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養(yǎng)生誤區(qū) 告別亞健康
目錄:
第一章:警惕 女性補鈣的誤區(qū)
第二章:補充維生素的誤區(qū)你知道嗎
第三章:避開四大食療養(yǎng)生誤區(qū) 告別亞健康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會遇到很多誤區(qū),那么你知道如何避開這些養(yǎng)生誤區(qū)嗎?想要告別身體的亞健康那么我們需要做到些什么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去看看養(yǎng)生保健的措施吧,讓你的身體不再亞健康哦!
警惕 女性補鈣的誤區(qū)
很多人經(jīng)常通過服用補鈣品補鈣,可是,在膳食中該如何促進鈣吸收,卻不是很清楚。且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陷入誤區(qū),妨礙了鈣的吸收。了解下面這些常見的補鈣誤區(qū),對您通過飲食補鈣大有好處。
以為吃牛肉有利于骨骼
不少人認為歐美人骨骼強壯是因為愛吃牛肉。事實上,很多吃牛肉甚多的人,正是鈣缺乏相當嚴重的人。這是因為牛肉本身含鈣量極低??所有的肉都是這樣。
以為吃蔬菜與骨骼健康無關(guān)
不少人偏愛動物食品,卻很少注意補充蔬菜。他們以為蔬菜里面只有些膳食纖維和維生素,與骨骼健康無關(guān)。
實際上,蔬菜不僅含有大量的鉀、鎂元素,可幫助維持酸堿平衡,減少鈣的流失,本身還含有不少鈣。
綠葉蔬菜大多是鈣的中等來源,如小油菜、小白菜、芥蘭、芹菜等,都是不可忽視的補鈣蔬菜。
以為水果代餐有利于骨骼健康
很多減肥女性認為,只要吃水果就可以得到足夠的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經(jīng)常用水果代替一餐飯。
實際上,水果是一種有益酸堿平衡的食品,卻不是鈣的好來源,而且嚴重缺乏蛋白質(zhì)。
骨骼的形成需要大量的鈣,也需要膠原蛋白作為鈣沉積的骨架。如果用水果代替三餐,則蛋白質(zhì)和鈣攝入量都嚴重不足,只會促進骨質(zhì)疏松的發(fā)生。
以為喝飲料與補鈣無關(guān)
飲料中大多含有磷酸鹽,而磷酸鹽會嚴重地妨礙鈣的吸收,促進鈣的流失。可樂是其中害處最大者??因為其中含有磷酸。
把人的牙齒和骨頭泡在可樂當中,它們就會慢慢地溶化!其中的精制糖也不利于鈣吸收。所以,凡是需要補鈣的人,都要嚴格控制甜飲料的數(shù)量。
茶水含有豐富的鉀離子,其中含磷量低,還有促進骨骼牙齒堅固的氟元素,因而喝茶對骨骼健康是有益無害的。
補充維生素的誤區(qū)你知道嗎
1.水太燙放入維C泡騰片
剛從飲水機接出的水很燙,放入維C泡騰片,在等它溶解的同時水也會慢慢晾涼,這是很多人的“省時妙招”。
實際上,雖然泡騰片制劑穩(wěn)定性很好,但維C在80攝氏度以上的熱水里,還是會有一定損耗的,容易被氧化分解。因此,最佳方法是用40攝氏度左右的溫水沖泡。
2.放太久
如果你的杯子比較大,沖一杯維C泡騰片可能喝一上午,在空氣中暴露時間過長也會損耗維C。沖泡騰片時的水量對維C的吸收效果影響并不大。
因此,每次用200毫升左右白開水或礦泉水即可,以便盡快喝完,而且要現(xiàn)泡現(xiàn)喝。
3.混著喝
有些人還會用用茶水或飲料沖泡騰片,也可能埋下安全隱患。因為常用的泡騰崩解劑,是由碳酸氫鈉與枸櫞酸組成的。
而茶水中含有的茶堿等成分,會與維C或崩解劑起化學反應。飲料中則一般含有苯甲酸鈉,也會與維C起反應而產(chǎn)生有害物質(zhì)——苯。
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長期口服大劑量維C會給人體帶來更多的副作用,可能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皮疹等癥狀;還可能增加腎結(jié)石、深靜脈血栓的患病風險。
長期大量服用的人突然停藥,還可能出現(xiàn)維C缺乏的癥狀。
避開四大食療養(yǎng)生誤區(qū) 告別亞健康
最近,一些所謂的“綠豆療法”、“生茄子療法”大行其道,因此還造就了幾個以食療而著稱的“大師”。有關(guān)食療的事情,有幾個可怕的誤區(qū)蒙住了人們的眼睛。
誤區(qū)一:藥食同源,所以食物都可以治慢性病
食物、保健品和藥物的根本區(qū)別,就在于它們的“效力”不一樣。
食物性質(zhì)平和,其中含藥性成分少,這樣才可以作為食物日常食用。如果一種食品吃幾天就讓人感覺血脂、血壓明顯變化,這種東西能成年累月吃嗎?敢隨便多吃嗎?
