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咬下嘴唇的原因是什么
吸吮動作是兒童出生即有的本能,包括吮手指和咬上下嘴唇,是兒童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絕大多數母乳喂養(yǎng)的小嬰兒吮吸本能是滿足的了,但對于瓶養(yǎng)的嬰兒往往吮吸本能不夠,所以會要嘴唇,這些動作會給小孩帶來一種舒適感和安全感。它可以延續(xù)到一到兩歲,一般三四歲就消失了。這些動作的出現,其實與生活環(huán)境有關。
孩子咬嘴唇是一種退化的行為表現。當他焦慮、緊張時,就退化到嬰兒時期,以吮吸來滿足口腔的欲望。孩子用這個行動來緩解內心的焦慮。
在幫助孩子戒掉這個壞習慣前,你要首先審視以下自己是否忽視了孩子的情感要求、孩子周圍的環(huán)境(在幼兒園是否與小朋友和老師有交往問題,家庭中父母的管教態(tài)度是否一致等)。
在調整了外部環(huán)境因素后,不妨可試試以下的方法:
1、不予理會你要自己調整心態(tài),孩子咬嘴唇其實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問題,當孩子咬嘴唇時,不要去注意他,父母太緊張或糾正的方法不恰當,指責、打罵, 反而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強化了孩子的意識,造成惡性循環(huán)。孩子的不少舉動常常是無意識的。你也可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如玩玩具、看圖書、做游 戲等,要求孩子開口說話,放松嘴唇。
2、正確引導4歲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可用語言加以引導。比如說,“你馬上要過4歲生日了,生日過后又長大一歲了,咬嘴唇是小嬰兒做的,你大了以后就不能再這樣了!”或告訴他嘴唇咬久了很難看,會變形,吃東西也不方便。
3、獎懲分明給孩子限定一個時間段,多少時間內不咬嘴唇,給予表揚并有物質獎勵,如買孩子期待很久的玩具等。如果孩子咬了嘴唇,給予懲罰,如不能看動畫片等。
遇到這種情況,父母要多與小孩逗著玩、說話,以滿足他的心理需要,多引導他做游戲,分散他的注意力,以客服這種毛病。不要給小孩太大的壓力,不要嘮叨。另外,身邊的生活環(huán)境也占一部分,父母一定不要在小孩面前吵架,希望父母能多注意小孩的心理。利用給獎勵的方法是他們戒掉咬嘴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