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肚子痛發(fā)燒措施及診后護理
小孩子由于體質比較虛弱,所以偶爾不小心著涼了就經常會出現發(fā)燒的癥狀,而很多孩子發(fā)燒后總會伴隨著肚子痛,拉肚子的現象。一般我們發(fā)現孩子發(fā)燒都是在家里,這時在醫(yī)生到來之前,家長們要學會一些應急措施先幫孩子退燒,而醫(yī)生診治后也不能疏于對孩子的照顧。
每個家庭應備有體溫表、退燒藥,以便應急,發(fā)熱兒童須每隔1-2小時測量體溫一次。幼兒體溫在38.5℃以下不宜應用退熱劑;當體溫超過38.5℃以上 可用退熱貼或冰敷等物理治療降溫,亦可服小兒退熱片適量;當體溫超過39℃時,應絕對臥床,敞開包被或松解衣服,使皮膚裸露,頭部放置冰袋或冷濕毛巾,盡 快到醫(yī)院診治;高熱驚厥時,患兒表現雙眼凝視或上竄,意識喪失,呼之不應,口唇、面部及全身青紫,四肢抽搐,家長應立即按壓孩子“人中”穴位(在鼻唇溝中 點),較強刺激持續(xù)1-3分鐘,直到患兒發(fā)出哭聲,隨后用上述方法快速降溫,同時亦要立即到醫(yī)院診治。半歲以內嬰兒發(fā)高燒時一般不打退燒針,不服退燒藥, 最佳降溫方法是溫水擦浴,即洗個溫水澡。緊急處理后無論是否退熱,都應帶孩子上醫(yī)院就診。
診后護理
多喝水。喝水有助于發(fā)汗散熱,還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孩子機體丟失的水份。喝水不局限于白開水,可讓孩子喝一些他(她)愛喝的果汁、飲料等,既補充水分又補充維生素,或多飲一些湯水。孩子生病沒胃口時,可讓他(她)吃一些蛋糕、豆腐等。 注意保溫。保溫并不是越暖越好,發(fā)燒時切記不要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蓋太厚的被子,這種傳統(tǒng)“捂汗”的方法不利于散熱退燒。只要讓孩子比正常大人多穿一件衣服即可,如大人穿短袖時,孩子穿長袖即可,大人穿一件長裳時,孩子穿兩件即可。 溫水沖涼。有些母親擔心,孩子發(fā)燒期間給其沖涼,會加重癥狀。發(fā)燒后出很多汗,如果不保持清潔,很容易引起其他病菌的感染,所以沖涼是必要的,但要用溫 水,水溫在38-39℃為最佳。給孩子全身用溫水拭浴或泡澡,可使孩子的皮膚血管擴張,增加散熱。沖完涼后,要用大毛巾將孩子包裹住,以免受涼
平時我們在家里要準備好醫(yī)藥箱,特別是有孩子的家庭,一些感冒藥,體溫表之類的東西要備好,以防不時之需。孩子要是發(fā)燒肚子痛了。家長也不必驚慌,要及時為孩子降溫,并及時呼叫醫(yī)生,但是不能隨便給孩子吃退燒藥,祝天下的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