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狀上皮乳狀瘤的治療方式
鱗狀上皮乳狀瘤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年長者發(fā)病最多見。常發(fā)生于舌、腭、頰、齦、唇粘膜。為粘膜復層鱗狀上皮發(fā)生而來的良性腫瘤,大部分乳頭瘤直徑僅幾毫米,較大者可大數厘米。那么,鱗狀上皮乳狀瘤的治療方式有哪些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其相關的詳情。
鱗狀上皮乳狀瘤常為外生性生長,高出粘膜表面,如同菜花狀或疣狀。腫瘤邊界清楚,常有蒂,蒂的基部延續(xù)于正常粘膜。此病的基本特征是棘細胞的增生成乳狀狀,表層可出現過度角化,乳頭內的結締組織均屬間質。鏡下結構為每一乳頭由具有血管的分枝狀結締組織間質構成軸心,表面被覆增生的鱗狀上皮。腫瘤上皮內棘細胞增生較明顯,可出現表層過度角化?;讓蛹毎加泻朔至熏F象。
鱗狀上皮乳狀瘤的激光治療選用CO2激光或Nd:YAG激光均可;前者功率15W,后者功率20~25W。由于鱗狀細胞乳頭狀瘤呈外生性生長而常有蒂,激光治療很容易。
患者取仰臥位或坐位。取坐位時頭稍后仰。消毒腫瘤及其周圍皮膚約2cm,用1%~2%利多卡因(不加1:1000腎上腺素)于腫瘤基部皮內或皮下注射麻醉,2~3分鐘后用CO2激光于長蒂的基部切割,注意切割勿太深,與正常皮膚表面平行切割即可。手術中光刀應平穩(wěn),手不能抖動,連續(xù)出光直至整個瘤體全部被除。切割面如有殘基,調整光的輸出功率為5W,將殘基汽化或炭化。術畢,手術面上龍膽紫液或紅霉素及四環(huán)素眼膏保護,7~10天修復。
用Nd:YAG激光治療時,光刀與基部接觸,靠近基部以上,以免損傷過重。切割面于皮面上1mm切割為佳。
鱗狀上皮乳頭狀瘤的術后處理:
術后口服VC及B1,B2治療2周。加大VC用量,常用一次6片,一日3次。抗生素用藥應根據鱗狀細胞乳頭狀瘤大小,及手術后情況而應用。大多數情況下可撤出抗菌素。
以上就是鱗狀上皮乳狀瘤的治療方式的介紹,除了以上的治療外,同時大家在平時的生活當中也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以及食物方面的。年紀較大的人可以定期的去做個檢查,也好讓自己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