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湘南起義中走出的開國將帥有多少?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我黨先后領導的武裝暴動有兩百多次,其中影響巨大的就有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湘南起義、平江起義、百色起義等十多次起義。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只要提及早期的武裝暴動,習慣地只提及三大起義: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而湘南起義的重要意義和偉大地位被淡化,淪落為一般性的小起義。實際上,湘南起義的規(guī)模之大、參與人數之多、持時間之長,在黨史上沒有第二次。湘南起義波及湘、粵兩省二十多個縣,參加民眾上百萬人,有7個縣建立了蘇維埃政府,開展了插標分田運動,發(fā)行了我國歷史上首張勞動人民的紙幣。湘南起義把武裝斗爭的戰(zhàn)略目標由城市轉向農村,與地方黨組織緊密配合,與農民運動結合起來,把正規(guī)軍與地方武裝結合起來,為中國革命的出路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在中國革命史上創(chuàng)立了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勛。雖然湘南起義最終在蔣介石的殘酷鎮(zhèn)壓下失敗了,但朱德和陳毅率領上萬湘南農軍上井岡山,壯大了紅軍的武裝力量,為建立鞏固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譚震林曾指出:“如果不是朱德把南昌起義余部保持下來,不是帶上了井岡山,而井岡山只有秋收起義那一點力量,是很難生存下來的。”歷史已經證明,有了湘南起義,才有井岡山會師,才有光輝的井岡山時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暴動史上,不只是三大起義,應該是四大起義: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湘南起義,這才是公正的、客觀的。
耒陽是湘南暴動的重鎮(zhèn),是主戰(zhàn)場和指揮中心,耒陽人民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僅耒陽一縣,犧牲的烈士有一萬余人,鄧宗海、劉泰、曾木齋、伍若蘭、鄺鄘、蔣嘯青、李天柱、劉鐵超、伍中豪、謝維俊就是杰出的代表。在那場波瀾壯闊的斗爭中,走出一大批開國將帥,包括3位元帥、2位大將、6位上將、12位中將、少將,還有2位可授上將軍銜、未授銜的國防部長、中央軍委秘書長,1位可授予大將軍銜、授銜前含冤去世的將軍。元帥有朱德、陳毅、林彪,大將有粟裕、黃克誠。因為他們的名字家喻戶曉,就不介紹了。其余的上將、中將、少將分別是:
1、蕭克,第一員開國上將,本來可授予大將軍銜的,湖南嘉禾人。解放后曾任中央委員、中央軍委委員、國防部副部長,軍事學院院長、第一政委、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2、楊至成,貴州三穗人,貴州省唯一的開國上將。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工作的開拓者和重要領導人。曾任中南軍區(qū)第一副參謀長、軍事學院副院長。
3、楊得志,上將,湖南省醴陵人,曾任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等職。同許世友指揮了著名的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
4、鄧華,上將,湖南郴縣人,曾任志愿軍代理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解放軍副總參謀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5、朱良才,上將,湖南汝城人,曾任北京軍區(qū)政委。
6、趙爾陸,上將,山西省崞縣(今原平)人,曾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兼機械工業(yè)部部長,國務院國防工業(y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中共中央國防工業(yè)政治部主任。
7、耿飚,湖南醴陵人,唯一沒有授銜的國防部長,按規(guī)格,應為上將。曾任八路軍385旅副旅長兼副政委兼參謀長、晉察冀野戰(zhàn)軍參謀長、華北野戰(zhàn)軍第2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8、伍云甫,湖南耒陽人,唯一沒有授銜的中央軍委秘書長,按規(guī)格,應為上將。
9、趙镕,中將,云南省賓川人,曾任華北軍區(qū)后勤部副部長。
10、王紫峰,中將,湖南耒陽人,曾任任六十六軍政委、山西軍區(qū)司令員、北京軍區(qū)副政委。
11、譚冠三,中將,湖南耒陽人,曾任十八軍政委、西藏軍區(qū)政委、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副院長。
12、唐天際,中將,湖南安仁人,曾任湖南省軍區(qū)司令員、中央軍委總后勤部副部長。
13、歐陽毅,中將,湖南宜章人,曾任公安部隊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政治委員。
14、曹里懷,中將,湖南資興人,曾任空軍副政委。
15、蕭新槐,中將,湖南宜章人,曾任軍長、山西省軍區(qū)司令員。
16、王云霖,少將,湖南衡陽人,曾任華北空軍后勤部第二副部長兼衛(wèi)生部部長。
17、鄭效峰,少將,湖南耒陽人,曾任工程兵學院副院長、湖南省軍區(qū)政委、山西省軍區(qū)政委。18、劉顯宜,少將,湖南耒陽人,曾任中央軍委總后勤部運輸部副部長。
19、資鳳,少將,湖南耒陽人,曾任華東軍區(qū)后勤部政委。
20、熊夢飛,少將,湖南耒陽人,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副參謀長。
21、陳光,湖南宜章人,曾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代理師長,1954年受到迫害含冤去世,本可授予大將軍銜。