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泄瀉應該怎么辦?
現(xiàn)在社會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了,很多人不管是白領(lǐng)還是社會高層都感覺到了生活的艱難,長時間的工作使他們再也沒有任何精力去注意自己的身體,因此就出現(xiàn)了很多類似脾虛之類的癥狀,那么遇到脾虛這類狀況到底應該怎么做呢?在知道怎么做之前我們必須要找到問題的根源,這個可以去詢問醫(yī)生,也可以參照一下以下的建議。
1、脾虛泄瀉
癥見: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復,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后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shù)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
病機病理:脾虛泄瀉由脾虛失運,濕注腸道所致。
治法:健脾滲濕止瀉
對癥療方:八仙糕:黃芪、白術(shù)、山藥、山楂、茯苓、陳皮、湘蓮末、黨參各5克。先將上述藥物煎煮取汁,再與適當粳米粉、糯米粉、白糖一起蒸成糕。適用于脾虛泄瀉,食欲不振。
2、脾虛嘔吐
癥見: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嘔吐,時作時止,胃納不佳,食入難化,脘腹痞悶,口淡不渴,面白少華,倦怠乏力,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濡弱。
病機病理:脾虛嘔吐為脾臟虛弱,胃氣上逆所致。
治法:健脾和胃止嘔。
對癥療方:香砂六君子湯:人參一錢、白術(shù)二錢、茯苓二錢、甘草十分、陳皮八分、半夏一錢、砂仁八分、木香七分、加生姜二錢、水煎服。
3、脾虛帶下
癥見:帶下綿綿,量多色淡黃或色白如涕唾,無臭,并且面色淡黃,精神疲倦,不思飲食,腰酸腹墜,或下肢浮腫、便溏等。
病機病理:脾主運化水濕,脾虛則運化無能,聚濕下注,傷及任、帶二脈而致。
治法:健脾益氣,升陽除濕。
對癥療方:完帶湯,或用白扁豆20克,向日葵瓤25克,水煎服。
4、脾虛出血
癥見:便血紫黯,甚則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氣短聲低,面白無華,頭暈,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細無力。
病機病理:脾虛出血乃脾氣虛弱,血失統(tǒng)攝為罹。
治法:健脾益氣攝血。
對癥療方:薺菜紅棗湯:薺菜(鮮品100克,干品薺菜花30克),大棗15枚。調(diào)味品適量。制法:薺菜摘洗干凈,先加水煮湯,初沸時加入大棗,煮熟,調(diào)味,即可食用。分2-3次吃完,要連服15日以上。
脾虛是大問題,我們絕對不能忽視它,一旦我們感覺到身體乏力,我們就應該要及時地去尋找這個問題的根源,馬上對癥下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這個問題扼殺在搖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