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市是河南省的重要城市,濟源還有很多旅游景點,可是你知道這些景點的排名嗎?很多好玩的旅游景點都在哪里?想要找到答案,還是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濟源旅游景點排行:
1、濟源王屋山風景區(qū)
2、五龍口
3、銀河峽
4、濟源黃河三峽
5、濟源濟瀆廟
6、九里溝
7、濟源干部南下福建紀念碑
8、軹國故城
9、濟源大明寺
10、延慶寺塔
濟源王屋山風景區(qū)

王屋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距濟源市區(qū)35公里,是中國古代九大名山之一,漢魏時列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稱天下第一洞天,主峰天壇海拔1715米,是中華民族祖先軒轅黃帝設壇祭天之所,世稱擎天地柱,是一處有萬年文化遺存.千年道教之盛,融文化、自然為一體,品味極高的國家級山岳型風景名勝區(qū)。王屋山是愚公的故鄉(xiāng),愚公挖山的故事因《列子》的記載和毛澤東在《愚公移山》中的引用而家喻戶曉。
五龍口

五龍口風景區(qū)位于河南省濟源市東北15公里處,面積128平方公里,分溫泉、盤古、沁河、愁兒溝、白澗溝五大景區(qū),共有自然和人文景觀68處,是一處以自然景觀為主,以獼猴、溫泉為特色的山岳型風景區(qū),也是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qū)。景區(qū)現有獼猴12大群3000余只,而且是地球緯度最北的獼猴群落。2002年8月被評為國家級旅游景區(qū),2004年4月被評為河南省文明景區(qū)。
銀河峽

“探銀河峽谷,覓創(chuàng)世神話,賞五色異石,覓地質奇觀!便y河峽風景區(qū)的宣傳詞,講出了銀河峽風光的要義,這里有女媧補天的傳說,山上有媧皇廟,峽谷里不時見到女媧補天時撒落的五色石:這里是電影愚公移山的拍攝地,有當時搭建的愚公村等等晉豫交界的邵原鎮(zhèn)境內,距濟源市區(qū)55公里。東與王屋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毗連,西與垣曲縣歷山風景區(qū)接壤,南傍小浪底黃河三峽風景區(qū),北依山西省陽城縣析城山風景區(qū)。
濟源黃河三峽

黃河三峽景區(qū)位于河南省濟源市,總面積約40平方公里,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4級景區(qū)、國家水利風景區(qū)、中國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河南十大熱點景區(qū)、中原四大避暑勝地。萬里黃河第一峽黃河三峽景區(qū)既有南國山水的柔媚與婉約,又不失北方山水的雄健與陽剛,三條峽谷各具特色:孤山峽鬼斧神工、群峰競秀;龍鳳峽九曲十折、峽深谷幽;八里峽峭壁如削、雄偉壯觀。
濟源濟瀆廟

全稱濟瀆北海廟,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座落于濟源市西北濟水發(fā)源地,是古“四瀆”唯一一處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宏大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河南省現存最大的一處古建筑群落,被譽為中原古代建筑的“博物館”。濟瀆廟始建于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是朝廷為祭祀“四瀆”神之一的濟水神所建。祭祀之風,古來有之,在古代以農業(yè)為主的社會中,生產十分低下,科學很不發(fā)達,人們對一些自然現象無法解釋,隨意想出一些山水之神,祠興云布雨,關系五谷收成。因此,封神祭祀,是歷代天子之禮,且程序繁、禮儀多。
九里溝

國家級王屋山風景名勝區(qū)九里溝景區(qū),位于河南省濟源市西北15公里的思禮境內,總面120平方公里,重要景點80余處。景區(qū)以典型奇異的山水風光為主體,并點綴古老的道教文化,奇峰絕壁,懸泉飛瀑,植被蔥蘢,鹿猴爭鳴,置身其境,你將會領略到回歸自然的妙趣。唐代茶仙盧仝,出生于此,濟源地區(qū)許多山茶,均為盧仝研制,他的七碗茶歌,在日本演變?yōu)椴璧?因此盧仝在日本久負盛名。
濟源干部南下福建紀念碑

1、地址:濟源市濟水大道東段迎春園內2、簡介:1949年1月,隨著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zhàn)役的偉大勝利,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摧枯拉朽,劍指江南。為適應解放戰(zhàn)爭之形勢,中共中央決定組織大批干部隨軍南下接管新區(qū)。太行、太岳區(qū)奉命選調4000余名干部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南下接管福建的福安、閩侯等六地區(qū)。2月,按照太岳四地委指示,中共濟源縣委召開縣、區(qū)干部大會,號召全縣廣大干部報名隨軍南下,開辟新區(qū),為“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作貢獻。短短幾天內,全縣就報名137人。
軹國故城

軹國故城位于河南省濟源市軹城鎮(zhèn)豫晉古道上。軹國故城始筑于春秋時期,屬東周畿內地。戰(zhàn)國時期一度為韓國國都,公元前358年屬魏。到公元前221年,被秦始皇設為軹縣,到漢代成為封侯之地。軹國故城在戰(zhàn)國和漢代曾兩次作為都城進行經營,但布局同許多大都城有所不同。一般大都城都有宮城(內城)和郭城(外城),而軹國故城有宮城而無郭城。專家由此推斷,軹國故城作為都城的時間不會太長。
濟源大明寺

大明寺位于河南省濟源市南6公里軹城鎮(zhèn),創(chuàng)建于北宋。原名“通慧禪院”,元代改名“大明寺”。歷代多有修葺,F存建筑為山門,面闊三間,硬山灰瓦頂,有斗拱,為明代晚期建筑。山門后天王殿已無存。向北為前佛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坐落在直壁臺基之上,為元代建筑。中軸線兩側還有迦藍殿、金剛殿、地藏殿、閻君殿等明清懸山式、硬山式或卷棚式建筑。大明寺中佛殿,建筑手法粗獷豪放,木材使用隨意自然,就勢而搭,就質而用,體現出鮮明的元代工藝風格。中佛殿是元代的建筑,卻更多的繼承和保留了宋代的建筑風格。
延慶寺塔

柴莊延慶寺塔位于河南省濟源市城區(qū)西北3公里柴莊東。宋景祐元年至三年(1034~1036年)建。外壁各層嵌有磚雕佛像一千多尊。北門可拾級登至二層。二層以上有疊澀式磚層收頂,上置木板樓板已毀。南門內置《大宋河陽濟源縣龍?zhí)堆討c禪院所修舍利塔記》碑,為楊虛已仿晉王羲之行書。寺塔為樓閣式磚木結構,六角七層,高28.16米,塔身呈拋物線形。底層南北各辟一門,從南門入塔心室,塔心室呈六角形。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sykyb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