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治牙周炎怎么治?
牙周炎作為一種牙科疾病,經常出現(xiàn)于35歲以后的人群中。因為現(xiàn)在的人們并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習慣,無法有效的保護牙齒,很多牙科疾病產生后也無法及時的采取就醫(yī)。時間久了,自然就形成了最后的牙周炎。所以,希望這次的講解能夠引起大家對于牙齒健康的關注。
牙周癥變部位存在大量的致癥菌,這些細菌可產生內毒素并侵入血液,引起凝血機制的改變和血小板的變性,還可直接刺激血管,導致小動脈痙攣。如果冠狀動脈受累,發(fā)生收縮痙攣,再加上微小血栓的作用,就會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的發(fā)生。牙周炎是動脈硬化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險因素。感染性心內膜炎與牙周癥也有關系。
牙周炎在歷代中醫(yī)書中有牙宣、齒齦宣露、齒牙根搖、齒間出血、齒挺、食床等病稱。牙周病遷延難愈、牙齒松動的根源在于腎虛髓虧、長期積累以致牙周免疫防線失效,牙齦萎縮,骨質流失。
方1 蛋酒止痛飲 白酒100毫升,雞蛋1個,將白酒倒入瓷碗內,用火點燃白酒后將雞蛋打入酒中,不攪拌和不加任何調料,待火熄滅后放冷,1次服下,每日服2次。
方2 酒醉核桃仁核桃2個,白酒適量,將核桃去皮取仁,浸于白酒中24小時,取出后嚼服。可止牙痛。
方3 銀耳首烏粥銀耳15克,首烏15克,花生衣3克,粳米60克,加水同煮成粥,每天l劑。具有補腎養(yǎng)陰止血的功效,適用于牙周炎、腎精虧損者。
牙周炎的治療如果采用中醫(yī)療法,需要慢慢的調理。其實,無論采用中醫(yī),還是西醫(yī)的牙科治療,更為重要的是需要我們能夠做到及時調整飲食規(guī)律,避免刺激性食物,要定期看牙醫(yī),長期堅持下來,才能保障穩(wěn)定的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