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服飾 撒拉族的特色服飾啥樣
六牙子帽:據(jù)傳,撒拉族男子在清代中后期,頭戴六牙子帽。所謂六牙子帽,乃是六角帽,上繡有各種花卉,與現(xiàn)代維吾爾族人戴的帽子,似有相同之處。
纏頭巾:阿拉伯語叫“答斯答爾”。為宗教禮拜時所戴,制作、戴法與回族相同。
包頭:撒拉族中老年婦女服飾習(xí)俗。將頭發(fā)盤在腦后,用白紗布包頭將頭包起來,并繞腦后幾圈,將盤在腦后的頭發(fā)固定?!鞍^”一般都是比較長的紗布。撒拉族人認(rèn)為,婦女的頭發(fā)屬于羞體,不可外露,所以須用包頭包起來,不使其外露。
蓋頭:撒拉族婦女服飾習(xí)俗,與回族相同。
汗榻兒:撒拉族人過去多穿自己縫制的毛蘭布大襟汗榻兒,共5個紐扣,肩上2個,腋下3個,紐扣也是自制的。
坎肩兒:一般穿于春秋冬三季,“坎肩兒”無袖無領(lǐng),用三角布頭綴成,婦女的“坎肩兒”五顏六色,各種顏色相配得當(dāng),頗具風(fēng)韻。冬天都穿羊皮(或羔皮)里坎肩。
咚:撒拉語音譯,意近于“長袍”。這是撒拉族特有的一種服飾,是大襟的單袍。與其相對的有羊皮(羔皮)里的綿袍,撒拉語叫“厄西麥合”。
皮襖:撤拉語叫“拖爾騰”。羊皮或羔皮制成,富裕者在皮襖外加一層絨或黑布料,底邊與袖口處用紅、藍(lán)、黑的四角布條綴起來,窮人則僅是皮襖而己,無其它裝飾。它是中老年人冬日御寒的最好服飾,穿著皮襖全身暖和,冷空氣無法侵入。過去在腰部用一條綢帶裹起來。
岡阿劉合:系初生嬰兒所穿的服裝,用0.5米左右白布做成,無袖無領(lǐng),也不縫邊,據(jù)說縫邊即會“縫”住小孩的長勢,此服只在腰間系一腰帶。
古古爾鞋:撒拉族婦女所穿之繡花鞋,盛行于清末民初,一般鞋幫、鞋面皆繡以梅花、葡萄等花卉及圖案,鞋尖上翹,略似鉤狀,并在鞋尖綴有絲穗,用麻線密密縫制的鞋底有厚有薄,厚者3.3厘米許,薄者1.75厘米左右,式樣美觀,穿著舒適,深受撒拉族婦女青睞。
夏恩尕?zé)嵘幔阂环N長期在潮濕地或水中勞作時穿的高靿皮靴,它是從牛的大腿彎處剝下來的皮做成的,腳后跟正好可放在牛腿骨節(jié)處,并按腳的長度、寬度及厚度加以縫綴。晚上要放在陰涼潮濕處,干燥后不能使用。這可能是撒拉族先民游牧?xí)r代的產(chǎn)物。
繡花襪子:撒拉語叫“吉杰合寮恩”。用黑藍(lán)布料密密縫成襪底后,用各色絲線在襪底繡上梅花、牡丹、葡萄等花果圖案,黑底紅花,色彩鮮艷,針腳細(xì)密,頗具匠心。此外還在襪底制一塊“凸”形的繡花襪跟。此種襪子尤其在婚禮的“擺針線”時,女方一定要向男方家人贈送。
腳碼子:系一種防滑鞋。為撒拉人過去在冬季野外勞動時所穿。此鞋用牛皮做成,鞋底橫插兩根鐵條,連在腳面,橫鐵周圍釘幾個鐵釘,形似當(dāng)今的運(yùn)動跑鞋。這種鞋一般在過去出外搞副業(yè)拉木時常穿,以免在冰封大地季節(jié)勞作時滑倒。
掛耳墜:撤拉語叫“絲爾格答合”撒拉族女孩子在兒童時期,其母用軟鐵絲卡住耳垂,使其逐漸自行戳通,爾后戴上耳環(huán),過去因?yàn)榇鞑黄鸾鸲鷫?,因此較講究銀耳墜。正式戴耳墜,要戴男家送定茶時一起送來的耳墜,表示女兒已經(jīng)許人了。
戴手鐲:撒拉語叫“盤吉日答痕”。撒拉族婦女常以戴一副銀手錦而自豪。手鐲或是送定茶時送的,或丈夫后來送的,以比作為夫妻的信物。戴手鐲的婦女在洗衣、洗碗或篩谷時,手鐲發(fā)出的有節(jié)奏的碰撞聲,為家庭增添一分歡樂。
戴戒指:又叫蓋吉日答痕,漢語音轉(zhuǎn)及撒拉語合成詞。過去,一般有條件的婦女都戴戒指。撤拉族男子忌戴戒指,據(jù)說穆罕默德很反對奢侈腐化。本來他自己戴著一枚銀戒指,后來眾人仿效,他就脫掉了,從此,男人戴戒指成為禁忌。
服飾色彩禁忌:撒拉族服飾在色彩上男子以白、黑色為主,忌諱紅、黃色及花色繁縟的服飾;婦女除了參加宗教儀式的場合外,則衣褲鮮艷多彩,再套上黑或紫色的坎肩,更是嫵媚俊俏,頗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