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杷草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狼杷草做為一種中藥,藥用價值是很大的,能夠治療很多的疾病。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的來了解一下。
【英文名】Bur Beggarticks
【別名】烏階、烏杷、郎耶草、狼反映草、小鬼叉、豆渣草、針包草、引錢包、引線包、狼恥草、切才曼巴、叉子草、老蟹叉、田邊菊、鬼叉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狼把草、矮狼杷草的全草。
【原形態(tài)】1.狼杷草,一年生草本,高20-150cm。莖圓柱或具鈍棱而稍呈四方形,綠色或帶紫色,無毛,上部分枝。葉對生,下部的較小,不分裂,邊緣具鈍齒,通常于花期枯萎;中部葉具柄,柄長0.8-2.5cm,有狹翅;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長4-13cm,不分裂或近披針形,頂生裂片較大,兩端漸狹,具鋸齒;上部葉較小,披針形三 裂或不裂。頭狀花序單生,具較長的花序梗;總苞盤狀,外層苞片5-9枚,線形或匙狀倒披針形,先端鈍,葉狀,具經(jīng)級毛,內(nèi)層苞片褐色,有縱條紋,具稼明或淡黃色的邊緣;托片線狀披針形,背面有褐色條紋,邊緣透明;無舌狀花,筒狀花兩性,冠檐4裂;花藥基部鈍,先端有橢圓形附屬器,花絲上部增寬。瘦果扁,楔形或倒卵狀楔形,邊緣有倒刺毛,先端芒刺通常2枚,兩側(cè)有倒刺毛?;?、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路邊荒野及水邊濕地。
【栽培】生物學(xué)特性,該植物適應(yīng)性強(qiáng),山坡、山谷、溪邊、草叢及路旁均有野生。喜溫暖潮濕環(huán)境,以土壤要求為嚴(yán),一般土壤均可栽種,但以富含腐殖質(zhì)的砂質(zhì)壤土、粘壤土為好。
【性狀】性狀鑒別,莖略呈方形,由基總值發(fā)枝,節(jié)上生根,表面綠色略帶紫紅色。葉對生,葉柄具狹翅,中部葉常羽狀分裂,裂片橢圓形或矩圓狀披針形,邊緣有鋸齒;上部葉3裂或不分裂,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總苞片披針形,葉狀有睫行民;花黃棕色,無舌狀花。氣微,味微苦。
【化學(xué)成份】本屬植物化學(xué)成分國內(nèi)研究的尚少,美國產(chǎn)的鬼針草屬(Bidensspp.)全草含炔屬化合物(C14-乙炔和C17-乙炔)、單萜二醇(monoterpenediol);烈味鬼針草(新擬)(Bidens graveolens Mart.)根含大牻牛兒烯D. 雙環(huán)大牻牛兒烯、桂皮醇、乙酸桂皮酯,地上部含大牻牛兒烯 D. 雙環(huán)大牻牛兒烯、匙葉桉油烯醇(Spaihulenol)。
【藥理作用】全草浸劑給動物注射,有鎮(zhèn)靜、降壓及輕度增大心跳振幅的作用;內(nèi)服可利尿、發(fā)汗。
【性味】味甘;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通經(jīng)。主肺熱咳嗽;咯血;咽喉腫痛;赤白痢疾;黃疸;月經(jīng)不調(diào);閉經(jīng);小兒疽積;閫疬結(jié)核;濕疹癬瘡;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30g,鮮品加倍;或搗汁飲。外用:適量,搗敷;研末撒或調(diào)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用于感冒、百日咳、赤白痢。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狼杷草的功效與作用詳細(xì)介紹,對它的選擇,要根據(jù)自身需求進(jìn)行,這樣對身體不會有損害,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疾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