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為什么會胃出血?
息肉是黏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看上去像個小肉墜,人體上有黏膜組織的地方都可以長。常見的息肉除了我們剛才提到的那些,還包括子宮內(nèi)膜息肉、宮頸息肉、肛門息肉等等。讓大家困惑的是,好好的黏膜為什么會長息肉呢?這是怎么一回事呢?跟著小編來看看吧。
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細胞凸入胃內(nèi)的隆起病變。胃息肉一般多發(fā)生于胃竇,少數(shù)也可見于胃體上部、賁門和胃底。病理上主要分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1、增生性息肉
此型息肉約占胃息肉的75%~90%,是炎性黏膜增生形成的息肉樣物,并非真正的腫瘤。息肉較小,一般直徑小于1.5cm,呈圓形或橄欖形,有蒂或無蒂,表面光滑,可伴有糜爛。組織學上可見增生的胃小凹上皮和增生的固有層腺體,上皮分化良好,核分裂象少見,固有層見炎性細胞浸潤,部分息肉伴有腸化生。少數(shù)增生性息肉可發(fā)生異型增生或腺瘤性變而產(chǎn)生惡變,但其癌變率一般不超過1%~2%。
2、腺瘤性息肉
系來源于胃黏膜上皮的良性胃腫瘤,約占胃息肉的10%~25%。一般體積較大,呈球形或半球形,多數(shù)無蒂,表面光滑,少數(shù)呈扁平狀、條狀或分葉狀。組織學上主要由表面上皮、小凹上皮和腺體增生形成。上皮分化不成熟,核分裂象多見,可分為管狀、絨毛狀及混合型腺瘤,常伴有明顯腸化生和異型增生。息肉間質(zhì)為疏松結(jié)締組織,有少量淋巴細胞浸潤。黏膜肌層無明顯增生,肌纖維無分散現(xiàn)象。本型息肉癌變率高,可達30%~58.3%,尤其瘤體直徑大于2cm、絨毛狀腺瘤、異型增生Ⅲ度者惡變率更高。
知道了原因,那么息肉其實大多可以預防。歸根結(jié)底,主要是做好兩方面:一是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保證局部清潔,從而減少慢性炎癥的發(fā)生。二是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飲食清淡,多吃果蔬,少吃肉食,減少便秘能預防腸息肉,避免過量飲酒可預防胃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