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食積偏方 有哪些偏方可以治小兒食積
小兒食積是常見的兒科疾病,小孩子吃不下飯,最心疼的還是當(dāng)媽媽的。但是媽媽們在這個時候就不能只是想盡辦法給孩子做好吃的,或者帶他去玩,而是應(yīng)該通過一些偏方來解決孩子的小兒食積問題。但是提醒媽媽們不要動不動就帶孩子去醫(yī)院開很多的藥,這對孩子的生長和發(fā)育都有不利的影響。那么像小兒食積這樣的疾病有哪些常見的偏方呢?
小兒食積偏方
1、鹿角刺果3g。研末,吞服。
2、葛蘽果15g,葛蘽葉15g。煨水服。
3、絲毛榕干根30~60g。水煎服。
4、白鼓釘30g,咸橄欖10枚。水煎服。此方用于食積、腹瀉。
5、炒黑白丑、炙雞內(nèi)金各等份,共研細末。每日1劑,分2次服。對于食肉過多而致食積則很有效果。
6、獨腳金15g,神曲15g,麥芽15g,谷芽15g,山楂10g。水煎眼。
7、獼猴桃干果60g。水煎服。此方用于食欲不振。
8、野山楂根12g,野山楂果12g,車前草9g。水煎服。此方也可用于小兒食積。
9、獨腳金15g,谷芽15g,麥芽15g,白術(shù)9g,茯苓10g,蓮子肉10g,白扁豆10g。陳皮3g。水煎服。此方用于食欲不振。
10、野蕎麥9~15g。水煎,1日3次分服。
11、木姜子適量。焙干,研末,每次吞服0。9~1。5g。
12、九牛造3g,紅石耳12g,老龍皮9g,魚腥草9g,枳實9g,茱苓草6g,木通3g,甘草1。5g。水煎服。
13、雞內(nèi)金30克,烤黃,研細末。每次1克,每天2~3次,開水沖服。
14、地椒9g。水煎服。此方也可用于胃寒痛。
15、紅香樹皮適量。研粉,每次服1~1。5g。此方也可用于腸炎。
16、無患子5~7粒。煨熟吃,每日1次,可連服數(shù)日。此方用于蟲積食滯。
17、水檳榔3~9g。水煎服。
18、小青藤香6g。煎水服,1日2次。此方用于消化不良、腹痛腹瀉。
19、紅石耳15g,太白米6g,桃耳2~2.5g。水煎服。此方用于消化不良、胃腹脹痛。
20、石蝴蝶18~21g,野山楂根30g,仙鶴草12~15g。水煎,早晚飯前各服1次。
21、打碗子根、扁竹根、臭草根、絳耳本子、劉寄奴各適量。研粉和酒服。此方也可用于氣積、血積。
22、野黃瓜15~30g。煨水當(dāng)茶飲。
23、山荔枝果30g,山荔枝根30g。水煎服。此方用于食積腹脹。
24、鈴當(dāng)子9g,雞內(nèi)金10g。共炒焦,研細末,每次3g,日服2次。
25、苦蕎頭6~9g,胡桃仁適量。同嚼服。此方用于積滯、飽脹。
26、土知母3g。研細,用白開水或兌酒吞服。
27、草威靈9g,砂糖9g。點水酒服之。此方用于傷食,結(jié)滯胃中不消,日久面黃肌瘦,胸隔膨脹,肚大青筋或時作泄,乍寒乍熱,肢體酸困。
28、良旺茶15~30g。水煎服。此方也可用于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
29、一年蓬15~18g。水煎服。
30、黃花苜蓿(野苜蓿)3g。研末沖服,1日2次。此方用于消化不良、胸腹脹滿。
31、山川柳、沙芥菜、葶藶子、訶子、山野豌豆各等量。共研細末,每日2~3次,每次3~4.5g,煎湯服。此方也可用于食物中毒。
通過上述內(nèi)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小兒食積這樣的疾病如果不是很嚴重是可以通過偏方來解決。但是這只是針對于不太嚴重的情況,如果是程度比較深,一定不能再依賴偏方。要去專業(yè)的醫(yī)院就診,根據(jù)醫(yī)生的醫(yī)囑治療和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