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英雄 與亂世格格不入的悲劇英雄臧洪
《三國志-魏書》共三十卷,記錄漢末晉初這段時間內幾百人的事跡,每個人在篇幅上大受限制。除了曹操、曹丕、曹睿三個皇帝人外,其他人都是多人合為一傳,動輒三四個乃至十幾個人“擠”在一起。其中,漢末在群雄中董卓、袁紹、袁術、劉表四人合為一傳,公孫瓚、公孫度、陶謙、張楊、張繡、張燕、張魯這七人合為一傳,這還算少的了,只是因為他們皆為一路諸侯,所以給予特殊“照顧”,但是在《魏書七》中是個例外,這部傳記只寫了兩個人:一個是名動天下的飛將軍呂布,另一是名不見經傳的臧洪。
和《魏書六》到《魏書八》的其他八位主角不同,嚴格的來說臧洪不是一方諸侯,更與曹家爭霸天下沒太直接的關聯,生前職位也在平凡不過,但他做的事卻是驚天動地。所以陳壽給他做傳,寫了一大堆文字,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在《漢末英雄記》、《后漢書》中也有對臧洪的重點描述,無一例外的對他的節(jié)義給予高度贊揚。
臧洪字子源,廣陵郡射陽縣人。他老爸臧旻,“干事才,達于從政,為漢良吏”,先是在廣陵被徐州刺史辟為從事,入司徒府,在任盧奴令,升遷揚州刺史、丹楊太守。在擔任護匈奴中郎將期間立有戰(zhàn)功,被朝廷征為議郎,回到京師,太尉袁逢(袁紹的生父)接見了他,問他一些西域諸國的土地、風俗、人物、民族等情況,臧旻對答如流,“口陳其狀,手畫地形”,對于西域百余國的大小、道路近遠、人數多少、風俗情況以及山川、草木、鳥獸、異物等了如指掌,讓袁逢大為驚奇,袁逢贊嘆說:“即使讓班固作西域傳,也不過如此啊?!标皶F不久后轉任長水校尉,又升為太原太守。
臧洪體貌魁梧,格外優(yōu)秀,15歲時被保送到清華大學(洛陽太學)讀預科班(童子郎),學習成績出類拔萃,20多歲被選為孝廉而為郎,即公務員的考察期。后來朝廷在年輕郎官里選拔一批人下去當縣長,瑯邪的趙昱為莒長,東萊的劉繇為下邑長,東海的王朗為菑丘長,而廣陵的臧洪則擔任即丘長(四縣全在徐州一帶,這四個人都是出類拔萃的俊杰,日后也都成為風云一時的知名人物)。
年輕時的臧洪似乎和曹操走的路有點相似,孝廉——郎官——縣長——棄官還家。但之后兩人的人生軌跡就不一樣了,曹操棄文從武,擔任朝廷新組建的西園軍的年輕將校,臧洪在家,受廣陵太守張超邀請擔任廣陵郡功曹(人事部部長)。
后來發(fā)生了董卓之亂,董卓殺少帝劉辯,臧洪預感到天下大亂,于是勸張超道:“明府您祖上世代受國恩,你們兄弟倆都掌握著一方大郡,現在王室經此劫數,亂臣賊子未被懲處,這正是天下義烈之士報恩效命之時。眼下廣陵郡比較安定,郡內十分富裕,如果動員一下至少可以征得二萬人,以此來誅除國賊,給天下人做個榜樣,那將是最大的節(jié)義呀!”張超認為他說得對,于是開始行動。張超領著臧洪到了陳留郡,張超的哥哥張邈在這里當太守,張邈也早有這個想法,兩人一拍即合,于是有了酸棗會盟。關東聯軍后來形成了燎原之勢,如果探究其發(fā)起者,當數臧洪最早。
