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花錢,應量力而行,為了面子而沒計劃地亂花錢的確沒必要。送紅包或是禮物,心意到了即可。畢竟,年后生活比面子問題更重要。
說春節(jié),春節(jié)是個喜慶的日子。話過年,年關時不少人罹患了年關綜合征,或輕或重,異常煩惱,甚至苦不堪言。那么,年關綜合征到底是什么癥呢?心理學博士許心田盤點出它的一些主要表現:

“過年綜合癥”是什么意思
過年的意義在于分享過去一年的收獲、憧憬來年。但是,也有人對過年“十分郁悶”,出現抑郁、焦慮、煩躁易怒等負面情緒,有點甚至出現胸悶、頭暈頭痛,周身乏力等軀體癥狀,這種與過年相關的負面情緒被人們稱之為“過年綜合癥”。
“過年綜合癥”形成原因
工作與家庭帶來的各種壓力,加上年末經濟緊張,很多人不知不覺就患上了這種奇怪的癥狀。還有一種原因是因為對未來一年的計劃感到模糊及擔憂,此外,年關的人事變動、經濟糾紛等都讓許多職場人士感到焦慮不安。

四大癥狀解析什么是過年綜合癥
“年光族”綜合癥
在北京某IT集團上班的劉先生算了一筆回家過年的賬:“往返機票、禮物、壓歲錢、請客吃飯的開銷沒有1萬元根本打不住。說實話,年終獎沒有這么多!眲⑾壬哪晔杖爰s7萬元左右,過個年要花掉全年收入的1/7,他有些肉疼,卻很無奈。
在京城某雜志社工作的陳女士去年回省城過年,前后花了1.35萬元。她說:“平時沒有攢錢習慣,結果成了‘年光族’……今年回省城過年不得不節(jié)省著花。”
“年光族”現象讓不少人紛紛患上了“過年恐懼癥”,但大多數人仍表示,過年時,還得回家“撒錢去”。劉先生說:“誰也難以脫開親情的束縛,如果不回家過年,遠在省城的老爸老媽和親戚不高興!”
說起“痛并快樂著”的“年光族”,許心田博士表示,沒必要計較經濟上的得失。長期遠離父母在外工作的人,回家過年花點錢是應該的,這是維系親情、友情、鄉(xiāng)情的必要成本。過年圖的就是個樂兒,與其為了“身外之物”犯愁,不如盡情體驗其中的快樂。
不過,許心田博士同時指出,過年花錢必須從實際出發(fā),量力而行。為了面子而沒有計劃地亂花錢的確沒必要。紅包或禮物豐儉由人,心意到了即可。準備過年禮物時,必須想清楚年后生活和面子問題哪個更重要。
在許心田博士看來,治療過年恐懼癥,最好的醫(yī)生還是自己。
“恐婚族”綜合癥
柳瑩已經35歲,10年前,家人就開始為她的婚事操上心。如今,一邊是自己的婚戀“擱淺”,一邊是父母的“催婚”,特別是過年期間,父母更是格外關心她的婚事,致使她在年節(jié)里煩惱不已。
對此,許博士認為,如今“剩男”“剩女”現象并不少見,過年期間,父母和親友過問婚事是件好事情,有人關心總比沒人關心要好。面對父母的“催婚”,年輕人應當盡量理解。與其煩惱不已,不如坦誠自己未婚的狀況,并利用過年人們交往頻繁的時機,托親訪友,讓人牽線搭橋,為自己爭取美好的姻緣。
許博士建議,“剩男”“剩女”們看重事業(yè)固然重要,但婚姻也是人生大事,何況還牽掛著父母的心思。所以,要尋機為自己的心找一個“家”,讓自己和父母都過個高興的年。

“棲息族”綜合癥
如今,獨生子女一代多已成家立業(yè),每當春節(jié)臨近,“獨一代”小夫妻總會面臨“去誰家過年”的煩惱。在傳統觀念里,過年意味著一家人團圓。
最近,時女士有點糾結,今年是去婆家還是回娘家過年讓她煩惱不已。她是去年年前與吳先生結的婚,春節(jié)時因為在哪里過年,娘家父母與婆家父母鬧得不可開交,小夫妻夾在中間異常煩惱。婆家認為,既然嫁給吳家,就應當到婆家過年?赡锛艺J為只有一個獨生女兒,女兒到婆家過年娘家就會顯得冷清難受,真有了“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的凄涼味道。沒辦法,小兩口商量后,臘月二十六到正月初一在婆家過年,初二至初六在娘家過年,初七回到省城自己的小家準備上班。如此,方才平抑了婆家娘家雙方父母的心理需求。
其實,像時女士這樣糾結的大有人在,“獨一代”小夫妻,都面臨著“去誰家過年”的煩惱。
對此,許博士認為,“獨一代”小夫妻春節(jié)到誰家過年的確是個不是問題的問題,中國人的傳統習慣和思維定勢應該得到理解。
近些年,“獨一代”小夫妻們從實踐中總結出四種解決方案:一是輪流坐莊,一年去男方家過年,一年回女方家過年,不偏不倚;二是采取“二合一”或“主客場制”,將雙方父母約到一起,今年都去男方家過年,明年都去女方家過年,或者兩家一起去酒店過年;三是誰家也不去,小兩口一起出游在外地過年;四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但無論何種方案都是各見利弊,關鍵還在于,“獨一代”小夫妻們應該學會用體諒和遷就、理解和尊重的心態(tài)來解決問題;雙方父母也要體諒孩子們的難處,不要讓孩子們背著“包袱”過大年。
“應酬族”綜合癥
年關前后,各種聯誼會、團拜會、老鄉(xiāng)會、答謝會、茶話會等往往離不開大吃大喝,吃喝得多,消耗得少,導致營養(yǎng)過剩,而過多攝入動物蛋白則加重了腎臟的負擔,雞、鴨、魚、肉等酸性物質攝入過多容易使人疲勞、乏力、提不起精神,并最終導致一系列疾病的產生。雖然應酬是聯絡感情的催化劑,可是千萬不能使其成為健康的“絆腳石”。
許博士認為,應酬綜合征最為普遍,卻也最好解決。雖說過年人人都會遭遇應酬綜合征,家宴少不了,走親訪友入宴飲酒也司空見慣,有的人甚至在過年期間一天要應酬好幾個飯局,可謂是風俗不由己。但越是酒宴頻繁,越是要保持清醒,并非豪飲暴食才能表達過年的心情。為了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健康,必須把握好應酬的度。
年關送禮綜合癥
中國人受禮儀之邦的風尚影響,一向講究禮尚往來,過年時尤其講究。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禮尚往來的遺風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異,禮輕很難再被人看做是意重,送不好禮就會得罪人,因而拿什么禮物送人成為許多送禮人的煩惱。
對此,許博士認為,過年時,必要性的禮尚往來雖說需要,但想讓收禮人個個高興滿意不容易。那么,年關送禮還是以超然處置為宜,量力而行,盡心即可,不必太過在意而生出許多煩惱,破壞了過年的好心情。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sykyb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