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久的人究竟是胖還是瘦?
民間有句老話叫做“有錢難買老來瘦”。我們馬上會想到這樣一幅畫面:澗水邊斗笠翁在釣魚;懸崖邊矯健身影采草藥;深山古剎清瘦銀髯老者武者虎虎生威,這樣的畫面讓人好不神往。他們都是精神矍鑠的老人,實際上, 百分之九十九的體重不足的都達不到這種境界。
過去的平均壽命是很短的,到底是多少?受戰(zhàn)爭、科學技術(shù)、災害等因素影響,我們無法找到科學的數(shù)據(jù)。但從我國農(nóng)村的健康現(xiàn)狀來看,除東南沿海發(fā)達地區(qū)人群來看要略高一些,男性72到78歲之間,女性都在八十多了,家庭好的能到90以上, 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忙碌了一輩子,飲食相對清淡,體態(tài)都略微偏胖,瘦體重的基本沒見過長壽的。
再看西部農(nóng)村,曾經(jīng)我有幾年專門了解烏魯木齊周邊的一些鄉(xiāng)村。有一年冬天,人口不是很多的一個村子有十一個老人去世,再看年齡都是六十多歲, 他們大多比較清瘦,而且是缺蛋白的那種瘦,顴骨下凹陷的那種瘦,年輕人甚至說也差不多了,因為他們沒有收入,沒有養(yǎng)老保險。
清瘦老人形象在城市的腸胃不好的老人中最常見。他們的飲食長期各類營養(yǎng)素攝入不足,自己的經(jīng)濟水平限制了生活條件,兒女的能力和孝敬心成正比,我們沒有權(quán)利做太多評論。
更多城市中老年人沒有經(jīng)濟的因素,完全是健康因素。多數(shù) 脾胃不好,吃飯不多, 或者吃飯不消化,或者因原發(fā)性疾病導致, 有的雖然體重不足還有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一類的疾病。
為了避免全死亡因素的風險增加,這類人群務必做到以下幾點:
1、改善脾胃,每天晚飯后一小時左右喝酸奶加小麥胚芽;
2、食物多樣,谷類為主,少吃多餐;
3、每天早上吃荷包蛋或煮雞蛋一個,雜糧粥一碗;
4、每天蔬菜五百克足量,并且是深色占一半;
5、經(jīng)常把各種肉用小火燉六個小時,每天喝兩碗肉湯;
6、每天保持牛奶一杯,酸奶一瓶,吃一粒骨化三醇,如果骨質(zhì)疏松嚴重還得每天吃點鈣片;
7、多跟同齡老人一起做做運動,安全性的運動,促進新陳代謝,足量飲水;
8、主動讓兒孫回家一起吃飯聊天;
9、自己身體許可的情況下,盡量自己做飯吃,系列活動讓人的功能增強,健康指數(shù)增強,老年癡呆系數(shù)下降;
10、各種油都要吃,花生油,葵花子油,菜籽油,豆油,亞麻籽油,橄欖油,變換著吃,對大腦以及反應能力有幫助!
我們的體重監(jiān)測是健康的第一要素,大家要為體重達標而努力,尤其是中老年人,希望生命之花能夠開的更久,更有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