酸棗大會時,張邈對張超道:“聽說老弟你在廣陵,行政教化賞罰等什么的,自己都不管,全都交由臧洪來做。這個臧洪是個怎樣的人???”張超回答:“臧洪才干智略全比我強,我特別喜歡他,他可謂海內奇士?!睆堝阋宦?,馬上接見這位臧洪,對話后張邈“大異之”,發(fā)現臧洪確實是個人才,即刻向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推薦臧洪,兩位刺史二人也喜歡的不得了。
后來隊伍都到齊了,酸棗盟軍開了一次大會,向大家宣講一下此舉的行動方針,但是等到設壇盟誓的時候,各路諸侯都互相推讓,不肯上壇領誓,于是共推臧洪上壇。臧洪毫不推辭,升壇歃血盟誓,臧洪語氣慷慨激揚,聲情并茂、涕淚交流,發(fā)表了漢末時期最鼓舞人心的演說:
一、聲討董卓暴行【漢室不幸,皇綱失統(tǒng),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懼淪喪社稷,翦覆四海】
二、討董的仁人義士【兗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陳留太守邈、東郡太守瑁、廣陵太守超等,糾合義兵,并赴國難?!?/p>
三、我要是違背誓言一定會天打五雷轟【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jié),殞首喪元,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侍旌笸?,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講完了,很可能還會高喊“誓詞宣讀完畢”之類的口號,這個我就不知道了。
當時在場聽到這篇誓言的,上至公卿將侯、下至卒伍仆隸,無不感動得稀里嘩啦、熱血沸騰,愛國情緒很快被調動起來了,莫不欲誓死報效國家。
但由于種種原因,酸棗會盟在初平二年宣告瓦解,張超留在了陳留,派臧洪前往幽州聯絡大司馬劉虞,臧洪到達河間國時,恰逢袁紹與公孫瓚交戰(zhàn),臧洪無法通過,恰好袁紹在那里。袁紹見到臧洪也很器重他的才能,“奇重之”。這時青州刺史焦和病卒,袁紹任命臧洪為青州刺史。當時青州黃巾軍很活躍,連年戰(zhàn)亂,致使“州遂蕭條,悉為丘墟”,臧洪在任前后兩年,在他的治理下,青州呈現出新的面貌,“群盜奔走”。袁紹“嘆其能”,改任他為兗州刺史部的東郡太守,治所在東郡境內黃河北岸的東武陽。
袁紹對臧洪的調任另有玄機。臧洪雖然很有才干,在青州也為袁紹干出了成績,但他畢竟是外姓人,袁紹對他不能完全放心。除此之外,袁紹與張邈的關系已經惡化,他們過去是朋友,后來又是盟友,但最近以來關系很差,袁紹甚至密令此時已擔任了張邈上司的兗州牧曹操把張邈殺了,曹操雖然沒有執(zhí)行這個命令,但此舉最終導致張邈、陳宮聯合呂布等人發(fā)起叛亂,給曹操背后捅一刀。曹操是袁紹陣營里的人,是袁紹南線的屏障,袁紹對張邈十分痛恨。鑒于此,袁紹更得把臧洪調離重要崗位。
東郡太守雖然也很重要,但東郡原來是曹操的地盤,在這一階段曹操雖然依附于袁紹集團,但保持有較大的獨立性,袁紹在東郡原來是插不進去手的。曹操為了對抗張邈、呂布,跟袁紹做了交換,把東郡在黃河以北的地區(qū)讓給了袁紹,袁紹白得了半個東郡,于是派兵協助曹操攻打張邈、呂布。袁紹任命臧洪為東郡太守,能控制的就是黃河以北的這半個東郡,東郡的治所一直是黃河南岸的濮陽,臧洪現在把自己的治所設在了黃河北岸的東武陽。
