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吳廣的陰謀 大澤鄉(xiāng)起義是場騙局
陳勝、吳廣和他們900多人的兄弟,因為天降暴雨,不得不在大澤鄉(xiāng)那地兒歇著,這么一呆,耽誤去邊疆戍邊,朝廷的律法不答應,按照陳勝的說法,犯這事兒,要被拉出去砍頭。反正是個死,這幫人一不做二不休,干脆造了反,拉起大旗,攻城拔寨,另起爐灶。上過中學的人對大澤鄉(xiāng)起義的前因后果,都很熟悉,沒啥說的,這是一個典型的官逼民反、不得不反的經(jīng)典之作,以后很多希望從事造反行業(yè)的人,在起家的時候,基本上都沿用了這個模式。比如,造反前,先弄些鬼神符咒之類非人力所及的東西,宣布造反必定成功,前途一片光明(大部分人能活下去,小部分人還會活得更好);殺掉官府的人,算是代替大家納了投名狀(誰想單獨逃跑,就說這事兒是誰干的);再說大道理,一般是朝廷昏庸,奸臣當?shù)溃倮魵埍?,平頭百姓活得不容易,想幸福很難,以此表明不去造反,活著更慘;提出鼓動大家造反的口號,為了讓文化水平有限的大多數(shù)人記得牢、喊得響,口號一般要朗朗上口、簡明易懂、直奔主題。雖然后世的很多造反或者說起義,省略了以上程序,但大部分不會超出這個范疇。很多人把陳勝、吳廣的起義看成農(nóng)民的臨時暴動,不是說不可以,但較起真來,卻也不太像,相反,更像是一次有蓄謀的兵變。
種種跡象表明,陳勝、吳廣并不是什么黔首之類的人物。這倆人都有像樣的名和字,陳勝的字是涉,吳廣的字是叔。那時候,一般人也就是有個名字,而叫起來,也是不倫不類的,比如,劉邦在成為“劉邦”之前叫“劉季”,這個名字也可以被翻譯成“劉三兒”或者“劉家老三”,這樣的名字肯定不是一個有頭臉的人物應有的大號。在那時,有名字、有字號的人都是些有社會地位和身份的人,比如張良,字子房——這名字叫起來比“劉季”這個名字像樣多了。因此,僅從名字上看,如果說陳勝、吳廣是普通老百姓,大概沒人信。
這倆人在這支人馬中分別擔任屯長的職務,雖然屯長不是太能說了算的人物,但也不是任人擺布的角色。能擔任這樣的職務,之前也應該是有頭有臉的,最起碼有一定的爵位、有一定的基層工作經(jīng)驗和擁有讓上面的人信服的管理能力,想想看,讓一個沒見過多少世面的人當屯長,不合規(guī)矩還在其次,關鍵是干活不得力,凈給組織添亂,讓他們帶著大家上陣殺敵,自己卻第一個慫起來,相信秦朝政府也不會答應,關鍵是丟不起人,讓兵士和敵人嘲笑。
后來,陳勝一殺進城,身邊一下子憑空冒出很多看樣子有社會地位的主兒,比如跟著他混事業(yè)的武臣、昭平之類。這些人幫著陳勝去外面跑馬圈地,基本上都能做到攻城略地,不像是太窩囊的廢物,絕不是那種只會跟著別人湊份子、看完熱鬧一哄而散的人物。而這些人愿意第一時間積聚到陳勝周圍,把他們看成陳勝不得志時的舊友或者以前只聞名不照面的朋友,也是相當合情合理的。能和這樣的人認識,得到他們的擁護,相信陳勝也不應該是沒成色的普通人。
以前,陳勝在鄉(xiāng)下給人打短工,混口飽飯,卻跟大家說什么“茍富貴,勿相忘”,讓大家嘲笑,卻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看這樣子,他肯定是覺得自己以前很有地位,現(xiàn)在落差很大,和這幫吃飽了、倒頭就睡的沒心沒肺的家伙同吃同住同勞動,深感活得沒激情、沒奔頭。把這種耍酷、遭人恨的模樣赤裸裸地擺出來,要不是他實在是憋得難受,很難理解他這么做的還有其他什么動機。這么看,陳勝以前要么做過鴻鵠,要么見過鴻鵠,總之,他一定知道一種鳥比燕雀飛得高,他想“飛得更高”,與劉邦見到秦始皇的大排場后說“大丈夫當如是”實屬同理。他不是凡人,更不想當凡人,在這方面他應和劉邦是一個級別的。
陳勝、吳廣鼓動大家時,說“扶蘇、蒙恬受冤、楚國被滅也很冤和項燕將軍精神不死之類,一看就像沒事就心懷天下、經(jīng)??磭H國內時事的人,不像是把柴米油鹽和夫妻感情生活之類的事看得很重的人。有明眼人看出,這種對天下事很熟悉的人卻說,“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籍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明顯不靠譜。從考古發(fā)掘出來的秦朝律法看,戍邊遲到,最多是給個罰款的處分,但有些人說,這個法律不適合秦二世之后的秦朝,秦二世改了法律,把人往絕路上逼。可是,從這句話中,我們發(fā)現(xiàn),陳勝卻說“籍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看這意思,他自己也承認,秦律也是不一定因為遲到就把大家伙殺了。到底是殺還是不殺???說實在的,陳勝自己也好像拿不準,或者說大家根本就不會被殺??磥恚蠹一锔ピ旆?,絕不是因為這句話。在說這番話之前,陳勝、吳廣用挑釁的方式惹怒帶隊的將尉,然后出手殺了將尉。按照秦朝律令,殺將尉,大家一定要被連坐,誰也脫不了干系。再說,這時候,誰說不想干,這兩人連將尉都敢殺,還會放過那個溜號的?從他們殺將尉時的手段看,沒有日積月累的心理準備和訓練根本干不成這事兒。
