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不一定趁熱 飲水講究溫度
2017-07-03 07:39:57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
導語:從冒著熱氣的面條,到熱乎的包子及滾燙的火鍋,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一直離不開熱這個字。趁熱吃成為我們待客的客套話,也成為飲食之道。
其實
從冒著熱氣的面條,到熱乎的包子及滾燙的火鍋,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一直離不開“熱”這個字。“趁熱吃”成為我們待客的客套話,也成為飲食之道。
其實,過熱的飯菜對牙齦和牙齒有害處,會引起牙齦潰爛和過敏性牙痛;其次,燙食會破壞舌面的味蕾,影響進食者的味覺神經(jīng),使人的口味越來越重;食道通道里面是一層黏膜上皮層,既薄又軟,直接同食物接觸,因此最容易受到各種食物的刺激,如果進食過于粗糙、過熱過燙的食物,就會損傷或燙傷食道黏膜上皮,使之發(fā)生破損、潰爛、出血等問題,長期受損就容易發(fā)生癌變。
長期吃過熱的食物,會增加胃癌的發(fā)病率。中國人胃癌發(fā)病率比西方人高,其中一個原因可能與西方人沒有長期吃熱食物的習慣有關(guān)。吃的時候,用嘴唇感覺有一點點溫,但不覺得燙口,也不覺得涼,就是最適宜的。
人們在飲水時也應講究溫度。日常最好飲用溫水,水溫在20℃~45℃之間。過燙的水會強烈刺激咽喉、消化道和胃黏膜。如果實在怕冷,可以多吃些姜、胡椒、肉桂、辣椒等有產(chǎn)熱作用的食物,既不會損傷食道,還有額外的保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