在袁紹有力的支持下,曹操開始反擊,在興平二年秋把呂布從兗州趕了出去,把張邈打到袁術那里求援,把張超被圍在雍丘。張超對部下說道:“這種情況下,也許就臧洪會來救我吧?!辈肯露颊J為袁紹與曹操的關系非常密切,而臧洪又被袁紹所重用,一定不會自毀前程,而遠來赴難。張超說:“子源這個人,是天下首屈一指的義士,絕不會背棄自己的原則。只可能會被袁紹約束,來不及救我。”臧洪聽說張超被圍,危在旦夕,光著腳大哭,立馬要率領所部人馬前去救援,又向袁紹請求增加人馬,袁紹當然不會答應,最后托了三個月,雍丘被曹操攻破,張超一家被滅族。臧洪于是對袁紹充滿了怨恨,他宣布與袁紹斷絕關系,這就等于宣布東郡獨立,袁紹也氣了,于是親自帶兵前來問罪,袁紹把臧洪圍在東武陽城,但是怎么攻都攻不下來,前后長達一年。
袁紹命令陳琳寫信給臧洪,勸他投降,臧洪洋洋灑灑寫了一封千字文,這篇回信完整地保留在《漢末英雄記》當中,《三國志》和《后漢書》在摘錄時略有刪節(jié)(后面有翻譯)
袁紹間書后,知道臧洪是死不降,增兵急攻,東武陽城中糧食已盡,臧洪認為死期不遠,把部下叫來對他們說:“姓袁的野心很大,對漢室江山圖謀不軌,我為大義而死,死有所值,你們沒必要跟著我以前死,你們在城池未破之前,帶著家小逃出去吧?!背侵械牟繉傩斩紲I流滿面的說:“要死一起死!”一開始還有老鼠和武器上的皮革可以吃,后來什么都被吃光了,到最后只剩下了三升米,臧洪讓人煮成稀粥讓大家喝。最后又把自己的愛妾殺了分給將士充饑。將士們都失聲痛哭,都沒法抬頭看臧洪。這時城中男女七八千人互相枕著大腿死在一起,但一個叛逃的也沒有。
最后東武陽城還是被袁紹攻破,用了很多布幔來布置現場,大會諸將來召見臧洪,袁紹問他:“臧洪,你為何要如此背叛于我?現在服了沒有?”臧洪可能餓得都站不起來了,坐在地上瞪著眼睛對袁紹說:“你們袁家事漢已四世五公,可謂國恩浩蕩?,F在王室衰弱,你們沒有輔翼之意,反而充滿自己的野心,只可惜我臧洪力量不夠,不能親手殺了你們?yōu)樘煜聢蟪?,哪來的服不服?”袁紹惱羞成怒,下令把臧洪殺了。
臧洪有個同縣的老鄉(xiāng)叫陳容,在臧洪手下擔任東郡郡丞,東武陽未被攻下前,臧洪派陳容出城。臧洪在法場時袁紹命陳容在一旁看,看袁紹要殺臧洪,他上來求情,袁紹不答應,讓人把他拉出去,陳容大喊:“今日寧與臧洪同日死,不與將軍同日生?!痹B于是下令把陳容也殺了。袁紹身邊不少人對臧洪、陳容之死表示惋惜,認為是“一日殺二烈士”。
臧洪在城破之前派遣兩個司馬出城向呂布求援,等到他們回來時東武陽已經陷落,皆赴敵而死。(按時間推算:曹操攻破雍丘在興平二年十二月,那么東武陽之戰(zhàn)應該是在建安元年春,城陷落應該是在建安二年夏,這段時間曹操忙著迎天子;袁術忙著當天子;呂布在徐州一直內憂外患、自己也沒多少兵馬,不太可能發(fā)援兵)
評語:臧洪有雄氣壯節(jié),以兵弱敵強,烈志不立,惜哉!
陳壽把呂布跟臧洪合為一傳已經說明一切問題了,臧洪不顧個人安危報效舊主,其“節(jié)義”至深漢末無出其右,受部下愛戴、招君主待見、受朋友信任,幾乎所以人都喜歡,受到后世的贊揚。他將“節(jié)義”的精神凌駕與一切,乃至個人性命,將個人道德的完善超越了所有利益目的和政治理念。但在那個時代而言,臧洪的存在終究只能算是個悲劇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