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男性對于內褲的重視程度不如女性,認為這對健康沒多大隱患,實際上,內褲對于男性健康的殺傷力也不小,如果不注意內褲的選擇和衛(wèi)生,也會染上各種疾病的。
貼身內褲和健康密不可分,《印度時報》一項新研究顯示,英國1/5的男性懶得每天換內褲。我國也曾有過網絡調查,結果顯示,僅有近1/5的人每天都換內褲。尤其是老年人,常常等臟了再換,穿爛、變形后才扔。殊不知,健康隱患就這樣產生了。
專家建議男性如何選擇內衣褲
1、內褲應及時更新換代。
一項統(tǒng)計數字顯示,男性更換內褲的頻率是每8年才1次,不論這個數字是否準確,一旦內褲出現了小洞、小裂縫和細微磨損,發(fā)黃發(fā)舊,或者散發(fā)異味,就要立即把它扔掉,最久半年更換一次。
2、男性應當至少有10條內褲。
即1周7天每天各1條,周末晚上額外加2條,還需要1條作為緊急備用。運動量較大的男性、經常需要在戶外工作的人和出汗量比較多的男性更需要多準備一些備用內褲。
3、選擇適合自己的內褲。
內褲既不能太緊(睪丸受到擠壓、高溫會影響生育),也不能太松(沒有足夠的支撐力)。平角內褲適合在各種場合穿著,它能讓男性的私處得到足夠的支撐力,但晚上睡覺時,就需要換上寬松的四角內褲,讓其透透氣。也可以選擇四角緊身內褲,它能給男性隱私部位最佳的支持力,而且又適合進行各種體育鍛煉。
4、不要幾條同時洗。
骯臟的內褲會攜帶少量糞渣,引發(fā)疾病。內褲在每次穿過之后就應立即清洗,即使只穿一個晚上,也要清洗。世界各國的微生物學家都對洗衣機進行過研究,一條臟內褲平均帶有0.1克細菌,其中含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病菌,即使正確清洗、晾曬,上面的細菌也不可能完全被殺死。如果同時洗多條臟內褲,可能會給洗衣機滾筒帶來上千萬大腸桿菌,并通過水質污染其他衣物,進而可能導致使用者眼睛充血、皮膚瘙癢、呼吸困難等。
5、另一半應督促提醒。
調查顯示,單身男性比已婚男性更不愿意換內褲。英國消費者行為分析資深專家理查德·凱恩斯說:“懶惰的男性穿的內褲會發(fā)出一種特有的難聞氣味,有配偶會對其換衣習慣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作為丈夫的男性更會保持勤換內褲的好習慣。
6、不要只穿外褲而不穿內褲。
這樣穿著的人雖然會覺得下身很寬松,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有不少男性外面只穿一條松松垮垮的沙灘褲,但它不僅讓走光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也會讓脆弱部位更容易受到布料的摩擦。
男性勤換內褲的重要性
睪丸(testis)位于陰囊內,左右各一。睪丸是微扁的橢圓體,表面光滑,分內、外側面,前、后緣和上、下端。前緣游離;后緣有血管、神經和淋巴管出入,并和附睪和輸精管下段(睪丸部)相接觸。睪丸隨著性成熟迅速生長,老年人的睪丸隨著性機能的衰退而萎縮變小。
陰囊的皮膚有豐富的汗腺,通過出汗起到散熱的功效,所以我們常感到陰囊有一種潮濕的感覺,這是極其正常的現象。
通常,陰囊部位的空氣是不易流通的,如果再不注意局部的清潔衛(wèi)生,不及時更換內褲,將會使各種微生物在此滋生和繁殖,因而不良的氣味和污漬,還可造成陰囊皮膚的瘙癢與感染。
尤其是當陰囊皮膚奇癢時,被抓破后更易造成感染,而且反復抓搔可導致陰囊皮膚增厚,導致皮炎或濕疹樣病變。所以男性對于陰囊出汗,陰囊的潮濕及陰囊瘙癢等癥狀要正確對待,重要的是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堅持每日或隔日用濕熱水及中性肥皂清洗陰囊,陰莖,清除掉污漬,汗?jié)n即可,而不可用力抓搔。同時要勤換內褲,最好穿著寬松的外褲。
內褲對男性生育的重要性
男性學專家和泌尿學專家認為男性由于長時間靜坐不動,尤其在夏天,辦公和駕車久坐在座位上,穿緊身牛仔褲,久騎賽車不但壓迫男性生殖器官,影響睪丸正常發(fā)育,加上內褲的設計使陰囊長期局限在狹窄空間里無法自動,難以透氣,不散熱自身溫度就會升高,從而不利于精子的生存。
男性不育,不是他們的槍不好使,而是子彈不合格,精子畸形、壞死、精液不液化、少精、活動能力下降等,設計不合理的內褲是元兇之一。
陰囊濕疹、皮炎是男性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穿過緊不透氣的內褲是原因之一。一般情況下,陰囊應是干爽的,陰囊位置隱蔽,皮膚嬌嫩,由于被緊緊包裹在雙層布料中,影響空氣流通并把睪丸緊緊壓向會陰部,局部不通風、濕度大,再加上夏季天氣炎熱,汗水浸漬潮濕,每到夏季,男性因此經常會發(fā)生多這種皮膚疾病(非性病)。
男性內褲一向都缺乏健康的設計元素,無論是平角褲還是三角褲,都只是個形狀改變。
目前男士內褲設計上將陰囊和小弟弟不分彼此同等對待,同時被緊緊包裹在雙層布料中,影響空氣流通并把睪丸緊緊壓向會陰部,使陰囊失去了上帝賦予的自我伸縮的調整能力,陰囊長期局限在狹窄空間里無法自動伸縮,難以透氣,自身溫度就會升高,從而導致陰囊內精子出現畸形、壞死、活動能力下降等問題,成為危及男人生育能力的“元兇”,如今讓歐洲不少青年男性談之色變的是不育癥,就跟他們青睞的時尚緊身內褲有相當大關系。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sykyb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