這么看,陳勝和吳廣兩個人更像是蓄謀已久、不犯法作亂覺得沒出路的“晁蓋、宋江”,而不是什么臨時起意、不得已而為之的“林沖”。和項梁、項羽、張良這些六國余孽們一樣,他們整日里想的都是回到從前。那時候,天下被分為各個諸侯國,國家間經(jīng)常打仗,君主們活著不易,為了生存或者活得更好,君王們對有本事的人不得不待見,這些人立了功,一般都能獲得封侯待遇,即便沒立功,靠著祖上的蔭庇也能鮮衣怒馬、豪車美宅享受著。在秦朝,大體上不需要打太多仗,皇帝受到的壓力小很多,更多的需要能干活、會生產(chǎn)、很守法的百姓,不太需要沒事找事和善于擺平事兒的辯士、武將和謀臣。這些有能耐的人被逼著領頭去干苦力和站崗,最多掙個仨瓜倆棗,也就是照顧住自己這張嘴,還時不時被官僚主義戕害,這種經(jīng)年累月的精神折磨不讓人瘋掉才奇怪。陳勝和吳廣應該是這種向往通過變天、徹底改變生活且已經(jīng)幾近魔怔的投機分子。
他們組織的造反從開始就帶著濃厚的陰謀成分。不過,這個陰謀成功了,也確實迎合了當時的社會需求,那時候,陳勝、吳廣絕不是兩個人在戰(zhàn)斗,從后來他們的隊伍擴張的速度看,那些憋足勁造反的人實在如過江之鯽,那些等著時機搶果子的人也早已等得不耐煩。秦朝最后被大家一起打倒,確實是因為它已經(jīng)失去活下去的理由,怨不得別人。很可惜,陳勝、吳廣沒有笑著看到勝利的那一天,按照他們的預想,成功只進行到一半就戛然而止,“過把癮就死”絕不是他們想要的。按照司馬遷的說法,陳勝稱王后,他的舊相識來找他“共富貴”,陳勝也答應了,可這人言語輕佻,不尊重陳勝,讓陳勝給殺了。這么做使大家覺得陳勝不厚道,將領們?yōu)榇藳]心再為他干活,從此看著他完蛋,也不想再管了。這個說法其實也有點矯情,難道說讓那人隨便惡心陳勝,周圍人就能喜歡和擁護陳勝么?
其實,說到底,陳勝、吳廣敗亡,還是因為大家看不起他的出身,畢竟不是貴胄之軀,因為一次不要命的投機而上位,沒法讓人特別是亡命徒們太服氣。而他也沒有“拉大旗作虎皮”,明明是用人家楚國的旗號,還有模有樣地說什么把楚國的光榮發(fā)揚光大,可做王的卻是他陳勝,那些當年根紅苗正的楚國君王和在楚國世代為官為貴的后裔們,肯定覺得很別扭,咋看都覺得這人是在“掛羊頭賣狗肉”,做事不地道,自然不會真心擁護。在威望不夠、根基不牢時,陳勝著急稱這個王,以后不管咋做都會沒理。后來劉邦稱王當皇帝,也經(jīng)常被人非禮,他也經(jīng)常隨著性子非禮別人,雖然雙方矛盾不斷,可也沒見到,劉邦因此而真的翻船。這么看,剛當上“舵把子”的人,確實要沉住氣、悶頭做事,夯實基本功。過分在乎那個巧奪而來的虛名,卻不在乎自己掌舵的船有多少吃水深度,翻船是遲早的事兒。不過,能想明白這一層的人雖然很多,但真正能避免因此掉水里淹死的,從古至今,還真不多見。寄望投機成功的人當立此為鑒。
相關文章
推薦閱讀
- 1大澤鄉(xiāng)起義失敗的歷史教訓 大澤鄉(xiāng)起義意義
- 2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起義是巧合嗎 起義地點怎么確定
- 3秦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陳勝吳廣起義經(jīng)過 大澤鄉(xiāng)起義過程
- 4背水之戰(zhàn) 堪稱中國軍事史上奇觀
- 5彭城之戰(zhàn) 項羽3萬鐵騎制造的戰(zhàn)爭奇跡
- 6井陘之戰(zhàn) 出奇制勝的進攻作戰(zhàn)
- 7昆陽之戰(zhàn) 2萬綠林軍全殲王莽42萬部隊
- 8南北朝戰(zhàn)亂屠殺 47次屠城虐殺兩百萬人
- 9楊嗣昌簡介 為什么說這個名將是個草包將領?
- 10強大的秦帝國并未滅亡 一直延續(xù)到了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