人工——扎布,扎一塊2乘2.5米大小的布,需要45天時間。據(jù)36歲的段純秀介紹,扎染布藝質量的好壞關鍵就是扎布的技術,“只有扎得緊而且有技巧,才可讓顏色純,藍色就是藍色,白色就是白色?!?/p>
不僅如此,在扎染布藝中最純的藍色,幾乎與大理古城之上,表里俱澄澈的湛藍天空相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