事實上,越是“效用”明顯的食物,越是要小心對待,不能過量,不能吃錯了體質(zhì)。而米、面、青菜、蘋果這樣的食品人人都能吃。
是因為它們性質(zhì)平和,沒有那么強的“生理調(diào)節(jié)”作用。所謂飲食養(yǎng)生改善體質(zhì),通常都是長期食用才會明顯見效,而很少是三天兩天就有明顯效果。
保健品往往是食物中各種營養(yǎng)成分和藥性成分的濃縮產(chǎn)品,它改變?nèi)梭w功能的“效力”就會強一些。
如果用對了,固然有利于健康,但一旦用錯了,也可能“跑偏”而帶來副作用。
比如說,豆腐含大豆異黃酮,男女老少皆宜,但保健品“大豆異黃酮膠囊”就不一樣了,孩子和男人絕對不能隨便吃,即便中老年婦女也不是人人適合的。
藥品則效用更強,改變?nèi)梭w代謝的能力更強,而且它們的意義就在于短期見效。吃一周兩周都不見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所以,吃錯藥、吃錯劑量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很多人經(jīng)常問我:我的病吃中藥和西藥都治不好,你說說吃什么食品能治好?這種期待,本身就是錯誤的。
因為普通食物沒有那么強的效用,除非長期調(diào)養(yǎng),否則根本達不到改善疾病的效果。
誤區(qū)二:只要是食療就安全無毒
很多人熱衷于“食療”的原因,就是因為覺得食物安全,心理上好接受。
其實,那些所謂“藥食兩用”的食物之所以有治療效果,正是因為其中含有較多的藥效成分。
無論是食物還是藥物,只要其中的藥效成分多到一定水平,就有毒性。這就是毒理學的基本原則:劑量決定毒性。
食物在正常量的時候是安全的,但吃得足夠多,其中的藥效成分達到一定水平,就變成了藥物。
比如說,每天喝2兩綠豆煮的湯屬于正常食物;但喝3斤綠豆煮的水,就變成了藥物,因為是正常濃度的15倍。
又比如說,煙酸和煙酰胺本來是一種B族維生素,正常每天吃十幾毫克,但如果作為控制血脂的治療藥物,就是論幾克來吃的,數(shù)量是膳食正常量的幾十倍。
這時候它就有明顯的副作用了。即便是水,喝得足夠多都會導致死亡,更不要說生茄子中還有茄堿這種毒素,就是土豆發(fā)芽時產(chǎn)生的毒素,生茄子吃的量大了之后,就和吃發(fā)芽土豆一樣危險。
所以說,只要是食療就安全無毒的說法,并不能夠成立。
誤區(qū)三:什么人都可以用同樣的食療方子
很多自封的專家都喜歡冒充中醫(yī),大談傳統(tǒng)養(yǎng)生和食療。
其實,真正的中醫(yī)都是要辨別體質(zhì)之后才下藥的,而且藥物配伍也要非常仔細地調(diào)勻寒熱,而絕不可能像“大師”們那樣給所有的人都開一類方子。
僅就這一點,已經(jīng)足以判斷他們不是有資質(zhì)的中醫(yī)。
從西醫(yī)營養(yǎng)學角度來說,也是要辨別不同人的生理狀況和營養(yǎng)狀況,按照每個人的個體情況來安排食譜。有些人應少吃紅肉,有些人則適宜多吃紅肉。
有些人適宜多吃燕麥,有些人則不適宜多吃。如果一個營養(yǎng)師給什么人都推薦同樣的食譜,那只能說,他不是個合格的營養(yǎng)師。
誤區(qū)四:慢性病可以用偏方治愈
按西醫(yī)的說法,慢性病都是多因素疾病,而且終生無法治愈。這話顯得很客觀,但聽起來不太爽,遠遠不如一個偏方搞定的說法那么讓人心情愉快。
所以,一旦聽說什么藥能夠根治糖尿病,永遠有人追捧,趕著去上當受騙,盡管內(nèi)行一聽就知道是騙子的話。
飲食的事情也一樣。糖尿病也好,高血脂也好,在很大程度上的確是吃出來的,也的確可以用飲食的方法令其明顯改善,不過這和偏方治病完全不是一回事。
那些吃出來的病,比如糖尿病、脂肪肝等,毫無例外都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是長期營養(yǎng)失調(diào)的結(jié)果,怎么可能指望用一種食物十天八天就治好呢?
要想解決問題,當然是要全面改變飲食習慣,平衡營養(yǎng),增加運動,調(diào)整起居,消除病因。只要能堅持健康生活,這些“吃出來的病”自然會逐步改善。
問題是,如今人們的心態(tài)都很浮躁,總是夢想一種食物把什么都搞定。“大師”說了,只要吃了生茄子,天天吃幾個豬蹄子也沒問題。這話多順耳多令人興奮啊!
相比之下,營養(yǎng)專家說,要控制油脂,控制肉類,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糧豆類———這些話顯然聽起來缺乏吸引力。
看看那些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減肥產(chǎn)品,只要說“不需要節(jié)食也不需要運動”,肯定會大受歡迎。但是,不管住嘴,也不邁開腿,減肥的成果能堅持嗎?
一輩子吃減肥藥可能嗎?這些簡單道理,在商家富有誘惑力的忽悠之下,就被消費者完全忽略了。
結(jié)語:日常生活中我們會走入誤區(qū),完全是因為我們想要我們的身體更健康,但是卻忽略了養(yǎng)生保健的基本意義。因此,我們在養(yǎng)生的時候一定要切記不可走入誤區(q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