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須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jià)值
中藥老君須對于大多人來說已經(jīng)是很熟悉了。但實(shí)際上,了解中藥老君須的功效與作用的人并沒有多少,那么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
【別名】婆婆針線包(《草木便方》),正骨草、婆婆衣、絨針(《民間常用草藥匯編》),白薇、竹靈消(《四川中藥志》),惡牛皮消、牛角風(fēng),九連臺(tái)(《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蘿藦科植物 雪里蟠桃 的 根 及 根莖 (亦有用全株者)。夏、秋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可達(dá)40~70厘米,全體具白色乳汁。根莖短,須根多而細(xì)長,土黃色。莖直立,通常不分枝,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葉對生,具短柄;卵狀橢圓形至廣卵形,長6~10厘米,寬3~6厘米,先端短尖、漸尖或鈍圓,全緣,基部圓形或楔形。花序腋生,通常聚傘狀;花小,淡黃色;花冠5深裂,無毛,副花冠的裂片幾與花柱等高,廣三角形;雄蕊5,花粉塊2枚下垂;雌蕊1,子房上位,為2分離心皮所組成,花柱2,分離。蓇葖果披針形,無毛,長4~5厘米。種子廣卵形,頂端生有一束白毛,邊緣有翼,長約2毫米?;ㄆ?~6月。果期7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叢中及林邊。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產(chǎn)于四川。
【性狀】干燥的根莖長約2~3厘米,表面有多數(shù)并排的莖稈殘基;外表粗糙,棕褐色;斷面黃白色,充實(shí)。須根細(xì)小,叢生于根莖四周,扭曲不直,長約3~5厘米;外表棕褐色有皺紋;質(zhì)脆弱,斷面黃白色。氣味微弱。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補(bǔ)腎,健脾,化毒。治虛癆久嗽,浮腫,白帶,月經(jīng)不調(diào),瘰疬,瘡疥。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草木便方》
以上就是老君須的功效和作用,我們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來合理的食用老君須,以便于緩解病癥帶來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