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朝鮮內(nèi)戰(zhàn)日本仁川登陸打破清政府的朝鮮夢
清朝與日本在甲午正式開戰(zhàn)前,其實有過一段時間的相互試探和外交周旋。1894年的2月,朝鮮東學黨起事,鬧得很大,聚集數(shù)萬人向京城進發(fā),情勢十分危機,這引起了清朝和日本雙方的高度重視。此前李鴻章就已派軍艦前往仁川平息事態(tài)。袁世凱的嗅覺也挺靈敏,他在5月26日緊急會見李朝首輔大臣閔泳駿,說事情這樣鬧下去后果會很嚴重,清朝愿意出兵援助,而且保證5天搞掂。閔泳駿有點猶豫,但迫于事態(tài),回答說請袁大人做主。李朝上下對清朝出兵也很猶豫,正在爭吵間,6月1日,忽接全州陷落的消息,火燒眉毛了,于是一致同意向清朝借兵。
日本這方面也著急,6月2日,日本駐朝鮮代理公使衫村濬派書記鄭永邦去老袁那里探口風。老袁也不隱晦:“出兵已是板上釘釘?shù)氖?,就等正式公文了?!鄙来鍨F哪里還坐得住,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找老袁,一談就是三個鐘頭。老袁表態(tài):東學黨的事鬧大了,不能任由其發(fā)展,首要的是鎮(zhèn)壓。衫村濬放出口風:袁大人,這事麻煩了,貴國出兵,敝國也要出兵,您看這怎么安排呀?老袁一聽,臉就拉長了:關(guān)你們什么事啊,一邊待著乘涼去。衫村濬擺出理由:保護我們?nèi)毡镜氖桂^和僑民啊。老袁拍胸脯:這個不用你操閑心了,貴國使館和僑民的安全我大清能保障。
衫村濬嘆氣:謝謝貴國的好意,不過,自己的僑民用自己的軍隊保護還是比較安心一點。老袁很快變得嚴肅起來:你們?nèi)舫霰粫е麓髞y。衫村濬又轉(zhuǎn)為笑臉:袁大人,我開玩笑呢,您別介意。有這樣開玩笑的嗎?兩人的會談其實暗流洶涌,充滿了試探和交鋒。老袁馬上向李鴻章發(fā)電報告會談情況,認為必須馬上出兵,不過,精明如老袁,也對形勢做了誤判,他將日本出兵的規(guī)格預估在保護使館和僑民這個層次上,預期規(guī)模不過百余人。而就在當天,李朝請清朝出兵的正式公文也到了袁世凱手里。
李中堂向朝廷做了匯報,光緒下諭旨,認可出兵的做法,認為“亂匪”聚眾,助剿勢在必行。但光緒又擔心不熟悉敵情和地理,存在風險,因此務(wù)必有完全和必勝之策,絕不能心存輕視的念頭,稍稍一點疏忽都不行。如果覺得有必要多增兵力,可以酌情商量,一定要一次性搞掂,以達到大家希望綏靖的愿望。
從這份諭旨來看,清朝的態(tài)度相當謹慎,對事態(tài)的預估還未上升到日本的層次,可以說是看一步走一步。而日本這邊,可以說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動作比老袁預想的大多了,也快多了。6月5日,日本成立戰(zhàn)時大本營;到月底,日本混成旅團全部在仁川登陸,兵力多達8000人!而此時駐扎在牙山的清兵,不過日軍兵力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