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歷史上,出現(xiàn)了很多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戰(zhàn)略家,為各大國建功立業(yè),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謀士,為自己的主公出謀劃策,也具有重大的歷史地位,下面,就快和360常識網(wǎng)一起了解中國最頂尖十大謀士吧!
中國最頂尖十大謀士
1、姜子牙,2、管仲,3、諸葛亮,4、洪承疇,5、范蠡,6、李斯,7、張良,8、杜預,9、魏徵,10、劉基。
1、姜子牙

姜子牙是商末初期的開國元勛之一,是姬昌的首席謀士,成輔佐姬昌建功立業(yè),在周武王時期,曾輔佐周武王消滅商紂,建立周朝,被后世稱為韜略鼻祖,百家宗師,是中國最強謀士之一。
2、管仲

管仲是春秋時期杰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在擔任國相期間,為齊恒公出謀劃策,輔佐齊恒公成為春秋五霸,齊僖公三十三年(前698年),開始輔佐公子糾。齊桓公元年(前685年),得到鮑叔牙推薦,擔任國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對內(nèi)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被尊稱為“仲父”。
齊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病逝。后人尊稱為“管子”,譽為“法家先驅”“圣人之師”“華夏文明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3、諸葛亮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的知名謀士,在隆中隱居之時,在劉備三顧茅廬后,為其獻上了著名的“隆中對”計策,為謀取益州具有重大貢獻,也曾勸諫劉禪,出兵北伐,是中國民族智者的代表人物。
諸葛亮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后,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劉備依附荊州劉表時三顧茅廬,諸葛亮向劉備提出占據(jù)荊州、益州,聯(lián)合孫權共同對抗曹操的“隆中對”策,劉備根據(jù)諸葛亮的策略,成功建立蜀漢政權,與孫權、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任命諸葛亮為丞相,伐吳失敗后,劉備于永安舉國托付于諸葛亮。劉禪繼位后,封諸葛亮為武鄉(xiāng)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lián)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zhàn)備。前后五次北伐中原,未能實現(xiàn)興復漢室的目標。終因積勞成疾,于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陜西省寶雞市岐山境內(nèi)),享年五十四歲。
4、洪承疇

洪承疇出生于1593年,曾在明末農(nóng)民起義中屢立戰(zhàn)功,在后來投靠清朝時,憑借其聰明才智深得皇太極重用,曾為志順皇帝提出了諸多良計,為各民族的和諧發(fā)展具有重大貢獻。
清軍入關后,順治帝對洪承疇極為器重,拔擢他為大學士,負責南方戰(zhàn)事。洪承疇采取“以撫為主,以剿為輔”的進軍策略,以較少代價平定了江南。同時,洪承疇建議滿人“習漢文,曉漢語”,了解漢人禮俗,倡導儒家學說,淡化了滿漢之間的差異。也曾針對順治皇帝迎達賴喇嘛提出意見。其意見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納,加以推行,在洪承疇的推動下,傳統(tǒng)文化的延續(xù)性得以保障,各民族逐漸和睦相處。
5、范蠡

范蠡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曾輔佐越王勾踐復國,興起,大滅吳國,隨后隱居于世,以其忠誠,智慧,商業(yè)被后人大為稱贊,是一位博學多才,文武雙全的謀士。
6、李斯

李斯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曾為秦王秦王合并六國出謀獻策,為秦國統(tǒng)一大業(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農(nóng)民企業(yè)之時,勸秦二世加強兵權,建立帝業(yè),后被誣陷謀反,被腰斬。
7、張良

張良是西漢著名的開國功丞,作為漢初三杰之一,在韓國擔任國相之時,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保存實力,使其順利逃脫,憑借其英勇才智,建立了大漢王朝,為劉盈保住了太子之位。
張良精通黃老之道,不戀權位,晚年隨赤松子云游四海,漢高后二年(前186年)去世,謚號文成。漢高祖劉邦曾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8、杜預

杜預是魏晉使其著名的軍事家和經(jīng)濟家,出生于謀臣世家,曾大滅孫吳,在鎮(zhèn)守襄陽之時,大興水利,被稱作“杜父”,多次為安邊境獻計兩側,為統(tǒng)一天下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9、魏徵

魏徵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在輔佐太子劉建成之時,為其獻計平平定劉黑闥,在玄武門之變后,得李世民重要,多次直言進諫,輔佐李世民建立貞觀之治,為李世明的開元盛世具有深遠的影響。
魏徵曾參與修撰《群書治要》及《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今存《魏鄭公文集》與《魏鄭公詩集》。
10、劉基

劉基出生于1311年,是明朝的開國元勛,曾參與平定張士誠,陳友諒和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輔佐朱元璋平定天下,深得朱元璋重用,被譽為前朝軍事諸葛亮。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wǎng) http://www.sykyb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