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血管畸形的癥狀與原因
小兒腦血管畸形的癥狀
一些先天性的疾病在胎兒期,通過先進的醫(yī)學技術手段是可以檢查出來的,可是一些先天性的疾病就目前的醫(yī)學水平來看還不能檢查出來。那么,在孩子出生后,如果家長能夠留意孩子的變化,還是可以看出來的。比如患有腦血管畸形的孩子,家長需要了解這些先天性疾病的癥狀。
據研究調查,大約70%的病人在40歲以前發(fā)病,最多表現為出血,而蛛網膜下腔出血占半數左右。如果病因不去除,出血就可能反復發(fā)生。癲癇也是其中的一種癥狀,僅次于出血,大約有40%的病人以癲癇為首發(fā)。此外,一側頭痛、進行性偏癱以及顱內壓增高等,也都是患有這個病的患者常見的表現。還有個別大腦半球血管畸形的病例,發(fā)生年齡較早,造成了該側半球的慢性損害和發(fā)育障礙,并且還引起對側肢體的發(fā)育不良,即對側肢體發(fā)育較慢,從而顯得相對較細、較短。
此外,位于功能區(qū)的腦動靜脈畸形出血,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偏癱、失語等體征。近年研究發(fā)現,在各年齡組未破裂的腦動靜脈畸形,每年出血率約為1%~3%。年青病人腦動靜脈畸形出血的危險一般高于老年病人。腦動靜脈畸形再出血率和出血后病死率比顱內動脈瘤要低,這是因為多為發(fā)育異常的靜脈出血,壓力低于腦動脈壓。
小兒腦血管畸形的原因
腦血管畸形是怎么形成的其實并沒有太多的人知道,那么,腦血管畸形的原因有哪些呢?
第一種是動靜脈畸形(AVM),而這又分為典型者和Galen大靜脈畸形兩種:AVM的臨床癥狀除因為占位和壓迫以外,盜血也是重要的原因。嬰兒期患者可能會出現腦積水。約50%死亡,病死率很高?;颊唢B內血管雜音明顯。血液分流量不大者,心衰較輕,可能有反復的一過性偏癱。還有,治療比較困難,可進行分期手術。
第二種是靜脈血管瘤,這種較為常見,好發(fā)于大腦半球,多見于年長兒。神經影像可以看見有l(wèi)mm至數cm直徑的血管畸形,而且約15%有鈣化。
第三種是先天性顱內囊性動脈瘤。這在小兒較少見。主要發(fā)生于顱底部的頸內動脈分又,前、后交通動脈處,或椎基底動脈。動脈局部的彈力層和肌層會變弱,而突出為瘤,但是一般在1cm以下。
第四種是海綿狀血管瘤,多見于大腦半球,為密集的薄壁血管?;颊咛幱趦和诔o癥狀,通常被偶然發(fā)現。一般到年長兒或成人才出現癥狀,主要是癲癇、頭痛、腦內出血等的癥狀。
小兒腦血管畸形怎樣治療
既然腦血管畸形能夠引起那么嚴重的后果,那么應該及早發(fā)現然后進行相應的治療。那么,腦血管畸形的治療應該怎么進行呢?
對有癲癇的腦靜脈畸形者,可以給予抗癲癇治療,效果一般來說良好,而其他可以給予一般的對癥治療。而對腦靜脈畸形的處理要慎重,由于術后再出血的幾率比較低,而且切除病灶后會立刻引起腦組織的靜脈性梗死,從而導致腦組織腫脹、淤血,甚至腦壞死,所以手術時一般只清除血腫,而對于腦靜脈畸形不予夾閉或切除。此外,對于有出血的患者,可做開顱血腫清除或腦室內血腫清除引流術,而且術后病人大多都能夠得到較好的恢復。
患者在術后也需要好好休息以及護理。尤其是出血的患者,應該絕對臥床休息4~6周,頭部抬高15°~30°。最好是限制探視,絕對臥床休息,避免因為情緒激動、用力咳嗽等誘因而導致破裂出血。同時讓患者多吃粗纖維食物、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暢以此來避免因大便干燥用力排便而增加顱內壓,導致腦血管畸形出血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