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生活常識 > 旅游知識 > 正文

        走進白洋淀鴛鴦島民俗文化村

        2016-03-15 10:25:03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有趣的是,對于捕魚的“功臣”,牧鷹人還采取了獎罰分明的措施。魚鷹在正式捕魚前總要先餓上一陣,這樣才有助于它更賣力地“工作”。它的喉下有一個皮囊,可以暫存捕捉到的魚。

        走進白洋淀鴛鴦島民俗文化村

        走進白洋淀鴛鴦島民俗文化村

        走進白洋淀鴛鴦島民俗文化村

        白洋淀水域遼闊,煙波浩淼,是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詩贊“北國江南”。在這個以船代車,淀區(qū)比陸地還大的獨特區(qū)域,積淀下來許多獨特的水鄉(xiāng)民俗風情。

        “茭草青青野水明,小船滿載鸕鶿行。鸕鶿斂翼欲下水,只待漁翁口里聲。船頭一聲魚魄散,啞啞齊下波光亂。中有雄者逢大魚,吞卻一半余一半……”這是古代詩人吳嘉紀在七言歌行《捉魚行》中,對魚鷹捕魚的一段生動描寫。詩中所寫的鸕鶿,就是白洋淀上的魚鷹。

        如今,只要你走進白洋淀鴛鴦島民俗文化村,依然能欣賞到具體濃郁地方特色的“魚鷹捕魚”。牧鷹人都是當?shù)亟?jīng)驗豐富的老漁民了,甚至還有幾個白發(fā)蒼蒼的老者,但放鷹時的矯健身姿絲毫不輸給年輕人。窄小的鷹排子在牧鷹人的掌控中矯若游龍,行駛于浪尖。只要一聲令下,魚鷹便一個猛子扎入水中,開始了捕魚行動。一發(fā)現(xiàn)有魚鷹叼著魚浮出水面,牧鷹人便眼疾手快地一手抓鷹,一手把魚扔進艙內(nèi)。

        有趣的是,對于捕魚的“功臣”,牧鷹人還采取了獎罰分明的措施。魚鷹在正式捕魚前總要先餓上一陣,這樣才有助于它更賣力地“工作”。它的喉下有一個皮囊,可以暫存捕捉到的魚,而皮囊的下端則被皮條草(淀中一種特有的水草)扎著——為了不讓魚進入鷹的胃里。當然,若是捕魚有功的話,魚鷹也會得到兩三條小魚的獎勵,稍事休息后再次躍入水中開始新一輪漁獵。

        早就聽說白洋淀的葦席久負盛名,產(chǎn)量多,質量好,遠銷日本、加拿大。據(jù)《安新縣志》記載,唐宋時期,白洋淀葦席已作為土特產(chǎn)品上貢國家,足見白洋淀葦席生產(chǎn)歷史悠久。在著名作家孫犁的名作《荷花淀》一文中,那段膾炙人口的描寫——“……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使我們看到質地柔韌、色澤潔白的白洋淀席那誘人的魅力了。

        在民俗表演中,我們未能有幸觀賞到編葦席的場面,倒是看到了幾位老媽媽用蘆葦編織草帽的現(xiàn)場演示。只見她們手法嫻熟地將手中蘆葦上穿下繞,幾個回合下來,一頂帽子的外罩、里子和帽沿就初具雛形了。據(jù)其中一位老媽媽介紹,她們完成一頂葦帽要三人合作花費一天時間完成。成品之后的形狀猶如斗笠,看上去結實耐用,而且做工相當精致細巧,一打聽,如此具有白洋淀水鄉(xiāng)特色的純手工藝制品的價格也不算貴。

        中國人迎親用轎,而以“船轎”迎親,當屬白洋淀獨特的婚嫁風情,這也是水鄉(xiāng)人家在婚禮中一種自娛自樂的喜慶習俗。

        白洋淀上的婚嫁很有講究,除去一些早巳被廢棄的迷信禮儀外,一般有六道程序:提親、訂婚、過禮、催妝、結婚、回門。船轎迎親是結婚中真正熱鬧的日子,也是婚嫁儀式的高潮。船轎一般用兩頂,一頂是男青年坐的簡單的藍轎,一頂是迎新娘用的紅轎。紅轎轎頂由彩緞搭成,轎身也用紅綢緞扎好,就連架在船舷上的轎桿,也都用紅綢裹嚴。駛船的艄公是村民公認的駛船高手,船轎駛在廣闊的淀面上沒有一絲偏斜晃當,意喻“小兩口今后的生活平平穩(wěn)穩(wěn)”。

        船轎迎親由來已久,并為白洋淀人所津津樂道,大概是它太富有水鄉(xiāng)特色、令人回味無窮的緣故吧!要是你有機會到白洋淀游玩的話,依然可以欣賞到熱鬧紅火、別有風情的船轎迎親表演,感受那份來自“北國江南”的喜慶氣氛。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