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豆骨頭湯怎么做呢
湯是我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食物,因南北差異和飲食習(xí)慣的不同,每家的餐桌上的湯也往往是各有不同,湯是一道全家男女老少都適合的美食。大家在平時都喜歡用骨頭來熬湯,因?yàn)楣穷^熬湯,不僅僅是味道鮮美,還能起到強(qiáng)身健體、補(bǔ)充鈣質(zhì)的作用,下面就來教大一道赤豆骨頭湯的做法。
材料:豬骨200克、胡蘿卜200克、赤小豆50克,鹽適量。
做法:豬骨洗凈斬件,飛水備用;胡蘿卜去皮洗凈,切段備用;赤小豆洗凈,以水浸泡備用;開鍋燒開水,放入豬骨和赤小豆、胡蘿卜煮開,然后轉(zhuǎn)小火繼續(xù)煲1.5小時左右,調(diào)味即可。
赤豆主要價值
種子供食用,煮粥、制豆沙均可。干豆含蛋白質(zhì)21-23%,脂肪0.3%,碳水化合物65%。
紅色赤豆入藥治水腫腳氣、瀉痢、癰腫,并為緩和的清熱解毒藥及利尿藥;浸水后搗爛外敷,治各種腫毒。[1]
赤豆主要含蛋白質(zhì)、糖類等營養(yǎng)成分。
1. 營養(yǎng)成分
每100g赤豆中含蛋白質(zhì)21.7g,脂肪0.8g,糖類60.7g,粗纖維4.9g,鈣76mg,磷386mg,鐵45mg,硫胺素0.43mg,核黃素0.16mg,尼克酸2.1mg。
2. 賴氨酸
氨基酸中賴氨酸含量較高。
3. 其他
赤豆尚含三種結(jié)晶性皂苷。
抗菌作用: 赤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1) 治療各種水腫病證。如腎病水腫、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腫以及營養(yǎng)性水腫等。
2) 外敷治療流行性腮腺炎。
3) 治療痛風(fēng)紅腫。
燉骨頭湯(或魚湯),最好是用冷水。因?yàn)橐话愕娜夤穷^上總帶有一點(diǎn)肉,如果一開始就往鍋里倒熱水或開水,肉的表面突然受到高溫,肉的外層蛋白質(zhì)就會馬上凝固,使得里層的蛋白質(zhì)不能充分地溶解到湯里,只有一次加足冷水,并慢慢地加溫,蛋白質(zhì)才能夠充分溶解到湯里,湯的味道才更鮮美。
2.在水開后加少許醋,使骨頭里的磷鈣溶解在湯內(nèi),這樣燉出來的湯既味道鮮美,又便于腸胃吸收。同時,燉湯不要過早放鹽。因?yàn)辂}能使得肉里含的水份很快地跑出來,會加快蛋白質(zhì)的凝固,影響湯的鮮味。
如果家中有骨折的患者,我們常常會用骨頭湯來為期進(jìn)補(bǔ),其實(shí)骨折患者喝骨頭湯是也非常有講究的,在骨折初期的時候不太適合喝骨頭湯,因?yàn)檫@樣容易影響骨骼的塑性,應(yīng)該在治療的后期多喝一些骨頭湯,這樣對于骨折的恢復(fù)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