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包子是比較受歡迎的一種面食,它的口味豐富,餡料多樣,吃起來香軟可口,味道很不錯,深受人們喜歡,很多人都會在家做包子吃。做包子是有一定技巧和講究的,有些人做出來的包子會發(fā)黑。下面,就快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相關知識吧!
本文目錄
1、包好的包子放多久開始蒸比較好?
2、包子蒸出來為什么會發(fā)黑?
3、包子蒸出來很干是怎么回事

包好的包子放多久開始蒸比較好?
夏天大概要放10分鐘,冬天可能要放40分鐘,而春秋季節(jié)可能要放25分鐘左右。
包子是在蒸之前放置屬于二次醒發(fā),也稱為最后的發(fā)酵,具體時間要看醒發(fā)的溫度和濕度,包子生坯的大小,包子生坯的溫度。
假如室溫暖和,比如夏天,一小時面團就會發(fā)好,而10分鐘內可能完成二次醒發(fā)。在冬季,當室內溫度較低時,第一次發(fā)面可能需要半天的時間才會成功,第二次醒發(fā)可能需要40分鐘。

包子蒸出來為什么會發(fā)黑?
1、包子皮薄
包子的皮很薄,里面的餡料有很多油。蒸熟之后,里面的油會滲出來,包子皮就會變色,所以做出來的包子顏色會變得很暗,不會影響食用,還是可以吃的。
2、面粉的問題
做包子是用你自己磨的面粉,那么做出來的包子顏色會比較深會發(fā)黑,而用含有增白劑面粉做出來的包子顏色會很白,不會發(fā)黑。這是面粉性質的問題,是不能改變的。
3、揉面不到位
揉面是一項功夫活,一定要用力揉,這樣揉出來的面團才會光滑,包子才會細膩潔白,如果揉面不揉好,包子的顏色就容易變黑。

包子蒸出來很干是怎么回事
1、面團的水放少了
蒸包子都是需要提前發(fā)面的,發(fā)面是有一定講究的,尤其是面粉和水的比例,如果水放少了的話,面團的含水量比較低,就會比較硬,蒸出來的包子也就會很干。
2、酵母放少了或者酵母活性不夠
如果面團里面的酵母放少了或者活性不夠的話,就會影響發(fā)酵,面團不能發(fā)起來,蒸出來的包子也會又干又硬。
3、面團醒發(fā)不夠
蒸包子的面團一般都要進行二次醒發(fā),第一次醒發(fā)到兩倍大,蒸制之前,還需要二次醒發(fā)15分鐘左右,如果面團醒發(fā)不到位,面團就不夠松軟,蒸出來的包子就會干巴巴的。
4、開水蒸制
如果包子是開水上鍋蒸,溫度過高,會很快殺死酵母,包子就會發(fā)不起來,做出來就會又干又硬。
5、蒸制時間太長
蒸的時間短會使饅頭不完全熟,有一種死面的感覺,不軟,吃起來粘,如果時間太長,面包的表面會變得又黃有干。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sykyb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